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白居易這首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2021-03-03 23:26:29 字數 4198 閱讀 4648

1樓:深海裡的大螃蟹

寄情於景,表達思念之情。

2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委婉傳出詩人被貶後的寂寞冷清之狀和無限感慨

夜雪 白居易這首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3樓:菀蘭隱雪

白居易已訝衾枕冷,du復見窗戶明。zhi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dao竹聲。

【翻譯】:實在專驚訝今夜的寒冷,屬被子枕頭竟然冰涼,又見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這是外邊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時聽到厚厚積雪壓斷樹枝的聲音。

【感情】:通過描寫「夜雪」,透露出謫居江州的孤寂心情。

【背景】:白居易的《夜雪》作於公元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詩人當時45歲,官職是江州司馬。

當時白居易因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作者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孤寂之情愈發濃烈,寫下了這首《夜雪》。

古詩夜雪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4樓:

夜雪唐代·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白居易的《夜雪》作於公元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詩人當時45歲,官職是江州司馬。當時白居易因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作者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孤寂之情愈發濃烈,寫下了這首《夜雪》。

白居易的《夜雪》一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5樓:要估計以後不

island is dea

6樓:

張雯雯 燁磊阮浙臨 王晶

7樓:路溫柴倩

你好!大雪夜間降臨,原本應該悄無聲息,但詩人被寒意驚醒,乙個"冷",乙個"折竹聲"婉轉表達出詩人被貶後的寂寞冷清之狀和些許愁思和感慨!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8樓:邶玉蘭桑甲

夜雪白居易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在大自然眾多的產兒中,雪可謂得天獨厚。她以潔白晶瑩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讚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麼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

這首詩新穎別緻,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裡,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

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裡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

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

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裡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已。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

「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是白居易詩歌固有的風格。

夜雪這首詩中感受到作者怎樣的心情

9樓:簫灑舞劍

詩人心情:

從側面描寫夜雪之大、雪夜之冷,渲染了一種淒冷的氛圍;但細細揣摩,不難發現,外在環境的淒冷與詩人當時被貶江州時內心的孤寂淒涼相互呼應,詩人其實是借夜雪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愁苦.

是一種孤寂、淒涼的心情.

10樓:匿名使用者

感受到作者孤寂、淒涼的心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感到作者孤獨、寂寞和淒涼的心情。

夜雪 這首詩是如何描寫夜雪?抒發了作者什麼感情?試結合全詩加以分析。

12樓:匿名使用者

夜雪 白居易《夜雪》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8643063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題解這首五絕作於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時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馬。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麗的精靈,也是詩人們情有獨鍾的詩思寄託物。古人詠雪,歷代不乏佳作。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集君瑤台下,飛舞兩楹前。茲晨自為美,當避豔陽年。

豔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山雪,無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不過,以「夜雪」為題的並不多見。因此,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可說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

句解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天氣寒冷,人在睡夢中被凍醒,驚訝地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已經有些冰冷。疑惑之間,抬眼望去,只見窗戶被映得明亮亮的。開篇先從觸覺(冷)寫起,再轉到視覺(明)。

「冷」字,暗點出落雪已多時。一般來講,雪初落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驟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寒意。「訝」字,也是在寫雪。

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正如陶淵明寫雪名句所謂「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癸卯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這兩句是寫人的所感所見,雖全用側寫,卻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

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才知道夜間下了一場大雪,雪下得那麼大,不時聽到院落裡的竹子被雪壓折的聲響。這兩句變換角度,從聽覺(聞)寫出。用的是倒裝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構思巧妙,曲折有致。

詩人選取「折竹」這一細節,襯托出「重」字。通過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判斷雪很大,而且雪勢有增無已。詩人的感覺確實細緻非常。

「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出雪夜的寧靜。

這一結句以有聲襯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有動、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現出乙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可與王維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相媲美。

評解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它樸實自然,卻韻味十足;詩境平易,而渾成熨貼,無一絲雕琢和安排的痕跡。這正是白體特有的風格。

全詩短短二十字,無一字一句直接寫及如何下雪,卻句句緊扣詩題,從各個不同側面襯托出夜間下雪的情景,可謂另有雲天之妙。

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不僅凝重古樸、清新淡雅,而且新穎別緻,立意不俗。試想,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裡,雪的形象自然難以捕捉。

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

夜雪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景中寓情,「冷」、「夜雪」和「折竹聲」,委婉傳出詩人被貶後的寂寞冷清之狀和無限感慨。

14樓:匿名使用者

從側面描寫夜雪之大、雪夜之冷,渲染了一種淒冷的氛圍。外在環境的淒冷與詩人當時被貶江州時內心的孤寂淒涼相互呼應,詩人其實是借夜雪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愁苦.

是一種孤寂、淒涼的心情.

《夜雪》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15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出詩人被貶後的寂寞冷清之狀和些許愁思和感慨。

《邯鄲冬至夜思家》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寫於貞元二十年 804 歲末,作者任祕書省校書郎,時年三十三歲。邯鄲 今屬河北。冬至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約相當於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間就更熱鬧了。大家穿新衣,互贈飲食,互致祝賀,一派過節的景象。白居易寫這首詩時,正宦遊在外,夜宿於邯鄲驛...

楓橋夜泊這首詩,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佳人醉月 看到了 月亮 楓葉 漁家燈火 客船 聽到了 烏鴉啼叫 夜半鐘聲 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和寂寞惆悵的思想感情 楓橋夜泊這首詩的作者是張繼,詩人看到了什麼 的人 作者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從全詩來看,作看到的有 月落 漁火 姑蘇城 寒山寺 客船 聽到...

《遊園不值》這首詩寫出了詩人怎樣的感觸

遊園不值 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遊園未遂,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表現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遊園不值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70 遊園不值 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遊園未遂,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表現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遊園不值 這首詩表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