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有兩種頂戴,清朝官員的頂戴等級如何區別

2021-03-03 21:30:09 字數 4822 閱讀 5079

1樓:匿名使用者

那不叫兩種頂戴。

那是兩種不同季節的朝冠,上面那個是夏天戴的,下面那個是冬天帶的。夏天的比較涼爽透氣,冬天的有皮草,可以起到保暖作用。可以說是比較人性化的設計

2樓:匿名使用者

你把那些像徵原始野蠻的羽毛去掉,會發現,一頂是斗笠,一頂是皮帽。就是乙個夏天戴,乙個冬天戴。

我想知道清朝的各級官職名稱及頂戴珠子的顏色,以及是什麼樣的朝服?

3樓:吳田田

清朝官職表

清朝官職官服一覽

官帽有暖涼之分,沒有前後之分清代**戴的官帽又稱大帽,共有兩種:一為冬季所戴,稱「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涼帽」。根據規定,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北洋艦隊則較為特殊,一年四季均為暖帽)。

暖帽多為圓形,周圍有一道簷邊,材料多為皮質,也有緞質、呢質、布質,視氣候而變,暖帽中間裝飾有用紅色絲絛編成的帽緯,俗稱「紅纓」。帽緯之上裝有頂珠,按品級而異,無品則無頂。涼帽為圓錐形,用藤、竹、篾席、麥秸等編成,外裹綾羅,顏色多為白色,也有湖色及黃色。

涼帽頂上也裝有紅纓、頂珠,製同暖帽。另,凡戴官帽,都需在頂珠之下,裝一支兩寸長的翎管,用來安插翎枝。花翎用孔雀翎毛做成,俗稱孔雀翎,藍翎則用鶡羽製作。

4樓:雲白0220風清

1、清朝**的官職表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游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讚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2、頂戴珠子及朝服

一 品:紅寶石帽頂,繡仙鶴

從一品:紅寶石頂,繡麒麟

二品 :珊瑚頂,繡錦雞

從二品:珊瑚頂,繡獅子

三品: 藍寶石頂,繡孔雀

從三品: 藍寶石頂,繡豹

四品 :青金石頂,繡雲雁

從四品青金石頂,繡虎

五品:水晶頂,繡白鷳

從五品:水晶頂,繡熊

六品:硨磲頂,繡鴛鴦

從六品:硨磲頂,繡彪

七品:素金頂,繡鸂鶒

從七品: 素金頂,繡犀牛

八品:陰紋鏤花金頂,繡鵪鶉

從八品:陰紋鏤花金頂,繡犀牛

正九品:陰紋鏤花金頂,繡練雀

從九品:陰紋鏤花金頂,繡海馬

風憲官(御史)補服繡獬豸。

雍正八年(2023年),更定**冠頂制度,以顏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寶石:一品為紅色明玻璃,二品為紅色涅玻璃,三品為藍色明玻璃,四品為藍色涅玻璃,五品為白色明玻璃,六品為白色涅玻璃,七品以下仍然用金色頂戴。

3、清代官服制度:

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補服、蟒袍等。品秩差別主要看冠服頂子、蟒袍以及補服的紋飾。朝冠頂珠見上表;吉服冠與朝冠大體相同,冠後插有翎枝,其製六品以下用藍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繡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繡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繡四爪五蟒;補服,自親王以下皆有補服,其色石青,前字尾有補子,文禽武獸。

貝子以上王親用圓形補子,其餘用方補;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衛等職,均需懸掛朝珠,朝珠共108顆,旁附小珠三串(一邊一串,一邊二串),名位「記念」。戴法男女有別,兩串在左為男,兩串在右為女。另有一串垂於背,名「背雲」。

5樓:匿名使用者

頂戴 蟒袍 補服(文/武)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仙鶴 麒麟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錦雞 雄獅

三品 藍寶石及藍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孔雀 悍豹

四品 青金石及藍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雪雁 猛虎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白鷳 棕熊

六品 硨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鸕鶿 彪

七品 素金頂 五蟒四爪 紫鴛鴦 犀牛

八品 起花金頂 五蟒四爪 鵪鶉 犀牛

九品 鏤花金頂 五蟒四爪 練雀 海馬

未入流 鏤花金頂 五蟒四爪 黃鸝 無

文官品級

品級 官 職

正一品 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

從一品 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從二品 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時,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於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從三品 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員.

