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沁對密爾的批判和修正是否有意義

2021-03-03 20:53:29 字數 5183 閱讀 9353

1樓:巨集聚變

傑里公尺·邊沁(jeremy bentham)是當代英國功利主義的精神領袖,他確立了古典功利主義倫

理學內的基本框架。約翰·容斯圖亞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對邊沁理論做了重要的批判和修正,把功利主義推向頂峰。

洛克的自由主義與密爾的自由觀的區別

2樓:匿名使用者

評價及背景

1、它是英語文獻中為個人自由所作的最動人心弦、最強有力的辯護。

2、寫於一九五二年的《論自由》漢文本重印序言,稱本書是密爾的「急進自由主義思想」的代表作。與密爾在本書中表達的思想相比,以盧梭為代表的歐陸自由主義顯然要更加激進得多。不僅如此,對於他的前輩邊沁、老密爾,小密爾似乎也基本上沒有繼承。

3、在自由主義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密爾的貢獻在於「他獨自一人將新老自由主義之間的空隙連線起來」。或者如薩拜因所說,「密爾的思想具有過渡時期的一切標誌」。

4、同時密爾的功利主義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傳統的自由主義亦即是自然法理論的自由主義的一種反叛。他一方面肯定了自由的目的價值,另一方面卻又沒有徹底否定自由的工具價值,企圖在二者能夠達致一種平衡。

5、理性及功利框架下的消極自由:讀約翰·密爾《論自由》

6、自然,功利自由主義的經驗論傾向,在密爾那裡一點也沒有削弱。

7、密爾的整個功利主義思想同邊沁的功利主義思想一樣,是基於這樣乙個邏輯起點和根源的,即英國傳統的經驗主義和休謨的懷疑論思想,同時依舊秉承著「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這一最基本原則的,個人利益優先的自由主義是功利主義法律價值觀的立足點。密爾一方面批判繼承了自由主義傳統,另一方面對邊沁式的功利主義進行了「深加工」,從而實現了個性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統一。具體來說,第一,強調個性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然而,個性的發展並非自發實現,它須具備兩個前提條件,即自由和境遇的多樣化。在此,密爾為人類社會構建了乙個邏輯發展公式「自由--個性--社會進步」,其中自由是社會發展的邏輯起點。第二,主張相對節制的個人自由。

「唯一實稱其名的自由,乃是按照我們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們自己的好處的自由,只要我們不試圖剝奪他人的這種自由,不試圖阻礙他們取得這種自由的努力」。第三,他改善了功利主義原則。聯絡他的《功利主義》,他已經超越了純粹的利己主義,主張社會的整體福利是衡量個人行為的標準,並且認為個人自由本身就具有真正的內在價值與合理性。

8、另一方面,恰恰是從他高度肯定個性多元化為起點,密爾在自由觀方面實際超越了他的前輩。密爾也基本上把自由作為推進「人類精神福祉(而人類其它一切福祉均有賴於它)」的一種帶有工具性質的價值來闡揚。因此他說,是「真理的利益需要有意見的分歧」(頁56、54)。

可是在他集中討論個性的第三章裡,他幾乎突破了功利主義的「最大幸福」觀,而「接近於宣稱自由和個人的自發性乃是與幸福本身同等重要的根本價值。

9、密爾對「公眾的意志」侵犯個人自由領域所保持的高度警惕乃至於敵視的態度,與盧梭主張通過對「公眾意志」的無保留服從來恢復人類自由的立場存在著重要差別。盧梭認為,人們只能通過集體承諾把每乙個人的全部權利都毫無保留地讓渡給社會的辦法,來實現此種平等。由處於這種一無所有的平等狀態中的個人所組成的契約集體產生出來的「公眾意志」,服從它,就是服從自己,人因而也就獲得了自由;如果有人對它持有疑義,則應強迫他服從之,也就是強迫他「自由」。

「公眾的意志」,在密爾看來,就是「多數或者那些能使自己被承認為多數的人們的意志」(頁4)。他既然拒絕「公眾的意志」對個人自由的權利範圍的干預,當然就更不會去贊同盧梭對「公眾意志」的盲目崇拜。

10、密爾對作為權利的「社會自由」的論證卻是以功利主義為根基的,儘管密爾的功利主義較邊沁的功利主義有了較大的改進,但依然受到了來自自由主義內部權利論者的攻擊,這是源自康德道義論倫理或洛克社會契約論理論模型下的以自然權利或人權為自由之根基的理論主張,羅爾斯、諾錫克、德沃金等在此意義上大致都可以歸入其中。他們認為自由是一種自然權利,只有建立起人的權利這個概念,自由的基礎才能確立。儘管他們在對自由主義這一價值觀念的具體解釋和實現這一基本價值的具體方式上也有著相當尖銳的分歧和論戰。

