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象徵著什麼
1樓:最美的炫富
象徵著富貴吉祥、驅邪逐惡。自古以來就把茱萸用來作為祭祀、藥用、佩飾、避邪之物,形成了茱萸風俗。按照以前古人的習慣,每當九月九日重陽節來臨時,都會佩戴上插有茱萸的布袋來祛邪避惡,以示對親朋好友的懷念。
茱萸的果實也叫「萸肉」,呈紅色橢圓形狀,其味道酸,可以當藥材食用。
茱萸的品種多樣,其主要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草茱萸,它們在形態上會有一定的區別。
茱萸為暖溫帶陽性樹種,一般生長在氣候溫暖的地區,適溫在20-30℃左右。
插茱萸的由來和寓意
2樓:塔羅演道場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出自神話故事,寓意是驅邪避魔。
人們將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雅號「辟邪翁」,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除佩帶茱萸,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如此,歷代盛行。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宴汪春俗。傳承至今,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陵掘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習俗由來
相傳在東漢末年,村裡有個小夥子,名叫桓景。他帶領鄉親們一起種地勞作,村裡一片和諧美好。然而每到九月初九,村裡的西邊都會陰雲密佈,烏雲裡竄出乙隻瘟魔。
瘟魔朝著村裡吐出毒氣,村裡所有的人都是倒了,包括桓景。桓景醒來後,發現父母都被毒氣毒死了,悲憤欲絕,發誓要除去癌魔,為父母報仇雪恨。
於是桓景背井離鄉,前往仙山,拜師求藝,他一路氣討,跋晌耐山涉水,衣衫濫樓,爬上仙山千層階梯,終於感動了仙人,仙人願收桓景為徒,並教其除瘟魔之法。桓景刻苦求學十餘載,終得除癌之法。離開仙山的時候,仙人囑咐桓景,瘟魔來臨之時,一定要記得在村裡插滿菜英。
插茱萸是什麼習俗
3樓:居家能手小晴
插茱萸是舊時民間節日風俗,民間說法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採茱萸插在頭上,或者用茱萸製成香囊佩帶,可以驅邪治病。
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一種常綠的小型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初夏茱萸開綠白色的小花,結果實,等到秋天成熟,果實由青黃色,變成紫紅色。茱萸多分佈在浙江數枝、安徽、陝西、河南、山東這些地方。茱萸是一味中藥,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果實味極辛香,可食用,《本草綱目》裡也說它氣味辛辣芳香,埋陪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有暖胃燥溼的功能,是「六味地黃丸」的主要成分之一。
風土記》裡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闢除惡氣而御初寒。」所以古人相信佩戴茱萸可以消災避禍,就經常把茱萸製作成日常配飾,放在手臂或插在頭上,當做避邪的東西。
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彎畢蠢裡寫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就是寫大家有在重陽節登山、佩戴茱萸的習俗。
茱萸的意義?
4樓:生活不止詩和遠方
茱萸象徵著富貴吉祥、思念家鄉與親人等。
自古至今我國都將茱萸作為祭祀、藥用、佩戴之物,還形成了一種茱萸風俗,以古人*慣來看,每到九月九日重陽節,人們都會佩戴插有茱萸的布袋,驅蟲的同時也表示對親朋好友的思念與記掛。
唐代詩人王維在其《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就曾寫道:「遙知兄弟登晌液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實就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都佩戴了茱萸,卻發現兄弟當中少了一位,便是王維自己,以反寫的手法和極具象徵意義的茱萸寫出詩人對故鄉的無限感懷與嚮往,也表達了與親人難以割捨的愛與思念。
茱萸又叫做艾子,是一種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屬下的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也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呈橢圓形,紅色,可入藥;果實稱之為萸肉,供藥用,味酸澀。該植物一般生長在溫暖地帶,海拔四百公尺到一千五百公尺,稀達兩差則千一百公尺的林緣或者是森林中;分佈較廣,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像廣東、雲南、浙江、四川、江西等,當然日本、朝鮮也是有分佈的。
隨心一句: 酒在肚子裡,事在心裡,中間總好像隔著一層,無亂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裡去。
隨心一句: 讀你喜歡的童話,看你喜歡的故事,聽你喜歡的虛謹棚**,嘗你喜歡的味道,說你想說的情話,做你想做的夢想,寫你想寫的文字。421誓愛你,瞭解你為更好地愛你!
本站宣告: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路,如若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我們進行處理。分享僅供大家學*與參考,不代表本站立場。
「茱萸」的傳說是什麼?
5樓:vv頔
見於《續齊楷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乙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
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佩茱萸,漢族歲時風俗之一。
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
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藥。
植物名。香氣辛烈,可入藥。漢族民間風俗,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佩茱萸能祛邪辟惡。
茱萸三國 魏 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西京雜記》卷三: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 吳偉業《丁亥之秋王煙客招予西田賞菊》詩:"秔稻將登農父喜,茱萸徧插故人憐。
6樓:網友
傳說故事。山茱萸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神農本草經》中。在民間,關於山茱萸的名稱由來還有一段傳說。
相傳戰國時期趙王有頸椎病,頸痛難忍,一位姓朱的御醫用一種乾果煎湯給趙王內服用,很快使趙王解除病痛。而後趙王問朱御醫用了什麼靈丹妙藥,朱御醫是山萸果,如若堅持服用,不但可**頸椎疼痛,還可安神健腦、清熱明目。趙王聽後大喜,令人大種山萸。
為了表彰朱御醫的功績,就將山萸更名為山朱萸,後來人們將山朱萸寫成現在的山茱萸,並逐漸流傳了下來。
古詩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到底是什麼啊
茱萸,又名 越椒 艾子 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 逐寒 內祛風的功能容。木本茱萸有吳茱萸 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按中國古人的習慣,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 古時稱 茱萸囊 以示對親朋好友的懷念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是什麼?...
登高,賞菊,插茱萸,重陽節的習俗都是怎麼來的
菊花酒。慶祝重陽節一般會有包括出遊賞秋 登高遠眺 觀賞菊花 遍插茱萸 吃重陽糕 飲菊花酒等活動。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 抱朴子 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 祛災祈福的 吉祥酒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提到的是什麼山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提到的山是西嶽華山!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 今山西永濟 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 憶山東兄弟 寫這首詩時他正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這首詩抒發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全詩樸素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