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關於蓮花的傳統

2021-03-05 09:19:32 字數 5855 閱讀 7658

1樓:魔法仙子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

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

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係,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教以蓮為喻的詞語,更是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花座」或「蓮台」;結跏跌坐的姿勢,即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勢,稱為蓮花坐勢;佛教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淨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

」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西方淨土,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念佛之人稱「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淨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淨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淨土,故又稱「蓮宗」。總之,蓮與佛教結了不解之緣,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蓮為代表,可以說蓮即是佛,佛即是蓮。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豔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

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製、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饑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淨土)。

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汙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汙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

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

但嚴戒同流合汙,要身處汙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汙染,保持自己的潔淨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蓮生在汙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汙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汙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汙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汙泥,色雖鮮好,出處不淨。」《從四十二章經》說:

「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汙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

2樓:匿名使用者

自西元前11世紀起,中國從漫長的奴隸制社會進入了封建制時代---西周。荷花也在這時期裡從湖畔沼澤的野生狀態走進了人們的田間池塘。《周書》載有「藪澤已竭,既蓮掘藕。

」可見,當時的野生荷花已經開始作為食用蔬菜了。到了春秋時期,人們將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別定了專名。我國最早的字典,漢初時的《爾雅》就記有:

「荷,芙蕖,其莖茄,其葉,其本密,其畫菡,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對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

荷花以它的實用性走進了人們的勞動生活,同時,也憑藉它艷麗的色彩,幽雅的風姿深入到人們的精神世界。我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中就有關於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蘇,隰與荷花。」「彼澤之陂,有蒲有荷」。

荷花作為觀賞植物引種至園池栽植,最早是在西元前473年,吳王夫差在他的離宮(即現在的蘇州靈巖山)為寵妃西施賞荷而修築的「玩花池」。春秋時期青銅工藝珍品「蓮鶴方壺」(通高118厘公尺,故宮博物院管藏)則從美術方面,反映了荷花對時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這件工藝珍品取材於真實的自然界,荷花花紋概括形象,龍和螭躍躍欲動。可見,荷花被神化的龍、螭及仙鶴一樣,成為人們心目中崇高聖潔的象徵。

秦漢之前,諸侯割據,戰爭頻繁,勞動人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秦始皇於西元前221年統一中國,結束了混戰局面。在這個統一大帝國裡,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發展,逐步滲透到農業、經濟、醫學、宗教、藝術等各個領域。

漢朝是中國農業空前發展的乙個時期,也是對荷花的栽培發展發生了重要的作用。漢以前,我國的荷化品種均是單瓣型的紅蓮。到了魏晉,出現了重瓣荷花。

西漢開始,中國的官私營商業迅速發展,豐富了各地區的商品種類,對荷花的傳播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產——蓮藕均通過這些中心商市進入北方,從根本上擴大了荷花的分布區域,使北方人民進一步認識荷花,了解荷花,從而極大的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藝。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記有「種藕法」:

「春初掘藕根節,頭著魚池泥中種之,當年即有蓮花。」;又有「種蓮子法」:「八月九日取蓮子堅黑者,於瓦上磨蓮頭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長二寸,使蓮頭平重磨去尖銳,泥幹擲於池中重頭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時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堅厚,倉卒不能也。

」可見,當時南北兩岸的中原地區荷花的栽培技術已是相當高超了。

我國的醫學從秦漢起開始了新的發展。漢朝「神農」在嚐遍百草後,總結出一套治病良方,即《本草經》,又稱《神農本草經》,其中就有蓮藕藥用保健功能的描述。東漢譙縣華佗,是我國醫學史上著名的神醫,他在手術前,先給病人飲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覺,刳割腹背後縫合傷口,最後塗敷以藕皮等製成的膏藥,四五天後便可癒合。

荷花遂成為我國醫藥寶庫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

西漢時期,樂府歌辭逐漸盛行,由此產生了眾多優美的採蓮曲謠。其中有《採蓮曲》(又稱《採蓮女》、《湖邊採蓮婦》)等,歌舞者衣紅羅,系暈裙,乘蓮船,執蓮花,載歌載舞,洋溢著濃烈的生活氣息,是我國廣大人民最喜愛的民間傳統歌舞之一。

南北朝時期又發展有千瓣(並蒂)荷花。朱自清曾寫過《荷塘月色》

隋唐以後,荷花的栽培技藝進一步提高,有關荷花的詩詞、繪畫、雕塑、工藝等荷文化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飲食文化中,荷花已進一步成為人們養生保健的名貴補品。同時荷花憑藉它的色彩艷麗、風姿綽約進入了私家園林。如長安城外東南隅有秦漢時宜春苑,隋朝建都長安後,更名為芙蓉園;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市)的曲院風荷。

尤其是經過貞觀之治後,荷花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成為工藝美術家創造的靈感**。如隋唐時期的瓷器、銅鏡等的裝飾多採用蓮花花紋;金銀器上,尤其是盤邊緣,多飾以富麗的蓮瓣紋,整個風格華麗而真實。宋代的染紡業較唐代有更高的發展。

著名女畫家兼工緙絲的朱克柔創作的荷花緙絲圖案,「古淡清雅」、為一時之絕作。明清的木版年畫多採用「連(蓮)貴子」、「連(蓮)年有餘(魚)」等荷花吉祥圖案,來表達人們的思想願望。在中國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詠花詩詞物件和花鳥畫的題材;是最優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種建築裝飾、雕塑工藝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圖案紋飾和造型。

