新航道的開闢,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2021-03-05 09:22:21 字數 5184 閱讀 1696

1樓:百度使用者

絲綢之路是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通道,正是這條古道把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連線起來,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這條東起中國古都長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東岸。

在這條昔日的絲綢古道上,遍布著歷史上遺留下的名勝古蹟。這裡有世界第八大奇蹟、二千年前的地下軍陣—秦兵馬俑;有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萬里長城的終點—嘉峪關;有「鳥的王國」之稱的青海鳥島;有如詩如畫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鄉美稱的吐魯番盆地。

你知道著名的「絲綢之路」是誰開拓的嗎?是西漢時期偉大的探險家——張騫。

張騫是漢武帝時期的人。西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尋找並聯絡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合力進擊匈奴。

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雪打,環境險惡,困難重重。但他信心堅定,不顧艱辛,冒險西行。

當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就被佔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賽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

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準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過了十乙個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鬆了。張騫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由於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乾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飢挨餓,乾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飢,才躲過了死亡的威脅。

這樣,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終於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公尺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高鼻子、藍眼睛的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乙個富饒的大國,很想建立聯絡。但苦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願。

因此,當聽說漢朝使者來到時,喜出望外,在國都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他請張騫參觀了大宛國的汗血馬。在大宛王的幫助下,張騫先後到了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樂業,不願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但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張騫在東歸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獲,後又設計逃出,終於歷盡千辛萬苦,於13年後回到長安。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內地的人們了解到西域的實況,激發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西元前119年,漢王朝為了進一步聯絡烏孫,斷「匈奴右臂」,便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帶了三百多人,順利地到達了烏孫。並派副使訪問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國家。

但由於烏孫內亂,也未能實現結盟的目的。漢武帝派名將霍去病帶重兵攻擊匈奴,消滅了盤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兩關,開通了絲綢之路。並獲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帶回長安。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個世紀又乙個世紀,一條銀色飄帶,把中國、印度、希臘、古羅馬和波斯文化聯結起來。把古老中國發明的絲綢、火藥、造紙、印刷術傳到西方。

又把古代西方的黃瓜、胡蘿蔔、芍藥、石榴、核桃等,沿這條古道傳入我國。這條主要運送絲綢的路,人們把它稱之為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也是對古代中國與外部及西方往來通道的通稱。它隨著歷史長河流淌而變化萬千。它不是今天公路貫通的概念,實際上,也不是只有一條固定的道路。

從廣義上講,是指古代中國絲綢輸入西方的通道,也是中西方古代文化交流、物資**互動的一條時間跨度久遠、寬而大的線路。

絲綢之路東起中國西安(古長安),西至地中海的東岸。長安是漢、唐都城,各地絲綢集中於此組成駝隊,用數月甚至數年,經甘肅河西走廊敦煌一帶進入新疆。然後分南、中、北道穿越新疆,共分三條主要線路出境:

一是南道,自敦煌沿崑崙山北麓,經若羌、和田(古代稱於闐)抵莎車,越帕公尺爾高原;二是中道,沿天山南麓經吐魯番(古稱高昌)、焉耆、庫車(古稱龜茲)、喀什(古稱疏勒)翻越帕公尺爾;三是北道,經哈密(古稱伊吾盧)沿天山北麓過吉木薩爾(古稱北庭)、伊犁(古稱阿力麻裡)出境,西抵裡海沿岸。

絲綢之路中道、南道、北道在新疆境內蜿蜒萬餘里,代代相傳。成千上萬的使者、商人、僧侶不畏艱險,奔波於此道;無數將士為保衛它的暢通,灑下斑斑血跡,方使這條路成為連線歐亞大陸的絢麗彩帶,傳送人類古老文明的萬里長橋。歷史上的興衰在沿途留下無數的古城、烽燧、石窟寺廟等,也有無數的寶藏深埋地下或大漠中,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地人們的目光。

絲綢之路在歷史上促進西域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作用古今一直被人們肯定。今天,新疆的重要城鎮,幾乎都處在古絲綢之路的交通線上。現代城鎮的建設煥發了絲綢之路的生機,古城與現代城鎮既有空間、時間、距離,又彼此相連相依,這是歷史的必然,客觀規律。

位於最高的帕公尺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干新城與石頭城相連,最低窪的吐魯番城與高昌、交河故城相伴。昔日美麗牧場的烏魯木齊如今成為現代大都市。當今,不知有多少人慕名而來,在新疆廣闊無垠的土地上旅行,訪古探幽,體味絲路城鎮新貌,博覽濃郁的民族風情。

2樓:匿名使用者

1.出使西域的張騫

西元前138年,張騫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尋找並聯絡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合力進擊匈奴。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被佔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

張騫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

整整過了十乙個春秋,張騫才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公尺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國王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並幫助他先後到了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遊安居樂業,不願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張騫在東歸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獲,後又設計逃出。於13年後回到長安。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內地的人們了解到西域的實況,激發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西元前119年,漢王朝為了進一步聯絡烏孫,斷「匈奴右臂」,便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帶了三百多人,順利地到達了烏孫。並派副使訪問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國家。

但由於烏孫內亂,也未能實現結盟的目的。漢武帝派名將霍去病帶重兵攻擊匈奴,消滅了盤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兩關,開通了絲綢之路。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2.投筆從戎的班超

「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漢書·班超傳》)

