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釋僑置州郡,僑置郡縣名詞解釋

2025-07-23 03:35:18 字數 3923 閱讀 8376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東晉南朝為流寓百姓設立的地方行政區劃。由於它是寄治在別的州郡境內,故稱僑。其後經過土斷,許多寄治州郡獲得實土。

但因本是外地遷來,故桐纖繼續稱為僑州、僑郡、僑縣。僑州郡縣的名稱始於東晉。西晉末,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導致北方漢族人民大量南遷,東晉**遂在其聚居之地,以他們原籍州、郡、凱輪握縣的名稱(亦有新立名稱者)設立臨時性的地方行政機構以登記和管理他們。

這些人稱僑人,州郡縣稱僑州郡縣,而以流亡百姓中的大族擔任刺史、太守、縣令。僑州郡縣的戶籍是臨時性的白籍,著籍的人享受免除調役的優待。但是時間既久,他們與土著百姓雜居錯處而戶籍各別,負擔不盯慶同,不但管理不便,而且影響賦役徵發。

於是東晉**實行土斷,並省僑郡縣,所有僑人必須在居留之地編入正式戶籍黃籍,與土著百姓同樣負擔調役。當時大族標榜郡望,為了照顧他們的利益,不能不保留一些北方郡邑的名稱,很多僑州郡縣機構仍保留下來,從所寄治的南方舊郡縣中劃出一部分土地作為它們的領土。十六國時期有幾次大規模的北人南遷,又形成新的僑州郡縣。

過一段時期又分割原州、郡、縣土地以為領土,於是州郡分割得愈多、愈小,而且還出現兩郡同治一縣和兩州同治一郡的雙頭郡縣。因此,南朝後期地方行政區劃十分混亂,大體南朝僑置的州郡以在今鄂北及蘇南、蘇北、皖南者為多。北方政權也僑置州郡。

設立僑州郡以統流人,是當時各國統治者爭奪人口的一種手段,也是籠絡大族首領的一種辦法。隋統一全國後,廢除這種辦法 ,並省郡縣,許多僑郡縣廢罷,但還是有不少名稱保留下來。

2樓:匿名使用者

東晉、南朝時在其管轄地區內舉賀櫻用北方地正叢名設立的郡縣。當時北方人民與士族大量南遷,多相聚而拍譽居,保持原籍貫。統治集團因而設定僑州、僑郡、僑縣,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封建特權,藉以緩和南北士族矛盾,以鞏固政權。

3樓:匿名使用者

北方士族南渡,大都率領宗族、賓客、鄉黨同行。這些流民,隨同豪強大族南下,自然就成了他們的依附人口,分散南下的也多被豪強大族所兼併。這些南下的人們,起初大都不上戶籍。

後來,東晉**汪液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和保護南遷士族的利益,便在流人集中的地方,用他們原籍的名困鍵物稱,僑置州、郡、縣。僑人單立戶籍,稱為亮山僑戶。僑戶最初享受不為國家納租服役的優待,後來即使納租調也比一般編戶輕些。

僑州、郡、縣的設定,主要是照顧南遷世家豪族的利益,一則為他們做官增加了位置,二則他們控制大量戶口而又不納租服役,其政治、經濟利益都得到了照顧。

僑置郡縣名詞解釋

4樓:憂傷

僑郡的解釋。

僑置 的郡邑。 《南史·王玄謨傳》 :雍 土多諸僑寓, 玄謨 上言,所統僑郡無有境土,新舊錯亂,租課不時,宜加併合。

北史·寇贊碼談傳》 :進贊爵 河南公 ,加安南 將軍遲穗碰 ,領南蠻校尉,仍刺史,分 洛 、 豫 二州之僑郡以益之。」 郭沫若 《 中國 史稿》 第三冊第四章第一節:

幽 冀 等州的僑人沒有設立僑州,只有僑郡、僑縣。」 參見 「族棚 僑置 」。

詞語分解 僑的解釋 僑 (僑) á寄居在外地,寄居在外國:僑居。僑胞。

僑民。 寄居在外國的人:華僑。

外僑。僑眷。 部首 :

亻; 郡的解釋 郡 ù 古代行政區域,中國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郡縣。秦分 天下 為三十六郡。

部首:阝。

僑郡的解釋

5樓:天使之翼_頹授

僑郡的解釋僑置 的郡邑。 《南史·王玄謨傳》 :雍銀稿鎮 土多諸鋒粗僑寓, 玄謨 上言,所統僑郡無有境土,新舊錯亂,租課不時,宜加併合。

北史·寇贊傳》 :進贊爵 河南公 ,加安南 將軍 ,領南蠻校尉,仍刺史,分 洛 、 豫 二州之僑郡以益之。」 郭沫若 《 中國 史稿》 第三冊第四章第一節:

