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冒流爻象象禽禽
學中古音,相當於是在學「漢語音韻學」裡與中古音有關的各方面內容。其中,既包括中古音本身的,也包括中古音與上古音/近古音/現代音之間的銜接與關聯。而「漢語音韻學」的學習,其實包括了語言學的三個分支學科:
1、語音學。2、歷史語言學。3、漢語音韻學。
其中的3,又包括這三個方面:音系內部結構分析。音值構擬與音理解釋(與語音學結合)。
音系外部比較分析(與歷史語言學結合)。現代語言學的各分支學科,都是先演繹出整體理論框架,然後再結合各種語言現象或語料進行分析與解釋,並由此演繹出更精細的理論體系的。對於.
2、《歷史語言學》(吳安其)。音韻學概論》(麥耘清姿),《漢語歷歲正吵史音韻學》(潘悟雲)。這幾本書籍,都有理論較新、演繹體系較完備的優點,較為適合用來進行入門時的學習教材.
2,是音韻學學習的重點與難點,但暫時還未見到有完備的整體理論框架上的梳理,而只是以大量零散細節演繹的形式,散見於學者們的書籍與**裡。並且,由於這兩方面的原理都乎侍較為複雜而精細,在書裡**裡往往只列了分析的結果而未列具體的分析過程,也省略了許多對其原理的解釋與理解。於是,雖然前述幾本書籍裡也能閱讀到.
2方面的內容,但唯讀這幾本依然是不足夠的。而是須要進行大量的閱讀,並由學習者自己嘗試進行類似的分析與理解、再將書裡**裡省略的原理解釋補出來,並在長期的學習與分析訓練之中逐漸積累。當然,如果之後能有書籍對.
2進行完備的演繹體系梳理,那麼初學者就可以有更清晰的學習方案了。但在這之前,還是隻能採用前述的逐漸積累的學習模式了。<>
2樓:網友
工具書:《廣韻校本》(周祖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定稿本)》(餘乃永寬皮帶),《集韻》,《唐五代韻書集存》,《大辭海:語言學》,《語音學和音系學詞典》(r.
l. trask),現代語言學詞典(克里斯),《經典釋文》(上古影宋元遞修本),《經典釋文匯校》(黃焯),《韻鏡》,《七音略》,《宋本切韻指掌圖》,「韻典網」,《廣韻字音表》(excel格式,,等等。學習目標:
在各種具體音韻細節問題方面進行學習,理解其中的音韻學原理並能自己進行各種分析與解釋。如前所述,這包括三個方面:音系內部結構分析。
音值構擬與音理解釋(與語音學結合)。音系外部比較分析(與歷史語言學結合)。其中,還可以專門將反切分析、諧握並聲分析、押韻分析這三個分析專案作為專題慎蘆來進行學習。
怎樣中古音,你知道嗎?
