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是什麼意思

2021-03-05 09:22:20 字數 3853 閱讀 3928

1樓:金牛咲

意思是: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

出自《富貴不能淫》(《孟子·滕文公下》),原文為: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作為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說:「這哪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

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裡,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揹你的丈夫!』把順從作為首位,是婦人家遵循的行為準則。

大丈夫應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義)。得志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

擴充套件資料

文章主旨:

此文選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儒家經典《孟子》中的一篇,隸屬於先秦散文。作品通過孟子和其他人交談的語錄來講明道理,形象生動。

孟子關於「大丈夫」的這段名言,句句閃耀著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為他們不畏**, 堅持正義的座右銘。

寫作特點:

《孟子》的語言明白曉暢,平實淺近,同時又精煉準確。作為散文,《孟子》長於論辯,更具藝術的表現力,具有文學散文的性質。其中的論辯文,巧妙的運用了邏輯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應手地運用模擬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縱,反覆詰難,迂迴曲折的把對方引入自己預設的結論中。

氣勢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風格特徵。這種風格源於孟子人格修養的力量。具有這種浩然之氣的人,能夠在精神上壓倒對方,能夠做到藐視政治權勢,鄙夷物質貪欲,氣概非凡,剛正不阿,無私無畏。

作者簡介:

孟子(約西元前372年-約西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漢族,魯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氏。孟子是中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代表作《魚我所欲也》、《寡人之於國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較為偏激。

加封為「亞聖公」,被後世尊稱為亞聖。

2樓:火雲匪

出自語出《孟子·滕文公下》

《滕文公下》是儒家經典《孟子》中的一篇。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說:「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

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正理,是婦人家遵循的道理。

(公孫衍、張儀在諸侯面前竟也像婦人一樣!)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裡,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是什麼意思為:

1、此文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記景春的諸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2、原文的意思是,公孫衍作倡導的合縱策略以弱國聯合起來共抗秦;而張儀提倡的連橫的外交策略,卻讓各弱國拋棄合縱,紛紛連橫親秦。這兩個人當他們發怒時,天下的諸侯都會很懼怕。而當他們隱退安居時,天下的戰事就會平息。

4樓:葬雪灬無淚

原文:「張儀、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翻譯:張儀、公孫衍,(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毛病)難道不能稱為大丈夫嗎?他們一發作則天下諸侯都感到恐懼;他們不生事則天下的戰亂都會平息.

5樓:

【翻譯】:他們一發怒

,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俱,懼怕。熄:指戰火熄滅,天下太平。)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

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

一怒而諸侯懼,安之而天下息。的歷史典故,和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翻譯過來是

「公孫衍,張儀這樣的縱橫家,難道不是大丈夫嗎?一旦發怒則諸侯都會感到恐懼,自己安居樂業則天下就會太平。」

這句話是對戰國時期縱橫家的褒評,說明縱橫家能夠在時代裡起到「雖一人之力,強於百萬之師。」的作用。

7樓:司欣東方雪巧

1.釋義:公孫衍,張儀這樣的縱橫家,難道不是大丈夫嗎?一旦發怒則諸侯都

會感到恐懼,自己安居樂業則天下就會太平。」

2.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基本內容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

注釋:1.人心

1.人的心地。  宋梅堯臣《送懷倅李太傅》詩:「朝騎快馬暮可到,風物人心皆故鄉。」  清姚鼐《儀鄭堂記》:「自

鄭王異術,而風俗人心之厚簿以分。」

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如:這個沒有人心的傢伙。

3.指人們的意願、感情等。  《易·鹹》:

「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謂之好噁。

」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所謂人心者,喜怒哀樂之已發者也。」  明《巡撫登萊右僉都御史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夫婦誥》:

「而人心驚擾之後。尤宜坐鎮倉皇。」  《紅樓夢》第九十回:

「這麼看起來,人心天意,他們兩個竟是天配的了。」

2.詖行

1.詖,《說文》曰:辯論也。《廣雅》慧也。《玉篇》佞諂也。《廣韻》譣詖也。詖行,不正之言行也。

黃衣外賣小哥怒打女店員,是為乙份外賣而動手的嗎

確實是因為乙份外賣而動手的,因為上菜的不及時,導致了他們發生了打鬥。應該不是的吧,他們兩個還沒有這麼不理智,因為乙份外賣而大打出手。不是。當時女店員對外賣小哥動手了,後來追著他罵,他忍無可忍才怒打她的。是的,因為外賣店的出餐速度太慢,耽誤了外賣小哥的送餐。女店員拖鞋打外賣員,遭推倒猛扇20下,外賣小...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隻者乎? 子曰 其怒乎!己所

子貢問道 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 那大概是 回恕 道 吧 自己所答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www.pep.com.cn 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你的教科書還有老師的教師教學用書上面都有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怒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什麼意思?有沒有一句話讓我...

活著可累越來越沒錢生活過得一天不如一天而

事情是不是這樣的呀。因為沒有錢,所以工作,但工作又很累,每天一回家看到那個沒有能力掙大錢的男人,回想起朋友開好車住好房。一肚子嘮叨都給了那個男人,男人很不高興,態度越來越冷淡呀,還亂發脾氣。回想這樣的生活沒有盼頭,沒有意思。只有一死以謝天下。這是個死迴圈,早晚有一天你們二個中的乙個就會被拖垮。看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