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態環境包括哪些,人文要素有哪些

2021-03-03 21:11:25 字數 5243 閱讀 6102

1樓:匿名使用者

人文生態環境是一定條件下各種環境因子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工作環境、物質條件、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價值標準等因子。

人文要素有哪些

2樓:手機使用者

人們對城市過往的記憶、在城市日常的生活以及基於歷史與現實之上的精神價值理念構成城市發展的人文要素,該要素最直接最集中地體現為城市的市民素質。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不同,往往取決於人文要素這一不可複製品的創造與積累,市民素質則造就著每個城市獨特的個性特徵與發展潛力。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城市的發展與城市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城市人文要素的發展和競爭之上,從這個角度來說,城市的發展已經進入以文化價值和城市個性為發展和新的「心」時代。

一、「看不見的城市」:城市文脈

城市既是乙個空間概念,也是乙個時間概念,而空間,實際上就是結晶化的時間。總是處在動態發展中的城市在時光流逝中所形成的文化價值觀念、歷史古蹟、生活方式等等即是最能解釋城市空間形態的獨特因素。城市的歷史留下城市這些獨有的文化脈絡,它們或者是有形的建築、詩篇、風俗禮儀,成為人們生活延續性的基礎:

或者是無形的都市氣質、生活理念和精神取向,從而成就乙個與物質世界中的真實城市並行的「看不見的城市」,給予城市中的人們不斷傳承的記憶和穩定的地域概念。因此,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一種文化,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歷史就是一部城市的文化史。

在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今社會,許多城市在硬體設施上的相互複製與趕超相對而言並不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尤其是在通訊技術的支援下,諸如運輸成本和資訊成本這些阻礙區位選擇的因素已經大大地降低甚至可以忽略。對現代城市來說,進步被視為現代化程序中的關鍵過程,城市總是在不穩定中發展的,一些城市不斷摧毀所留存的文物古蹟,為高速公路、摩天大廈或者是現**物中心騰出空間,以此作為城市現代化的標誌。城市,在全球化的時代,似乎擁有越來越多相似的面孔,但如此相似的結果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意義:

相似性無法成為城市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源泉,既然此處似他鄉,硬體的差異被抹平,區位的選擇將不會再以硬體裝置作為主要標準。

但是,文化這樣的軟性要素的開發並不像硬體設施那麼輕易,因為文化的時間積累性使文化難以全盤複製,文化的複雜多樣性使文化的優劣選擇和趕超成為乙個難以實施的任務。即使文化被複製,城市可能會發現割斷自身文脈、成為乙個亦步亦趨的模仿者所面對的尷尬與被動:城市失去了自我認同的基礎,沒有個性,也放棄了可以創造性發展自己的機會,因為城市文脈的重要性在於它為人們提供了心理定位的線索,幫助人們把握整個城市的獨特意境,它們使生活得以延續,使城市得以獨一無二。

例如,巴黎之所以是巴黎,之所以「永不沉沒」,主要是因為它儲存有世界一流的古建築和藏品豐富的博物館,讓人們崇敬和嚮往;倫敦之所以是倫敦,之所以被稱為「不屈不撓」的城市,則是因為這個城市保有二戰時期英勇抗敵的集體記憶;上海之所以是上海,之所以成為「東方明珠」,在於它相容幷包、銳意進取的海派文化所鑄就的獨特風格。

因而,對任何城市來說,城市文脈是城市獨一無二的個性化資產,市場是人文要素的關鍵要素。發達國家的許多城市在這方面已經有了現實的教訓和經驗。事實上,眾多西方城市的更新是通過開發城市文脈實現的,因為工業化時代的製造業已經遷離舊城區,資訊時代的金融服務業對屬地的依賴性逐步下降從而成為流動的「無根產業」,大量的人口與企業的流失又使得城市建築業瀕臨困境,歷史文脈的地域性特徵使城市借助文化經營來振興老市區和適應後工業服務型機會成為相對可行的選擇。

對城市文化的挖掘與整理成為城市更新的重要工作,例如通過主題公園、博物館、歷史建築維護等方式展示城市特色和精神風貌,通過文化節日吸引本地居民與外來遊客等等。最為重要的是,人文要素的傳承與發揚需要發揮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予市民表現和提高其文化素養的機會和舞台,使人們通過對市民素質的感受和理解來領悟到城市的文化內涵與城市精神。

