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離殤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我的座右銘,語出《論語·顏淵》.意思是,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這是儒家的信條之一,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句孔子的名言。
乙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麼自己有錢以後很多人不喜歡他了。哲學家說:因為你有錢後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富人仔細體味著這句平淡無奇的話,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世界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乙個整體,我們都是隻有乙隻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抱著才能飛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其他人溝通。
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唐太宗則知道這個道理,他魏徵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國泰民安祥碼,歷史上才有貞觀之治的美譽。
孟子進言齊威王,以「齊桓晉文之事」曉之以理,闡述了要體諒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則天下可運於掌上,民之歸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在人類社會中,個人作為類的乙份子而存在,個人的生存安全、物質利益、精神生活都是相互依存的,人與人之間應該是相愛的,應所惡勿施,所欲與之。
但是,任何社會都存在著當權者和黎民百姓、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區別。所施與勿施的主體是當權者、領導者和管理者,他們應該施德於民,施教於民,施政於民,施富於民。庶民之間也應該樹立和實施所施與勿施的思想,人人都應該施恩惠於他人,這就體現了人與之間的愛與社會的和拿羨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消宴拍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怎麼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
2樓:網友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於別人。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語自《論語·顏淵》。孔人之所語,味深入木。實在配吵非後人混淆云云所能比擬。
厭惡,源由不斷的反感。諒解是彼此的,體面也是互給的。原諒的限度在於初衷是否得當。
朋友之春圓間:不愉快可以寫在沙灘上,偶爾風一吹,也還是全沒了;歡笑可以刻在岩石上,倒真可以天長地久。這就是寬容。
只是盲目寬容,那是在自虐個人的靈魂,實是賤泥難扶。
不欲,涵蓋的範疇不僅僅在於東西事物,更關乎這個空間所有的基本面。平時:自己不培森侍爽,不以為然的種種,甚至憤恨的,也必須注意到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過失,令他人為難,惹他人嫌。
換位思考也許可以容易尋找互相理解的切入點,但對自己自檢自查,兼併自認自識更為適宜。
稜角是性格,可以隱匿,但全然不可磨滅。排程或感或理的性格,循途漸進在自己不斷發展。走路,走自己的路,以自己的方式走路,以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各有痕跡,各有千秋,只不過不同修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是怎樣理解的 談談你的你的見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此語出於 論語 顏淵篇 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 論語 就如同西方的 聖經 一般,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論語 分二十篇,其中的 顏淵篇 主要講述了孔子對 仁 和 恕 的解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是指 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觀點,你怎麼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觀點?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所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 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 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 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是什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
熱詞替換 出自 論語 意思為自己不喜歡的言行,就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在他人的身上。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吾本漁樵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此語出於 論語 衛靈公篇 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 論語 就如同西方的 聖經 一般,是對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