從四品 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知州

從五品 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使,翰林院侍讀,侍講,各部院員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 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

從六品 左右春房左右善贊,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 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貼士,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知縣,各府學教授.

從七品 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 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貼士,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

從八品 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

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筆貼士,縣主簿.

從九品 翰林院侍詔,刑部司獄,州吏目,巡檢.

未入流 京,外縣典吏,驛丞,和泊所所官

武將品級

品級 官 職

正一品 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 將軍,督統,提督

正二品 副督統,總兵

從二品 副將

正三品 參將

從三品 游擊

正四品 都司

從四品 城門領

正五品 守備

從五品 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 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 衛千總

正七品 把總

從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外委千總

從八品 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 外委把總

從九品 額外外委

未入流 武官無未入流

皇室人員 前胸/後背 兩肩

皇子 正龍 正龍

親王 正龍 行龍

郡王 行龍 行龍

貝勒 正蟒 無

貝子 行蟒 無

注:1、凡昂首豎尾,狀如行走的龍紋稱行龍;盤成圓型的龍紋統稱團龍,又分正龍和坐龍:頭呈正面稱正龍,側面稱坐龍。

2、龍與蟒的主要區別在於龍為五爪,蟒為四爪。

清朝**的頂戴等級如何區別?

6樓:半憂鬱少年嗚

通過帽子的樣式進抄行區分。

清朝**的品級bai由**的頂戴

和所穿官袍du上的補zhi子上面繡的圖案而定。 一品官dao員頂戴為紅寶石,二品**頂戴為珊瑚。三品**頂戴為藍寶石,四品**頂戴為青金石,五品**頂戴為水晶,六品**頂戴為硨磲。

七品**頂戴為素金,八品**頂戴為陰文鏤金花, 九品**頂戴為陽文鏤金花。

清朝官帽上的頂戴花翎有什麼講究?官袍上的那串珠子是怎麼回事

清代改冠制,禮帽分二種,像斗笠樣的是涼帽,無簷,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用藤 篾席,外裹綾羅,多為白色,也有湖色 黃色,上綴紅纓頂珠。另一為暖帽,圓形,有一圈簷邊,多用皮 呢 緞 布製成,多黑色,中有紅色帽緯 帽子最高處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製成 有紅 藍 白 金。按清禮儀,一品為紅寶石,二...

為什麼清朝人有大辮子,為什麼清朝的人要被要求留小辮子

古代滿族人特別看重辮子。滿族人的先祖發源於白山黑水,以打獵捕魚為生,前頭剃髮腦後結辮,是為了穿山越嶺枝藤不刮發,射箭瞄準眼前無亂髮遮當,白天盤在頭上便於生產勞動,晚上解下來可當枕頭。滿人信仰薩滿教,按薩滿教的說法,頭髮在頭的頂部,最靠進天,是靈魂棲息之地,非常神聖。進關後又接受了漢人的孝悌觀念,認為...

為什麼清朝的皇后都是蒙古人呢,為什麼清朝的皇后都是蒙古人呢

第一,後金努爾哈赤早期。當時努爾哈赤為了報仇 七大恨 告天 聲討明朝。必須籠絡各個力量。先統一後金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又將矛頭指向蒙古。可是蒙古的勢力不容小視,努爾哈赤 順我者享富貴,逆我者以兵臨 努爾哈赤採取的是武力加恩澤軟硬兼施的策略。通過通婚 冊封 編制蒙古八旗 討伐蒙古等的方法,促使女真和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