但有意思的是,建立在功利主義基調上的自由主義個人信念卻和批判它的社群主義以及權利自由主義有著一種很微妙的關係,因而它在被批判的同時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盟友並從中解脫出來。正是這種曖昧為人們理解密爾的自由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11、密爾雖然根據多元價值觀,將邊沁純粹以快樂的「量」為行為標準的功利主義調整為「質」「量」並重的「道德功利主義」,最大化了功利主義,「把人當作前進的存在而以其永久利益為根據」。但在哈耶克看來,「功利主義作為建構論唯理主義的變異形式,根本無力證明功利標準的存在而且亦無力指導個人在他的實際生活中對正當行為的考慮。」哈耶克認為,功利主義者憑空建構了乙個評估社會制度的標準,即最大幸福原則,而自由則是達到這種「善」的手段,這樣居心不良的人可能以各種「善」為藉口誘使人們放棄自由,接受奴役。

因此哈耶克認為功利主義必然會導致非自由主義的結論。所以哈耶克認定密爾是「功利主義的唯理主義者」,並將其排斥於英國式漸進理性主義傳統之外。

12、正是基於此,約翰"格雷認為自由主義的知識傳統在密爾這裡出現了現代自由主義和古典自由主義之間的決定性的斷裂。「這一破裂並不是指因為功利主義的緣故對自然權利理論的擯棄,或是以積極自由的概念取代消極自由的概念,而是乙個新的、自負的理性主義的出現。儘管蘇格蘭學派的古典自由主義者,像法國偉大的自由主義者貢斯當和託克維爾一樣,已經看到了支援自由的首要論據在於人類的理智沒有能力理解由它所產生的社會,而新自由主義者企圖將社會生活屈從於理性的重新建構。

如果說在古典自由主義者看來進步意味著由人們之間自由交換而產生的財產權,那麼對於現代自由主義者來說,進步就是『理性社會』這一特殊概念在全世界的實現。這在密爾的著作中表現的很清楚,他是一位最終傾向於現代自由主義的**的曖昧的自由主義者。一旦進步被界定為理性計畫的生活之實現而不是人類能力所不可預見的產物,那麼自由將不可避免地從屬於進步的要求。

這是古典自由主義者通過明智地承認人類理智不能規劃未來程序來避免的衝突。」

13、因而在承諾自由的個人主義性質取向上,密爾一方面,體現了真個人主義傾向,另一方面,體現了假個人主義傾向。哈耶克依據西方主要國家人們對「理性作用」及應怎樣確立社會秩序的不同看法,極其深刻地劃分了「真個人主義」(英美)和「假個人主義」(法德)。哈耶克指出,「真個人主義」是經驗論哲學傳統的必然結果,它的現代發展始於洛克、特別是始於休謨、孟德維爾,經由斯密(經濟學)和伯克(政治學)首次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它的19世紀繼承者是阿克頓和法國的託克維爾。

真個人主義認為人的理性有限,人類的才智並不完善,許多社會成就應歸功於在時間延續中許多人的經驗積累。因此,真個人主義者推崇自然而然的秩序,對社會的自然過程採取謙卑的態度。

密爾的自由主義學說是從認識論的懷疑主義開始的,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他認為承認人的「可能錯誤性」是自由的必要前提。這也說明其已經看到了支援自由的首要論據在於人類的理智沒有能力理解由它所產生的社會。這是密爾繼承英國休謨、斯密的傳統的一面,體現了鮮明的古典自由主義特徵。

但同樣在密爾的著作中表現出進步就是「理性社會」這一特殊概念在全世界的實現。他把習俗和傳統看成是阻礙進步,威脅自由的因素加以排斥,認為自由就是自律。約翰"格雷認為這一思想遭到了當代自由主義者的猛烈批判。

在哈耶克看來,密爾所描繪的自律的觀念涉及到「將個人自由的部分條件——服從約定俗成的規範並贊同世代相傳的生活樣式——當作對自由的威脅。」哈耶克敏銳地洞見到「密爾因習俗本身對自由不利而由此產生的對習俗的敵視最終必然是非自由主義的。沒有穩定的道德傳統以及社會習俗,自由社會就無法長久存在(如密爾以其它語調所承認的那樣):

這類規範的替代物不是個體性,而是強制與失範。一種合理而可靠的自律觀無須像密爾的著作中充斥的對習俗和傳統抱有的惡意。」「正如在社會心理學中所指出的那樣,自律的理想並不是指那種對其社會環境漫不經心的內在導向的人,而是一種進行批判與自我批評的人,他對所處社會規範的忠誠,與最佳地發揮自身的各種理性能力融為一體。