幽 冀 等州的僑人沒有設立僑州,只有僑郡、僑縣。」敬灶 參見 「 僑置 」。

詞語分解 僑的解釋 僑 (僑) á寄居在外地,寄居在外國:僑居。僑胞。

僑民。 寄居在外國的人:華僑。

外僑。僑眷。 部首 :

亻; 郡的解釋 郡 ù 古代行政區域,中國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郡縣。秦分 天下 為三十六郡。

部首:阝。

僑州郡縣

6樓:得書文化

永嘉之亂後,北方流民和北方士族大量南下。為了安置北方僑民和南遷士族,東晉**設立了特殊的行政區劃。根據僑民原有的北方籍貫命名各級行政單位,才有了僑州郡縣。

當地百姓的戶口用黃紙登記,稱為「黃籍」;外來百姓的戶口用白紙登記,稱為「白籍」。僑州郡縣的設定為了招徠北方流民和安置僑姓世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北伐的失利和淡忘,土客民之茄基間的融合、人口的隱匿、國家行政體系的混亂,使得東晉**實行了土斷,將本地人口的黃籍和北方流民的白籍進行合併。

雖然在土斷過程中,東晉**遇到了來自門閥士族的阻力,但最終還是實現了土客合流。與此同時,五胡十六國和北朝也有僑州郡縣。

僑州郡縣的設立與當時的歷史條件有關。對於南遷士族來說,他們有著濃厚的郡望情結,例如琅琊王氏、陳留謝氏。八王之亂後,晉朝皇室衰微,不得不依靠南遷的僑姓世族和本土的吳姓士族。

於是,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東晉搞的是門閥政治,自然要照顧僑姓世族。僑州郡縣的設立一方面滿足了僑姓世族的郡望需求,裂納閉另一方面也為東晉門閥政治提供了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僑州郡縣所吸納的外來人口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成為了僑姓世族的部曲。

對於北方流民來說,他們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永嘉之後,北方陷入戰火之中,北方百姓不斷南遷。如果不是戰亂,這些人也不會背井離鄉。

與此同時,北方僑民與當地百姓也存在一定的土客矛盾,設立僑州郡縣也能對其所有緩解。後來北伐遙遙無期,僑民與土著逐漸走向融合。與此同時,兩套地方行政體系和兩套戶籍管理制度給東晉**也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世家大族隱匿人口、兼併土地,給東晉**帶來了極大困擾。因此,東晉肆裂**實行了土斷。後來,北府兵勢力崛起,寒門開始上位。

新興的庶族對士族進行了衝擊,孫恩、盧循起義等一系列戰爭也削弱了門閥士族的力量。如此一來,朝廷中來自門閥士族的壓力逐漸減輕。在這種情況下,土斷順利實施。

後來又隨著北強南弱的軍事政治格局的形成,北伐徹底無望,外來移民只能留在當地。如此一來,僑州郡縣便退出了歷史舞臺。

僑州郡縣名詞解釋

7樓:韶華傾負

僑郡的解釋。

僑置 的郡邑。 《南史·王玄謨傳》 :雍 土多諸僑寓, 玄謨 上言,所統僑郡無有境土,新舊錯亂,租課不時,宜加併合。

北史·寇贊傳》 :進贊爵 河南公 ,加安南 將軍 ,領南蠻校尉,仍刺史,分 洛 、 豫 二州之僑郡以益之。」 郭沫若 《 中國 史稿》 第三冊第四章第一節:

幽 冀 等州的僑人沒有設立僑州,只有僑郡、僑縣。」 參見 「 僑置 」。

詞語分解 僑的解釋 僑 (僑) á寄居在外地,寄居在外國:僑居。僑胞。

僑民。 寄居在外國的人:華僑。

外僑。僑冊握眷。 部首 :

亻; 郡的解釋 郡 ù 古代行政區域,中國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州做慶代起比縣大:郡胡帶縣。秦分 天下 為三十六郡。

部首:阝。

郡地的解釋

8樓:思成樂

郡地的解釋[shire ground]

由郡 長官 管轄的鄉區。

詞語分解 郡的解釋 郡 ù 古代行政區域, 中國 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郡縣。秦分 天下 為三十六郡。

部首 :阝;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 所在 :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 之一 )。

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

地殼前嫌。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 江河 、 湖泊 的部分:陸地。

地下。 地球表面的滑侍 土壤 :土地。

田地。地政。 地主 。

地球上的慧讓手。

僑置郡縣的介紹

9樓:永鴻桖

僑置郡縣,我國古代政權在戰爭狀態下,**對淪陷地區遷出的移民進行異地安置,為其重建州郡縣,仍用其舊名,這類郡縣被稱為僑置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