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1、形成條件:
東、西方民族主義都起源於對主權的嚮往。但不同的是,西方民族主義主要是在反封建及宗教普世思想統治的過程中萌生的,亦即「歐洲的民族主義是在封建社會的母胎中孕育而生的」;
而東方國家的封建社會只為近代民族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群眾基礎和心理基礎,真正意義上的東方民族主義的出現有賴於新的社會條件和新的社會力量的形成(關於這一點將在後面討論)。
2、宗教利用方式:
東、西方民族主義雖然都曾利用宗教作為其理論的依據,但利用方式卻完全不同。西方民族主義是乙個自我反思的、「碎片化」的過程,強調的是殊性;而東方民族主義大多是在外來壓力下來不及對自身文化進行冷靜反思的應對過程,強調的是共性。
1789年-1870年形成了歐美國家體系。從1905年開始,東方也在新的條件下走向建立民族國家的歷史趨勢。這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終於在60年代,建立了東方民族主義國家體系。
2樓:青年旅行社 高階簽證
第一,是義利關係問題。
一般來說,西方人重利輕義,東方人重義輕利或義利兼顧。
東方人的意識就是義字當先,古時的關羽不正是乙個不折不扣的義氣英豪。
也被當時的人們大加讚賞,想這也是由於古時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種文化意識。
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這種重禮的不可忽視的原因。
相對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這也正是現實主義的表現,從侵華戰爭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們的自意識,也可以稱為不虛偽,實事求是的作風。
當然,這也只是針對東方的絕大多數而言的。
在東方比如中國人的生活中,謙讓是一種美德,而西方人對此不知如何是好。
西方人在多數時候為了利益可以犧牲自己的義。
第二,是整體性和個體性問題。
東方人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而西方人則重視個體性。
比如中醫和西醫,中醫強調的是整體,西醫不一樣,從解剖學的角度來說,它重視整體中的區域性。
整體思維和個體思維之間差異還表現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報導中,一為中國人到西方人家吃飯,當主人問今天吃中餐還是西餐時,客人很客氣的說道:「隨便。
客隨主便。西方人對這樣的答覆難以理解,他們說一聽到撍奼銛這個詞就頭疼,不知道怎麼弄好,不好操作。
思維方式深處,認為客隨主便是禮貌的表現,是對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這樣看,這就是區別。
反過來看看,歐洲人到中國來,問他今天幹什麼,他一定不會說「隨便」,一定會明確表明自己的願望。
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國人往往較少表示個人的願望,當國代表團出訪時,外方接待方代表團,對方問,各位想喝什麼 。
如果團長說喝茶,後面幾位可能也都說喝茶。
人家奇怪,怎麼乙個說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東方和西方,對「民族」這個概念的認識有什麼差異?謝謝
3樓:宛若魔鬼的真名
這要看哪個國家,中國講究民族情結民族向心力,重視傳統人文。本身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對少數民族的包容力也比較強。
德國日耳曼人更崇尚人種純粹性,很多固執的德國人會禁止自己子女跟其他裔血統的任重通婚,認為這就不純粹了。
西方國家雖然表面上更開放一些,但是各個人種社群同樣劃分明確,各個族裔之前也是會有衝突發生,就連現在對猶太裔跟墨西哥裔的歧視依然會存在美國中。
民族主義文化的特點體現在哪裡
一 民族文化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民族的,這裡強調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這種文化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的奴化思想,主張堅持和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與獨立。它是中華民族的,帶有民族的特性,是以民族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它同一切別的民族的社會主義文化相聯合,建立相互吸引和相互發展的聯絡,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決不能和...
羅馬帝國的滅亡是因為民族主義情緒膨脹嗎
現在的羅馬是義大利首府啊 古羅馬帝國完全顛覆後,羅馬帝國從嚴格的政治意義上來說是肯定不存在了。不過古羅馬的文化影響是非常大的.成了拜占庭帝國嘛也叫東羅馬帝國但是一般都叫拜占庭帝國!首都就在現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兒嘛!就想中國的西漢和東漢一樣的!現在的羅馬只是乙個城市而已,是義大利的首都!西羅馬帝國滅...
辛亥革命太平天國運動和新民族主義3大革命的不同特點
三者均有很強的革命性,都肩負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都在不同程度上打擊了本國的封建勢力和外國侵略勢力。不同點 太平天國運動 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均有不同程度的侷限性。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生產力,擁有小生產者的侷限性,目光短淺,革命的警覺性 堅定性不足投機性很強,對外來事物存在絕對否定 民族資產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