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超過10歲就不是兒童了?

2025-07-05 14:20:09 字數 1783 閱讀 7949

1樓:昌谷之

這有什麼為什麼的呢?都十歲了,不小了呀,按道理應該叫少年呢。不過,有時候中國也會把少年兒童混為一談的。

簡顫所以你說十歲攔手敗是兒童也可以。一般來說,都把它叫少年,再過幾年就進薯辯入青年了。

十歲算兒童還是青少年

2樓:

摘要。親,您好,十歲是兒童,十二歲到十四歲是青少年, 十四到十七歲是青年,十八歲就是成年人。

親,您好,十歲是兒童,十二歲到十四歲是青少年, 十四到十七歲是青年,十八歲就是成年人。

親,一般把青少年時期定解為11-18歲這個階段,也就中學的教育階段。其中11-15歲這一階段為少年期又稱為青春期,14-18歲稱為青春初姿模巨集譽期,所以說整個中跡絕緩學階段其實就是青春期。

親,年齡段稱謂:0週歲為嬰兒,1週歲-6週歲為幼兒,7週歲-14週歲為兒童,40週歲-59週歲為中年,60週歲以上為老耐老年,也稱晚年、暮殲睜年。其主要特徵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獨立性和依賴性、衝動性和自覺性等交錯發展著,因而在生理和心理社會化方面都有巨大的變化。

教師、家長必須深入瞭解這一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因勢利導地加強教育,促使他們侍改春的心理順利發展。

不滿10週歲和10週歲以下有什麼區別!

3樓:乾萊資訊諮詢

不滿10週歲和10週歲以下」主要從包含的範圍來區別:

一、不滿10週歲是指的是年齡未到10歲的範圍,範圍不包含10週歲。

二、10週歲以下意思是指的10週歲和年齡未到10歲的範圍,包括10週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章-附則,第一百五十五條 民法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以外」,不包括本數。

針對本問題來說就是指的是否包含10週歲,不滿10週歲不包含10週歲,而10週歲以包含10週歲。

父母是否能被10週歲的孩子選擇?

4樓:唐玉娟

法律分析:一、父母是否孫念能被10週歲的孩子選擇?

可以。父母離婚子女撫養權的判法:兩週歲以下的子女,一般會判給女方。

兩週歲以上的子女,會優先考慮條件較好的一方撫養孩子。十週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隨母生活發生爭議的,應考慮子女本人的意見。父母雙方可協議輪流撫養子女,這個會根據雙方自願達成的撫養協議,或者在法院的參與下達成撫養協議。

二、父母離婚可以獨立選擇乙個孩子的撫養權麼。

孩子在兩週歲以上。

對兩週歲以上未成年的孩子,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先考慮:

1、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

2、孩子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孩子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

3、無其他孩子,而另一方有其他談知孩子的;

4、孩子隨其生活,對孩子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孩子共同生活的。

5、孩子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並且有能力幫助孩子照顧孫孩子或外孫孩子的,可作為孩子隨父或母生活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不滿兩週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週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含凱消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

子女已滿八週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為什麼我看到鏡子的白頭髮但是我拔就不是白頭髮為什麼啊求解釋謝謝難道是反光

不是反光,是因為白頭髮畢竟沒有黑頭髮多,有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是拔到了白頭髮,其實是不注意拔到黑頭髮了,所以拔下來的是黑頭髮,白頭髮還在那裡沒有拔到,最好是叫人包你拔就好了 白頭髮能拔嗎?我最近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長了一些白頭髮,想拔掉但是聽說會越拔越多?是這樣麼?怎麼會越拔越多呢!只是壓力太大煩惱太多...

為什麼諸葛亮閉關時被稱為臥龍,一出山就不是了

諸葛亮 公元181 234年 字孔明,琅邪陽都 今山東沂南 人。公元197年 東漢建安二年 年僅十七歲的諸葛亮來到隆中,住在山間的一所草廬中。他經常到田裡做點農活,更多的時間用來讀書和鑽研經史百家學說。他胸懷大志,雖隱居深山,仍密切注視著全國形勢的發展和各派軍事力量的變化,考慮著治理天下的大計。他經...

為什麼男人到了25歲就不想結婚了??

我國婚姻法規定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 就是說低於這個年齡是不能結婚的,但不是說到了這一年齡就一定要結婚。因為生理年齡 國家法定年齡都是常識,所以肯定不是問這兩方面的事情。而乙個人要組建家庭,無非就是以下幾個方面。一,生理年齡。二,個人條件。三,社會習俗。四,心理年齡。第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