二、生活在此處:市民生態

城市文脈的傳承需要整個城市的全體市民的努力。城市是乙個大劇場,生活於其中的人們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舉止描述了城市現實的生活狀態。城市的價值觀念、生活時尚、風俗習慣、禮儀服飾、語言行為、交往方式等等不僅僅受到歷史文化的影響,而且還在人們的互動過程中被不斷地創造和發展著。

現實社會的市民生態作為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現象,對整個城市的發展來說既是過程也是結果。乙個良好的市民生態將為城市發作提供要素基礎和精神支援,而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在於創造更加良好的市民生態。

在著名社會學家齊美爾看來,「都市生活的心理基礎包含在強烈刺激的緊張之中,這種緊張產生於內部和外部刺激快速而持續的變化。......街道縱橫,經濟、職業和社會生活發展的速度與多樣性,表明了城市在精神生活的感性基礎上與小鎮、鄉村生活有著深刻的對比」。都市的「場所精神」是社會文化生活在人們心理的折射和積累。

不同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節奏與多樣性導致城市「場所精神」的差異,城市文化風格最終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局面,例如北京的大氣、上海的敏銳、蘇州的精緻、成都的悠閒、杭州的嫻靜等,不一而足。「城市就像乙個人,有自身的形象和內涵。具有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質的城市,無疑是最具吸引力而令人難忘的」。

城市居民的行為舉止是城市文化風格的外在表現,例如市民的行動公約、職業道德規範、倫理道德觀念、法制觀念、鄰里交往習俗、社會危機處理方案等等。人們通過市民行為來對自己心目中的城市進行定義。「乙個好的地方,就是通過一些人以及其文化都非常恰當的方法,使得人能了解自己的社群、自己的過去、社會網路。

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時間和空間的世界。這些象徵符號不僅是特定文化的產物,也表達了共同的生命體驗,例如:冷和熱、明和暗、高和低、大和小、生和死、動與靜、關心和忽略、乾淨與骯髒、自由與限制」。

最為簡單的例子是,同樣是擁擠的城市,等車的人是否按秩序上車,上車的人是否主動讓座,都會給人們留下這個城市或好或壞的印象。無論是居住在城裡的人還是暫時停留在這個城市的人,人們對乙個城市的感情,與人們在這個城市的記憶與經歷密切相關,這種感情帶有個人色彩,同時也帶有對城市市民集體性行為特徵的評價,這種評價影響著個人與各種社會組織對城市的選擇,進而影響到城市的發展機會。

總體而言,良好的市民生態對城市的發展目標來說具有長遠的意義。人們的心理特徵與行為習慣所造就的城市文化有助於城市形成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生活氛圍,從而保證城市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基於城市文化認同的各種文化專案能夠促進人們的參與意識和歸屬願望,進而促進城市的內生增長。

城市的文化交往,表現出文化的生命力、適應性和親和力,轉化成社會關係和社會交往,通過物質賦形,影響著城市發展的途徑與結果。

在城市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城市的文化自覺意識為城市在城市群落中建立自己的地位提供了支援,許多城市已經將發展文化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途徑。例如,上海提出了「世界一流城市,必須有世界一流的文化,必須有世界一流的文化設施」的建設方針,申辦世博會即是這一發展思想的具體表現。世博會既能發揚上海兼收幷蓄的海派開放風格,又能通過文化的衝擊與碰撞促進上海的城市文化的發展。

為實現城市以文化帶動發展的戰略目標,對市民生態加以分析和引導成為城市**與社會各界協同努力的方向。一些城市通過倡導良好的行為規範來改善市民生態,例如建立市民行為規則或者是公共場所公約等;一些城市通過城市雜誌或者報刊的形式,對城市的日常生活加以記錄和討論,建立城市生活的公共論壇;還有一些城市通過廣場文化、商業街文化的開發讓人們通過「城市客廳」了解城市、展示自己。對於21世紀的城市來說,成功的城市必然是文化成功的城市。

「文化不僅僅代表著各種文化產品,更意味著生活、表達、思考和學習的方式。文化已成為城市發展戰略的主軸,經濟、社會、技術和教育戰略與文化的關聯越來越密切。在未來的競爭中,資訊與知識是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只有那些學會了如何戰勝文化挑戰的城市才能得到最佳的發展。

」三、城市精神與城市發展

城市的價值在於它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正如芒福德所說:人們為了生活聚居在城市,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留在城市。但是城市的發展需要有城市的文化資產來創造和維持。

城市精神作為城市文化的高度抽象和精煉總結,是乙個城市的發展根系。城市精神集中反映了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生存理念和文化特性,能對生活於其中的人們產生同化和支援的作用,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共同擁有的價值觀念,也是推動城市實現生產力持續發展的巨大力量。