3樓:辰星
作為乙個學過一年音韻學的學生黨。說說我們用的教材吧。《音韻學教程(第3版)》圖書貌似是應用比較廣泛的教材,很容易買到,我覺得用起來蠻方便的。
作為入門級教材,簡明扼要。而且每章講完之後,還會附練習題。然後就是,《廣韻》和《韻鏡》,有乙個版本是把這兩本書放在一起的,很方便(書在學校我忘記了具體版本)畢竟離開了原典只談理論是很難理解的。
有些知識描述起來很麻煩的樣子,但是說不定對照原書就容易理解多了呢還有一本很好用的工具書《漢字古音手冊》,郭錫良先生的。主要用來查某個字的音韻地位。以上都是老師要求我們每次課必備的書,所以每次去上課啊上自習啊,書包都好沉qaq所以還會用網路資源啦,韻典網,忘記帶古音手冊的時候我比較喜歡用這個,另外,方言也是有趣又有用的音韻學小幫手,廣東福建浙江的同學讓作為北方銀的我們好羨慕。
古音學的學習古音
4樓:銀田食
下面說說學習古音應從何處入手。
京戲裡的古音成分主要是尖團和上口字。
什麼是尖團呢,簡單的說就是j、q、x的兩套讀法(北京人也有管平捲舌叫尖團的,非也)。j、q、x的**是古代的g、k、h和z、c、s,但京劇裡邊是念成團音jqx(對應gkh)和尖音zcs的。其實我這說法不是很準確,因為古聲母還分清濁,我就先插敘一下什麼禪者叫清濁。
遺憾的是我打不出國際音標來,其實能打出來大家也不見得能看懂。我就用英語的拼寫模擬一下吧 :good 的 g 是全濁音,普通話裡沒有賀搜薯。
sky的k(英老師們管那叫爆破音失送氣)是全清音,相當於普通話「幹」的聲母。key的k是次清音,相當於普通話「苦」的聲母。還有個次濁,就是鼻音,就是thing的ng,普通話不拿它做聲母,但是有這樣韻尾,如「請」。
北方話有的方言是分尖團的,比如膠東話和河南部分方言。不分尖團的朋友們要學古音最好先跟著京劇把這漏李個學會了。除了京劇還有乙個輔助手段,就是形聲字,學古音,尤其是學上古音(詩經、楚辭時代的語音)全指著它呢。
就是說聲旁一致的尖團差不多也一致的,如減和喊乙個是j乙個是h(gkh發音部位相同)所以減字應該是個團音,再如通過祖(z)和姐(j),可斷定姐是尖音字。
怎樣更有效地學習上古音?
5樓:絆你一生
學先秦音,首先要理解音類。先秦擬音裡,聲母、介音、母音、韻尾,都大致類似於一些關於音韻類別定位的符號。其中,諧聲的條件是:
聲母同組、母音相同(或同組)、韻尾相同或同組(比如t/d可以諧聲)。而現在的先秦擬音的現狀是:聲母類別大致定位還算清晰,有部分聲旁的聲母類別還在商榷。
韻母雖有大致的分類,但由於可能有鄰韻通押的現象,得到的相當於是鄰韻通押的通押大類,作為討論依據還是不太夠用。各種聲韻上的演變規律及原理,則仍還在探索商榷中。
就是說,對於不太瞭解音韻學的文字學分析者來說,如果是想理解諧聲的話,聲母方面的類別可以大致引用一些主流的研究成果(推薦李方桂、餘乃永、鄭張尚芳等學者的書籍)。但引用時,仍須留意有不少聲旁的聲母類別尚在商榷中,比如k/kw兩類的界限、r類(後來中古的l)的**(涉及kw類、p類兩類**)、中古章組的**(涉及t類、k類兩類**)等等,就仍然是音韻學裡的未解疑難。而在韻部方面的類別,由於性質上可能是鄰韻通押的通押大類,精確度還不夠高,其實我不太建議在討論先秦詞族時進行引用。
另一方面,在構擬先秦音時,除了要進行諧聲分析與音系結構分析,還須總是以「語音學」的發音與測量原理(即音理)作為重要的構擬依據。於是,在閱讀各家擬音方案時,就須要留意並理解各構擬方案所基於的語音學音理。
而要想能有對語音學音理的理解力,則又要以充分的中古音/近古音/現代音的音韻學分析訓練作為積累與鋪墊,須要在這些分析訓練裡掌握大量的音理理解。若想要繞過這些而直接學先秦音,就自然會覺得先秦音的構擬難以理解了。並且,在沒有這些音理積累的前提下,若去引用乙個書上查到的先秦擬音,那就相當於是在引用乙個自己理解不了的說法,其實是無助於討論問題本身的。
但對於主要是鑽研文字學的題主來說,如果為了學先秦音而要在前期投入那麼多的音韻學訓練的時間,則學習成本又太高了。
