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2025-07-26 08:00:47 字數 2286 閱讀 5146

1樓:十年後的

清朝初期的教育方針主要是為了加強封建統治和維護社會秩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狀況。其主要特點如下:

1. 興辦官學:清朝初期,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興辦了許多官學,其中以員外郎學堂和府學、縣學最為普遍液笑。這些學堂的主要目標是培養人才,中心任務是為官府輸送官僚。

2. 重視儒家經典:清朝**對儒家經典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官學的課程設定也都以四書五經為中心,強化了對古代經典的學習和研究。

3. 強調德行教育:清朝**注重德行教育,主要是教育學生要向經典和先賢學習,倡導忠誠、孝親、廉潔等傳統美德。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傳承和維護封建道遲埋顫德體系具有一定作用。

4. 對西方文化的逐漸接納: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朝逐漸接觸到了西方文化,尤其是科學技術、西方醫學等領域的知識,開始逐漸引進和接受。這也為清朝碼敗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清末教育改革的背景?

2樓:網友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救國圖存成為時代呼聲,改革中國舊有的封建教育制度,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有用之材,成為朝野上下議政的熱點之一。

1901年初,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西逃西安期間,釋出「罪已詔」和「改革」諭旨,要求各級**「各就現在情弊,參酌中西政治,舉凡朝章國政、吏治民生、學校科舉、軍政財政」等情事,「當因當革、當省當並",限兩月內奏報朝廷。

4月,清**成立督辦政務處,作為籌劃改革的機構。從此,各項改革「新政」陸續出臺。主要內容有:

改革官制,兵制,獎勵工商,改革教育。其中,改革教育主要包括「停科舉」、「設學堂」和「獎遊學"三項內容。

8月起,清**陸續頒佈了興學詔書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法令,包括重開京師大學堂;各省屬府、廳、州、縣書院均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大、中、小學堂;選派學生出洋留學等等。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改革運動中,中國教育開始了從傳統到近代的結構性轉型。

清**通過政權的力量,將資產階級改良派改革舊教育的主張逐漸付諸實踐。

3樓:小馬哥

材料清末書院的改革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整頓、改良舊書院:主張裁減舊的詩文詞章之學,在保證傳統的經史之學的基礎上,「兼習算學,凡天文、地輿、農務、兵事,與夫一切有用之學,統歸格致之中,分門探索,務臻其奧」。

二)另建新型書院:如上海格致書院,聘請西方學者教授格致之學(即自然科學技術),後分為礦務、電務、測繪、工程、汽機、製造六學,學生可任取某學,逐次講習。(三)將舊書院改造為新式學堂:

始於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請推廣學校折》中建議:「令每省每縣各改其一院,推廣功課,變通章程,以為學堂。」然後再逐漸推廣。

於1901年8月下令將各地所有書院一律改為學堂。至此,延續千年之久的中國古代書院即告結束,以後雖仍有以書院命名的,但已是屬於新教育範疇了。

分析清朝末年教育改革的影響

4樓:匿名使用者

清末「新政」時期的。

教育改革,因其廢舊(科舉)而終止了乙個施行了1000多年的教育制度,又因其倡新(學)而開啟了近代中國教育的新篇章,所以在中國教育史上地位特殊。從介紹近代以來至「新政」前的教育概況入手,通過對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特徵、侷限性及其原因的分析,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論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所產生的深遠影響:科舉制度的廢除,為近代教育和人才培養新體系的發展掃清了最嚴重的一道障礙;《奏定學堂章程》的頒佈與實施,促進了近代新式學堂的發展,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大大提高;官派出國留學和鼓勵自費留學,培養了一大批學貫中西的人才;新式學堂開設了大量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課程,推動了「新學」的傳播,促進了人才綜合素養的提高。

中國古代教育的宗旨是什麼?和現代教育方式的區別是什麼?

5樓:讀心

古代copy以老師為重,現代以學生為重。

古人認為,蒙養教育最根本的是「養正」教育或曰品德教育。《論語》記載孔子為學生開設有「文、行、忠、信」四門課程,其中三門都屬於思想道德教育的範疇。司馬光《居家雜儀》中設計的家教程式,將德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從「始生」開始,對嬰幼兒期、少年期的每乙個發展階段都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施行不同的養成教育內容,指導子孫讀書嚴格選擇,以免「惑亂其志」,力求「養正」。

教師是山,學生是水,水總會繞著山走。教師是山,智慧是水,智慧映照山的巍峨。山水相依,山重水複,每個人既是學生又是先生,既是先生更是學生。

心之矇昧如山下的荒草,也許沒有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開啟蒙昧是我們人類永久性的任務。

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發展的理念,素質教育的理念,創造性理念,主體性理念,開放性理念,多樣化理念,生態和諧理念,個性化理念,系統性理念。

教育方針的基本內容,十八大最新教育方針是什麼

教育方針 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總指標,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它是確定教育事業發展方向,指導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原則和行動綱領。內容包括 教育的性質 地位 目的和基本途徑等。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針 相同的歷史時期因需要強調某個方面,教育方針的表述也會有所...

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的關係考試考的多嗎

您好,教育目的明跡磨與教育方針是相互聯絡的,教育方針是指教育機構在實施教育活動時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則。它是教育活動的指導思想,是教育活動的指導思想,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必須遵守的準則。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機構在實施教育活動時所要達到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終極目的。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是相輔相成的,教育方...

初步體現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教育方針,最早是哪個時期提出來的

1986年頒布也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規定,同時是科教興國戰略的內在要求。初步體現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教育方針,最早是哪個時期提出來的 德 智 體 美等全面發展 最早出處?2b學校 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 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出自哪本書籍 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