城市的發展,歸根結底是要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城市精神可以從人們的內心世界來引導、規範、激勵和改善人們的行為方式,為城市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城市價值的實現對精神生活來講同樣具有難以估量的意義,城市自身作為重大的歷史構成物,保持和建構著生活的動力,對城市生態和居民福利有著長遠的影響。城市價值與城市精神總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

城市精神作為城市歷史與現實的融合體,是逐步培育發展起來的,能夠得到市民的認同與共鳴,因而城市精神的定位需要從自身的文化資源和社會基礎入手,並結互時代發展的趨勢加以提煉。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精神也有不斷充實與創新的需要,但與城市文化特性的密切結合是其真正生命力的源泉。

作為城市文化精華的城市精神,不僅僅凝結在科學研究成果與文學藝術作品當中,也融合在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當中。城市舉辦博覽會、**會或者文化節不僅能夠讓外來人士有機會參觀了解這個城市,更重要的是,通過城市特色**、飲食、藝術品的展示、眾多社團的參與和廣大市民的支援,達到弘揚城市文化精神的目標,並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廣大市民對城市與文化的自覺意識,而市民素質的培養與提公升又將進一步提高城市對外來認識的吸引力。

作為乙個群體的心理取向和行為方式背後的統一信念,城市精神還體現在城市的總體氛圍和代表性個人至上。城市的教育與宣傳、文化藝術團體、城市文化活動則是城市精神得以傳播的重要載體。這些載體是通過城市的硬體設施實現其傳播功能的,對城市來說,投資規模龐大的硬體要素如果僅僅成為外來文化的表演場地而不失本地文化的展示舞台的話,城市難以有鮮明的個性,城市精神也只不過是紙面上的概念而已。

四、城市人文要素的開發

城市人文要素的開發需要有軟體和硬體的積累和浸潤作為基礎。城市的布局與基礎設施的開發、城市市民素質、**服務風格等等,都是城市人文要素的體現,需要城市**和社會各界長期的關注與投入。許多城市正通過保護城市文化遺產、發展文化產業、加強教育和創新活動等方式來實現開發城市人文要素的目的。

城市人文要素的開發不僅可以為城市積累獨特的精神內涵與文化價值,而且為城市營銷提供了傳播渠道。例如,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展會、廣告、電影、旅遊、**等文化形式來宣傳自身特色,以此吸引人力資源和產業資源加入自己的城市。城市營銷以特色文化作為表現形式,將城市各種資源整合在一起,在乙個試圖抹平地域差別的全球化時代推介自己的個性,尋找著自己的發展機會。

城市營銷,或者更廣泛意義上的場所營銷,是指將地區(場所)視為乙個市場導向的企業,將地區未來的發展遠景確定為乙個吸引人的產品,藉此強化地方經濟基礎,主動營銷地區特色,更有效率地滿足既有和潛在的目標市場(主要包括產業、投資者、定居人口、觀光客與會議人士等)。城市營銷無疑是以知識和資源為基礎的營銷方法,城市人文要素是城市營銷的物質基礎,而城市營銷的成功則將給城市人文要素帶來更好的開發機會和資源條件。

城市的地方性需要得到**和社會各界更多的重視,城市營銷應該是有效的、可信的、易於識別的。由於城市氣質突出表現為地方個性,因而城市形象的營造需要立足於城市內部資源、動員市民的積極參與。城市作為一種具有活力的、激動人心的生活體驗,其生命力在於城市自身的精神特質和價值追求,這種地方性是「心」時代下全球競爭中城市不被淘汰的關鍵。

從這個意義上說,地方性才是世界性的體現。

怎樣來保護生態環境,如何保護生態環境?

回答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答案正在飛速整理中,請您稍等兩分鐘 您好,保護生態環境應該 1 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汙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 三廢 廢水 廢氣 廢渣 粉塵 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 振動 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 液體 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汙染...

生態環境怎麼改善,如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合理規劃,合理利用資源,少破壞環境,多植樹造林。如何保護以及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啊?這是乙個簡單又複雜的問題,人變了,社會變了,環境自然會變了,環境怎樣變,就看前者怎麼變了!乙個人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論述如何改善生態環境 怎樣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概論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發展物質...

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社會學分析,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社會學分析

建設生態文明是復落實科學制發展觀的內在 bai要求。科學發展du 觀強調把發展 以zhi人為本 全面協調可持續內在dao地統一起來,堅持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建設生態文明體現了人與自然 人與人以及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是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落腳點和最終結果。同時,生態 文明的實質是科學發展。綠水青山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