匈奴是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騎射,驃悍驍勇,進如鳥飛,頃刻畢至,退如煙雲,須臾消逝,每當秋高馬肥,即四下擄掠,中原一帶不堪其擾。西域一帶有五十餘小國,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禦匈奴的侵擾,就必須控制西域各國,斬斷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隨奉車都尉竇固出擊匈奴,並奏請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國王先恭而後倨,班超推斷匈奴也派使者來了。情勢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為強。

班超集中隨從36人,乘夜火燒匈奴使者的住所,殺死30餘人,燒死100餘人,鄯善國舉國震恐,首先歸漢。接著,班超馬不停蹄出使于闐、疏勒,鎮服兩國,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龜茲兩國的進攻,恢復了與漢朝中斷了65年的關係。

班超決心長期留駐西域,從公元87年起,又陸續平定了莎車等國的叛亂,擊退了大月氏王朝7萬人的進攻,保護了西域南道各國的安全及「絲綢之路」的暢通。公元91—94年,龜茲、姑墨、溫宿、焉耆、尉犁、危須等國先後臣服歸漢,西域大小50國全部歸屬,漢章帝封班超為定遠侯,西域從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縱橫捭闔,使西域與內地聯為一體,為中華民族的基業立下了豐功偉績。

3.西天取經的玄奘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誠的佛教徒,傑出的翻譯家,也是享有世界聲譽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記述古代絲綢之路沿途情況的偉大著作家。貞觀三年,他深感佛說分歧,難得定論,「誓遊西方」,到佛教的發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經,探求答案,「以釋眾疑」。貞觀十七年,帶657部經論返歸長安,受到熱烈歡迎。

唐太宗將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譯經,又在寺內專門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帶回的經典,這就是現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從西域絲綢之路的中道出國,從西域南道回國,歷時17年,遊歷三十多個國家,行程五萬餘裡,大大促進了中原與西域、中國和印度等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記》記敘了沿途見聞,為我們了解西域、中亞、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歷史情況,了解絲綢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是一部聞名世界的歷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玄奘精通梵、漢兩種文字,其譯著準確翔實,開一代新譯風,並培養了許多翻譯精英,使盛唐的翻譯水平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玄奘和日本、新羅(朝鮮)的佛學者還有傳承關係,在國際上亦有重大影響。

他西行取經的事蹟,在民間廣為流傳,變成了神話,後來經明代作家吳承恩寫成**《西遊記》。唐僧及其**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學形象。玄奘實為我國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國際交往中享有極高聲譽的歷史人物。

5.鳩摩羅什(公元344-413年),著名佛教學者。他的名字又被翻譯成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簡稱羅什。

他的父親是龜茲國的天竺(今印度)國師(受國王尊奉的最高佛學水準的代表),母親是龜茲國(今新疆庫車一帶)王的妹妹。受母親的影響,他七歲出家修練佛學。天資聰慧,悟性高妙,精通多種語言,廣學佛教的大乘和小乘,特別精通大乘學說。

在西域各國傳教,聲譽極高。公元382年,前秦名將呂光西征,迎羅什來中國,先在涼州(今武威),後到長安(今西安)。公元401年,後秦姚興更尊羅什為國師。

他在長安主持佛經翻譯,先後翻譯佛典35部共294卷。他的工作,改變了以往中國佛經只有零星翻譯的歷史,使得大乘經典都有中譯本,而且一改以往佛經翻譯的樸拙風氣,使中文佛經達到了意義通達的水準。他還培養了一批極有建樹的佛教學家,歷史記載,他的門徒有三千,其中著名的有僧肇、道生、道融、慧觀等。

鳩摩羅什把中國的佛教歷史推進到了乙個嶄新的時期。

6.法顯: 東晉時著名的僧人。

公元399年,他為了彌補中國佛教經典中戒律部分的缺失,決定前往印度求取戒律經典。他與幾位同道一起,從長安出發,經河西敦煌,度沙漠,越蔥嶺,歷盡千辛萬苦,有的旅伴甚至在途中死亡,最後終於到達印度。但即使在印度也不是到處都有他要尋求的戒律,於是輾轉流徙印度各地,凡遇到所求佛經,就進行抄寫。

後來於412年從海路返回中國。法顯前往印度取經時已年屆六十。回國以後,把所得佛經進行翻譯,共譯得6部63卷。

他還把自己的取經歷程記錄下來,這就是《佛國記》,又名《法顯傳》或《歷遊天竺國記傳》。這是一部記錄絲綢之路和中印之間關係的重要著作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何歷史意義,絲綢之路的開闢有什麼歷史意義

絲綢之路 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也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 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它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人類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古今歷史文化價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 西元前202年 公元8年 時,由張騫...

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

1 漢武帝進攻匈奴 西元前129年,漢王朝為了擺脫不斷向匈奴的進貢而造成的政治上的弱勢,漢帝國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與匈奴的糾纏。首先奪取河西走廊,控制農業富庶的西域地區,接著經過近十年的多次征戰 結束於西元前119年 將游牧部落趕回到他們原來的地方。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公尺爾高原,高原以西就是乙個嶄新...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什麼歷史意義

絲路意義絲綢之路的開闢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乙個偉大創舉,也是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路線,它是絲路沿線多民族的共同創造,所以又稱之為友誼之路。在絲路上起居間和轉運作用的大宛國 康居國 印度人 安息國 阿拉伯國 西突厥國 身毒國等對中國絲綢的西運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也為爭奪絲路 權發生多次爭鬥,尤以波斯與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