6樓:感人又聰慧丶雛菊
語言必須會有乙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就像是現在的英國人看到之前的拉丁語也會覺得晦澀難懂,我看過有人模擬過關雎用上古音注音,幾乎是每個字都有入聲,用拼音標註乍一看還以為是越南語,我覺得這些注音的人,很難擺脫自己方言母語的束縛,我們古漢語老師也說過這個問題、王力先生有一部著作《漢語語音史》推薦給你看 比較權威的學術。分辨入聲字的乙個簡單辦法是看它在普通話中聲調和聲母的搭配,聲母為塞音和塞擦音而聲調為陽平(2聲)的字幾乎肯定是入聲字。具體為b陽(如白,薄、不、別),d陽(如奪、達、毒、迪),g陽(如格、國),j陽(如吉、絕、結)zh陽(直、著、燭、折、宅),z(則、作(作踐)、鑿、足)。
但是請注意,入聲在古代是收-p,-t,-k韻尾(即韻母的最後乙個字母)的,這些韻尾在現代官話裡全都消失了,所以韻尾收-n、-ng的字(如按、防)肯定不是入聲字。還有乙個辦法,就是注意異讀字。這包括文白異讀,如學xue和學xiao;方言與普通話的異讀,指的是韻母跟普通話差異很大的,比如西南官話把約、絕、略的韻母讀成(üo)。
象帖子裡出現的「確鑿、角色」裡的確和角都是入聲字。
7樓:bd小葵
poem先生說的很好,但誠如他所說,如果為了學上古音而在中古音和語音史上投入過多精力,學習成本太大。其實現在做文字學研究的,對古音也很少有精通的人。雖然音韻學還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但現在的研究成果用來考字是夠用的,所以做文字學研究的也不必精通古音。
poem先生推薦李方桂、鄭張尚方等學者的著作,應該是從音韻學的角度來說的。鄭張他們用的材料比王力等人的多,在細節方面的討論也比較深入。但現在文字學家討論字,依據最多的還是王力、何九盈和郭錫良的著作。
古音學的學者目前從研究方法上可以分兩派,一派是郭錫良、孫玉文等人,他們的研究方法比較傳統,大體和王力先生的研究方法一脈相承,比較重視韻文、聯綿字等材料的使用,文獻基礎比較紮實;另一派是鄭張、潘悟雲等人,他們的研究方法比較新穎,通過拿漢語和各種民族語言、漢語方言的對比,構擬出和前一派大不相同的音系。音韻學家不少傾向後一派的構擬體系,因為他們在材料運用上,在細節處理上都有突出前人的見解,並且解釋從上古到中古語音流變方面更加出色。
什麼叫字的中古音韻地位,什麼叫乙個字的中古音韻地位
所謂中古音韻地bai位,就是確立這du個字的 zhi聲母 韻母 聲調 dao開合 攝 等專所在的位置。具屬體請參見 音韻是音律的意思,中古音韻是現在和古代的發音,乙個字的中古音韻地位就是乙個字的古今發音變化的高低,即使用的程度的深淺。希望能幫到你!你這個說來得太籠統,最好講自一下上下文是什bai麼。...
如何知道該學習什麼?怎樣知道學習方法是否適合自己?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煩惱這件事情的時候,其實你已經在耽誤你自己的時間了。不知道你是學生還是上班族,你先專心去做一件你手邊的事情,比如讀一本書,看一部電視劇集,打一場籃球,玩一天遊戲,看你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大腦有哪些反應,只要找到那些能讓你邊放鬆邊做的事情就行,做這些事是邊思考邊做還是隨心所欲,...
你是怎樣學習英文翻譯的,你是如何學習英語的?又如何翻譯文章?
暗受 打好基本功,然後多練習,多看別人是怎麼翻譯的,借鑑別人好的翻譯,雖然枯燥,但是確實有用。 強仁生日哈皮 大學的時候沉迷譯言網,有那麼小半年的時間睡醒就開啟電腦找文章翻,貼上去之後還有點評討論。那段時間進步很快,畢業了就少再去。有生活壓力壓著,對單純的練習就不太熱心了。 炒蛋哥 inhouse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