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那一學派的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2021-03-03 21:47:29 字數 5125 閱讀 5071

1樓:匿名使用者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

3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的中心思想當然是『仁』啦

孔子是那一學派的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麼?求答案

4樓:憶晨然然

乙個人字代表作為人類的地位是和自然統一和諧的,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2636364而「二」有平衡的兩橫組成,代表,天與地組成的自然世界。在我國傳統哲學與人文體系中,追求的是人與天與地三者和諧統一相互依存的關係,由此儒家提出的「仁」就是儒家學說根本立足與人類與自然相互依存發展的一種本原學說表述。而後世者將『仁』侷限與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多有誤讀。

而儒家在仁的基礎上,提倡在,解釋人類與自然的辨證關係上是與道家有繼承和發揚的關係,儒家先師對於道家宗師老子也是崇敬有加。在述而孔子講,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老彭。其中的老就是指老子。

後代道家不孝子孫往往咒罵儒家,實行思想上的禁錮這是沒有道理的。

而儒家在解釋「仁」作為人類與自然的根本本質統一問題上,尋求協調人類與自然的根本方法,確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而因為此語出自有子的解釋,而被封建神權世襲的制度解釋,所以作為孝弟的本來面目,使儒家的本被單向修改。而儒家先十先師孔子的本,以及道統本身解釋的是有天地與人形成的規律法則才是人類根據時代發展去實踐的道統思想被解釋成忠君思想。

而先師孔子所言:「雍也可使南面」可以看出儒家尊崇的不是世襲的君主,而是德才兼備能夠實踐人與自然所產生的規律法則的人。並且先師對於不拘泥你教條理論根據時代發展自己的學說也多有原則性論述。

因為人類的需要,所以產生為人類大同理想服務的儒家,而這種需要所產生的儒家就是執行儒家思想的「儒」

而孔子作為對人類負責人的偉大哲學家,在自己的哲學裡對於其他優秀人才和學說的精華都是推崇和吸收的,好古不是泥古,因為乙個現代人無法去繼承後代人的成果。那些邪端學說動不動用批判的方法為後代人作出虛偽的承諾是儒家在人格上必須唾棄的。世界上從來沒有那個學派對於執行自己學派的**作出如此高的道德要求,與求知態度。

論語,開篇就是《學而》就是以嚴格的要求來保證自己的學說傳播者和實踐者應該擁有的基本素質,而不是毫不負責人的根據自己的野心把一種解決人類與自然人類與社會的權利硬性的規定為某些可以竄權的**,或者是某些搜刮人類財富的利益集團身上。

而儒家先師孔子的責任心是世界所有學說得創始人所不能比擬的,孔子可以化時間去修訂別的學說和歷史,但是惟獨沒有出自己的專集。而《論語》又是當時整個儒家集體討論總結的智慧型,試問那家學派能夠如此!

孔子是哪一學派的創始人,材料一體現了他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5樓:du知道君

儒家學派1、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餮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範等。孔子說: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週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後繼週者,雖百代可知也。」(《論語·學而》)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範。晉國鑄了刑鼎,他尖銳地反對,說:

「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經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左傳·哀公十一年》:

「季氏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私於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如是則以丘亦足矣。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爾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 3、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孔子說: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跏不中**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 4、孔子主張克己復禮。《論語·顏淵》記載:

「顏淵問仁。子日:『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又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5、在倫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張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據周禮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勞動者。

孔子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義,是比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在哲學上,孔子主張天命觀。孔子主張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圍困,他說:

「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說:「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天」是宇宙萬物無言的主宰者。孔子認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說話做事的。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論語·為政》)他把恢復周禮看做是自己的歷史使命,說: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論語·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其核心是「禮」與「仁」。

治國思想: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

經濟思想: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

教育思想:孔子首次提出「有教無類」,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利。在教育實踐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該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

美學思想: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為「美」和「善」的統一,也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孔子提倡「詩教」,即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文學藝術當作改變社會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7樓:星何大大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 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乙個**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晚年時期的最高理想稱之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裡,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孔子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8樓:yzwb我愛我家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的核心,也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

儒家思想核心,就個體而言,是仁義禮智聖德性論「五行」思想;

就社會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愛、厚生,公平(涵蓋「中」)、正義(涵蓋「正」),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等,它是我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石。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

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9樓:糾正歷史錯誤

是仁者愛人,禮(禮制)是他政治主張.不過他的仁主要是指行周禮的人,但孔子一生都沒無法給他當代的任何乙個人評為仁人,因為在他眼裡當時沒有乙個人完全達到完全行周禮的,也就是沒有真正仁人,沒人會愛人的,因為人們逐漸脫離了周禮;由此孔子的人是不仁的,成為性惡論。而孔子這仁的**,是由當時官家貴族子弟分枝過多,經濟緊張,部分子弟不再守等級周禮,不再積極響應共田製,跑去開私田,或下田自個勞動,為了各自私田耕作,原來為公田免費工作的民與奴隸,為了爭奪勞動力,寧私下出報酬給他們耕作(這些下人本來是免費工作的,給了他們報酬,孔子認為就是亂了禮)。

而也是一小部分的官家貴族子弟,也就是孔子的儒,不願意放下身份,堅持原來的等級周禮,因此他們原來免費的農奴與下人往往會跑到肯給工錢的官與貴族工作。沒了工人,自己又是貴族身份,又不敢違反周禮,很多只能忍飢挨餓,所以你在《論語》看到的儒生,有很貧寒的顏回,雖是貴族身份,但他們生活並不富裕。孔子怪地方統治者與部分貴族亂了禮,於是到處主張地方統治者與部分貴族要講仁心,也就是多要講與行原來西周的等級周禮,可憐下這些忍飢挨餓,堅持等級周禮的官家貴族子弟(儒).

孔子是什麼學派的創始被稱為什麼,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什

是儒家學派,編成論語一書,這個在初一上歷史課本上就出現過.儒家學派創始人 論語 一書 孔子是春秋時期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 一書,流傳於世。孔子是春秋時期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 論語 一書,流傳於世。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創立者,他的人性論主張是什麼

性相bai近也,習相遠也。性與習對舉du,證zhi明性是先天獲得的。dao 孔子導的仁,可被視為 回對人之天賦秉性的一答個抽象歸納。可知仁是對共同的人的特點的一種概括,是善的。儒教認為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經 人生來即是善的。在孔子看來,行仁完全是人的自覺的行為。至於為什麼是人的自覺的行為,孔子並沒...

屬鼠的人是哪一年出生的,屬鼠的人是那一年的

沒錯,屬相12年乙個輪迴,這是地支,而天乾是10年乙個輪迴,二者相配,60年才會還原。屬鼠的人是那一年的 屬鼠對應的年份 1900年 1912年 1924年 1936年 1948年 1960年 1972年 1984年 1996年 2008年 2020年 2032年 2044年 2056年 20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