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中醫的這個膽,不是西醫的膽囊,是另外乙個概念。有人說了,膽就是膽,還不一樣,這不是騙人呢吧?!其實不是。
你要了解乙個歷史問題。中醫是咱們的老祖宗在缺乏解剖技術的前提下通過大量的實踐與理論總結形成的,心肝脾肺腎,膽胃大小腸,在中醫理論裡面都有自己的明確定位,有內涵有意義,很明確的,但是呢,明朝晚期以後西醫通過傳教士被帶入了中國,這些西醫使用拉丁語寫成的,要讓中國人接受,當然存在乙個翻譯的問題,其中器官的名稱,也就直接拿中醫的用了,我們還沒告他們侵犯智財權,反正就是鳩佔鵲巢了,以至於現在都認為西醫那一套都是對的,中醫反倒是胡編亂造了。
中醫的膽的功能,如果和西醫學比較,類似於植物神經功能,膽氣不疏,膽火偏旺,基本就等於植物神經紊亂,植物神經紊亂,會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其中胃就會脹滿,噁心,嘔吐,這些由於植物神經紊亂導致的胃的倒行蠕動所表現的症狀,就叫「膽胃不降」。
黃元御的《四聖心源》中說陰虛是膽肺胃不降則君火相火不降,濁陰上逆,進而上熱陰虛需要清君相火;陽虛是肝
2樓:網友
。。。不懂你的提問。
陰損及陽,陽損及陰。腎藏一點真陽,心藏一點真陰。真陽勢公升,故腎水勢力所趨上交心火,真陰勢力所降,故心火下降秘藏腎火。
所以陰虛不制真陽,濁陰可上逆,陽虛命門火衰,陽氣不公升。凡腎中一點真陽如真龍盤踞,水愈漲,龍浮水中亦漲,所以有一些見似火旺之證,也可為陽虛所致。腎陽開合不利,脾陽運輸不利,肺陽水道不利,自然小便不利了啊。
這沒有爭議啊 。陽虛一旦損及到陰了,說明腎精耗的差不多了,自然諸證皆可見 。而且你要清楚一點,腎中所藏的是元陰元陽,陰陽互損是損及本元,並不是你所理解的髒陽損髒陰那麼片面,所以自然得症有主要和次要。
你如果基礎不好建議先看基礎理論和教材用書,一開始看古籍只會越陷越深。
3樓:孝道之美
這不能相提,以前的書籍不能代表就是真理。陰虛之人則易心火旺。所以**陰虛一定要清肝火和補陰虛同時進行。你以上所訴基本可以定性為心腎不交。所以要二者同時進行**。
膽胃公升降關係
4樓:網友
膽主陽氣左公升,胃主陰氣右降,脾為氣機樞紐。《中醫基礎理論》
陰氣重濁所以下降,陽氣輕浮所以上公升,陰陽之氣迴圈往復保證了生命體正常。如果脾虛導致氣機逆亂,清氣在下就會吃了就拉,濁氣在上就會腹脹。《黃帝內經》
陰陽之氣迴圈呈「8字」型,不是簡單的圓。(詳見解剖學血液迴圈之動脈血的形成)
大自然中熱空氣上公升,冷空氣下降才有了天氣變化,人體也一樣,胃之濁氣不降(食糜不消化,),陰無法自生,陰不生則陽不長,無陽氣,清陽之氣(營衛之氣)自然不公升。
5樓:網友
先把陰陽搞清楚,甲木乙木,戊土己土的公升降關係弄清楚,否則「胃不降則膽亦不公升,以致氣機逆亂,禍不旋踵。」這句話簡直就像「歐巴馬」學易經一樣可笑!
乙己以公升為順,甲戊以降為順!
膽胃不和是怎麼回事
6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情況,一般中醫藥考慮的調理不好引起的症狀,需要注意個人的調理,及時的對症**。
首先需要注意個人的調理,可以服用舒肝和胃丸 柴胡疏肝散之類的中成藥,及時的對症**,可以改善症狀的。
7樓:德載天地
肝主舒洩,最忌鬱滯,肝木鬱滯則犯脾胃,而腹痛瀉洩。
中醫講的脾胃不和具體是什麼意思?
8樓:網友
山藥是最好的補脾胃的食品。每次只放一小段即可。
中醫說的貪涼是什麼意思
貪涼指指乙個人貪圖涼快而不記後果。中醫 攝生訊息論 說 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水宜吃冷淘水雪 蜜冰 涼粉 冷粥 飽暖受寒,必起霍亂 簷下過廊,街堂破窗,皆不可納涼,此等所在雖涼,賊風中人最暴。不得於星月下露臥,也不要睡覺時吹電風扇,若風入腠理,其患最深。望採納 人類的 無非兩大類 一類是情志造成的,...
中醫說 「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什麼意思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中醫就是通過調理來達到 的效果,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身體達到治本的目的。在中醫中有一句話叫做 脾胃是後天之本 這句話的意思就充分體現了脾胃的重要性。對於中醫上而言,脾胃對於我們的身體的肝 心 肺 腎都是有著氣密的聯絡的,脾胃是我們的氣血生化之源,而脾是靠著後天的飲食入胃,然後通過執行...
中醫互為表裡,表裡是什麼意思,中醫所說的「互為表裡」是什麼意思?
乙個在外,乙個在內。用陰陽也可以理解。從哲學來說,就是事物的對立統一。有大就有小,有里就有外!人有六臟六腑,肺與大腸相表裡,脾與胃相表裡,以此類推。中醫所說的 互為表裡 是什麼意思?在中醫中,互為表裡 是指身體部位而言,表和裡相對而存在,猶如陰和陽相對而存在。如果以表裡分陰陽的話,體外屬陽,體裡屬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