荷花不愧為中國的傳統名花。

自北宋周敦頤寫了「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後,荷花便成為「君子之花」。據史書記載:遠在2500多年前,吳王夫差曾在太湖之濱的靈巖山離宮(今江蘇吳縣)為寵妃西施欣賞荷花,特自修築「玩花池」,移種野生紅蓮。

可說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實錄。至今南北各地的蓮塘比比皆是。湖南就是我國最大的荷花生產基地。

每逢仲夏,採蓮的男女,泛著一葉輕舟,穿梭於荷叢之中,那種「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的情景多麼美妙。至於旅遊賞荷的去處就更多了。諸如濟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慶七星岩等都可看到連片荷花的芳容。

昔日曾是「鐵道游擊隊」的故鄉——山東濟寧微山湖竟有10萬畝野生荷花的壯麗景觀,年年花繁葉茂,吸引無數遊人。真可謂「多情明月邀君共,無主荷花到處開」了。

自鴉片戰爭以後,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廣大勞動人民當家做主,荷花也成為美化人們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貴花卉,被譽為十大名花之一。孫中山先生,***總理等多次提倡大力發展荷文化,並把友誼的種子傳播到友好的鄰邦。2023年,孫中山先生東渡日本,帶去了九顆遼東半島普來店出土的蓮子,經過精心培育,古蓮子栽植成功。

2023年,大賀將一百顆大賀蓮種子,送給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2023年4月,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日本,參觀鑑真主持建造的奈良唐招提寺時,森本孝順長老將中日兩國專家培育的唐招提寺蓮、孫文蓮、中日友誼蓮的蓮藕捧交給鄧穎超副委員長。2023年4月,為慶賀「日本國家鑑真和尚像中國展」來揚州大明寺展出,武漢研究所便將繁殖的唐招提寺蓮、孫文蓮、中日友誼蓮的蓮藕送往大明寺,安放在緊連鑑真紀念堂的平遠樓前。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荷花的栽培技術也日趨先進完善。先共有荷花品種200餘種,分布遍及全國。隨著荷花文化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的普及發展,以荷花為市花的城市日益增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十分注重倡導和平、和諧。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兩句話,一是說"和而不同";一是說"和為貴"。中華文化所說的"和",絕不是不講差異和矛盾的調和。

而是指存在著差異性和多樣性後的貫通融合。這種貫通融合才是最為可貴的。我國有56個民族、34個行政區域,其中存在著差異和矛盾。

面對這種差異和矛盾,始終堅持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的統一,堅持這種"和"的立場,是最為可貴的。而背棄了這種"和"的立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棄。

由於"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即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以荷花的高潔象徵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因此,某種意義上說,賞荷也是對中華"和"文化的一種弘揚。荷花品種豐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組成了高潔的荷花世界,是"荷(和)為貴"。

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揚和平文化、和諧文化的程序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弘揚中華"和"文化,對於我們促進祖國統

一、維護世界和平、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

荷花出塵離染,清潔無瑕,故而中國人民和廣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作為激勵自己潔身自好的座右銘。荷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

在江南蘇州一帶,農曆6月24日為觀蓮節,稱為荷山生日。屆時人閃成群結隊,興高采烈地觀賞荷花。特別是佛教徒對它最為尊崇,如觀音菩薩坐的就是蓮花。

2023年被人暗殺的印度總理拉吉夫,其名字就是他的外公尼赫魯在獄中時給他取下的,按印語為「潔白無瑕的白蓮花」之意。2023年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於澳門的區旗和區徽也用蓮花為圖案,表達當地人民特別崇尚蓮花,以象徵純潔和高貴。由於荷花是花卉王國裡的名門望族,它經群眾評選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

2023年在北京專門成立中國荷花協會,促進它在中華大地上碧波萬頃,香飄無涯。

關於蓮花的詩句,關於蓮花的詩句有哪些?

江南曲 晉 樂府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荷花 元 葉梅嶠 未花葉自香,既花香更別。雨過吹細風,獨立池上月。採蓮曲 明 常倫 棹發千花動,風傳一水香。傍人持並蒂,含笑打鴛鴦。荷 明 徐渭 鏡湖八百里何長,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飛不過,鴛鴦拍水自雙雙。...

有關蓮花的俗語,關於蓮花的成語有哪些

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釋義 蓮花從汙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汙染,在清 回水裡洗滌過答 但是不顯得妖媚。比喻從汙俗的環境中走出來,卻能保持純真的品質而不沾染壞習氣。2 地生連理枝,水出並頭蓮。釋義 比喻男女情侶。比喻青年情侶往往相互愛慕,形影不離。3 蓮花開在汙泥中,人才出在貧寒家。釋義 不管...

關於蓮花的諺語俗語各兩個有關蓮花的俗語

歇後語 荷花燈點蠟 心裡明 荷花池裡養魚 一舉兩得 荷包裡裝針 鋒芒畢露 荷葉包鱔魚 溜之大吉 蓮梗打人 思 絲 盡情斷 蓮蓬結籽 心連心 蓮生水中 不扶自直 諺語俗語 蓮花開在汙泥中,人才出在貧寒家。要詩嗎?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