這種開放的自律觀洞見了被密爾所否棄的作為自由條件的習俗和傳統的作用。」

14、以賽亞"伯林卻錯誤地把「這種選擇的自由的行使是內在地有價值的,是基於它自身的原因被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它是對一種內在地滿足的能力的行使」歸屬給了密爾。蘭登森在《密爾的個人性概念》中引用了若干其他的段落表明,密爾最好被理解成認為「不是把最大的重要性指派給選擇能力的純粹的形式(或存在),而是指派給某種事態或狀態,因為他相信這種事實或狀態是那種能力在有利條件下自由行使的結果。

」密爾並沒有根據我們的利益是被前社會地確定下來的來為自由主義的自由辯護。的確,密爾堅持認為你不能從自由主義中發現這種「抽象個人主義」的前提,儘管密爾的「傷害原則」因為其「涉己行為」和「非涉己行為」的區分而被責難為是「抽象、孤立個人主義」的表現。如果我們把人們的利益當作預先確定下來的前社會的東西,社會只是這種利益的手段,那麼我們就不能理解密爾在《論自由》中對於良心自由、言論自由、思想自由、教育和自我教育以及依據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形成和修正乙個人的品格所需要的任何條件的關心。

15、古典自由主義,其代表人物有a"斯密、j"洛克、j"邊沁、康德、j"s"密爾等。自由主義理論陣營亦發生了分化:其左翼如t"h"格林、l"t"霍布豪斯、j杜威、j"m"凱恩斯、f"羅斯福等人主張福利自由主義,這一派的主張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西方各國的治國方針,成為正統的、主流的自由主義理論。

而以f"a"哈耶克、r諾奇克、m弗里德曼、b"布坎南、k"波普爾等人為代表的右翼則繼續沿著古典自由主義的傳統前行。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凱恩斯主義的逐漸失靈,這一派理論的地位有所上公升。上述自由主義理論一般被稱為新自由主義理論。

古典自由主義理論同自然法學說關係密切,它認為自由、生命和財產是人的不可轉讓的天賦權利。古典自由主義理論最大的問題正在於它極力推崇個人自由而忽視了社會整體的價值,並且將社會價值片面理解為個人價值的簡單相加。霍布斯由個人自由始,卻以君主**終;斯賓諾莎只承認思想和言論上的自由,反對個人行動的自由,最終仍不可避免地使自由陷入了自我矛盾之中;洛克在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將個人自由置於社會、**之上,從而開啟了政治自由主義的大門,但同樣由於未深刻思考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對立,因而也無法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盧梭雖然強烈嚮往自由,但他卻只關注「公意」的至高無上性,甚至將個性自由與社會「公意」對立起來,故而在政治現實中亦無法擺脫**主義的窠臼而步霍布斯的後塵。

16、能擺脫**暴君和多數的暴虐,能擺脫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的統治嗎?密爾晚年轉向社會主義。

17、作為古典自由主義向現代自由主義轉折的代表人物,密爾一方面糾正了古典自由主義原子個人主義的欠缺,強調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使得民主憲政制度成為現代自由主義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他又處於一種矛盾狀態中。密爾追隨古典自由主義,相信存在最佳生活方式或者普遍價值。但古典自由主義哲學家們對人類就普遍價值達成一致信念表示懷疑。

因而自由主義寬容是對人類理解力侷限的補救,寬容的目標是共識。但密爾又對此產生懷疑:如果生活方式的多樣性僅僅是作為發現普遍價值的途徑才具有價值,如果自由主義寬容是對這一共識的追求,那它自身恰是反自由的。

《論自由》就是密爾論證一種不會損害人類多樣性的自由的嘗試。

查爾狄更斯遠大前程中的批判現實主義是如何體現的 最好中英

愛 是狄更斯作品永遠的主題。愛,除去被遺棄的新娘多年的悲苦仇恨 愛,使伊莎貝拉尋回自己的幸福。查爾斯 約翰 赫芬姆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於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於羅切斯特附近的蓋茨山莊。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 家。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 小人物 的生活遭遇,深刻...

表示對哈爾威的敬意和懷念的成語

成 語 歸 類2008.2 1 表示人物品質的 拾金不昧 捨己為人 視死如歸 堅貞不屈 不屈不撓 2 表示人物外貌的 身材魁梧 亭亭玉立 老態龍鍾 西裝革履 婀娜多姿 3 表示人物動作的 洗耳恭聽 昂首闊步 拳打腳踢 交頭接耳 左顧右盼 4 表示人物神態的 揚眉吐氣 怒目而視 火眼金睛 面紅耳赤 熱...

牛頓瓦特和亞當斯密對工業革命的重要影響

牛頓開創闖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牛頓用 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 帶來了現在科技最根本的體系。就是到了現代,人類的科技仍舊沒有超脫牛頓的思維層次。創造科技的原始形態是最艱難的,歷史上的愛因斯坦太多了,但牛頓只有乙個。牛頓是乙個全才,他代表了西方哲學的巔峰 是將西方哲學融歸實踐思維的第一人。這一點是任何乙個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