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我們怎樣聽到聲音》的匯入

2025-06-09 13:00:17 字數 1339 閱讀 3840

1樓:喜歡牢騷

用音叉共振。

讓學生用手去觸控櫻悉先鬧首前未振動的音叉~感受聲音脊彎乎的傳播~

再引入人耳的構造。

簡單介紹即可。

2樓:網友

。。。這是哪節課?第幾節?是要胡吵祥講聲音的傳播途徑那節嗎?

這部分知識 學生都有感性認識 直接講就可以。也可以讓同學討論得到「傳播途徑碰宴」

教學過程中,褲搏匯入也許只是一句話,不用那麼嚴格。只要把要點都講到就可以。

3樓:網友

第一章《聲現象》複習提綱。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4、回聲是由於聲音談衡鋒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裡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含晌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訊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攔悉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隻耳朵,而不是乙隻。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4樓:網友

不要說點這些中部啊。

八年級上冊物理《我們怎樣聽到聲音》重點 拜託了~

5樓:網友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後聽**,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效能比空氣傳聲的效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6樓:求知發過

聲音從聲源發出聲波,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的外耳道,然後引起耳鼓膜震動,再從聽小骨傳到聽覺神經,在傳到大腦專管聽覺的區域,形成聽覺。

我們是如何聽到聲音的,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回答能聽到聲音依靠聽覺,聽覺是由耳 聽覺神經和聽覺中樞的共同活動來完成的。耳是聽覺的外周感受器官,由外耳 中耳和內耳耳蝸組成 外耳和中耳是傳音系統,內耳是感音系統。物體發出的聲音通過空氣的傳播,經外耳 中耳和內耳的傳導系統,引起耳蝸內淋巴液和基底膜纖維的振動,並由此激起聽覺細胞的興奮,產生神經衝動。...

y 我們老師在物理課上的

今天,我懷著敬佩的心情,讀完了 居里夫人 這本書。看完這本書後我激動不已,感覺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樣。她的一生,對於我,有太多太多的啟示。居里夫人的童年是屈辱的,她出生在波蘭乙個七口人的貧窮家庭裡。她是鐳的發明者,曾獲得過兩次諾內爾獎。居里夫人承受了巨大的磨難後,走向了輝煌的人生,為世界做...

物理題目打鼓時我們聽到聲音,聲音是由鼓面什麼產生,又怎麼傳到我們耳朵的

鼓面振動產生聲波,在空氣裡傳播,引起耳朵的耳膜產生振動,在神經末梢的捕捉下,我們就聽到了聲音。打鼓時我們聽到聲音,這個聲音是鼓面振動產生的,鼓面振動附近的空氣也振動,傳到耳朵中耳膜也振動我們就聽到聲音了。敲打鼓面時,鼓面產生振動,發出聲音,然後通過空氣傳入耳朵內,引起鼓膜振動,又傳入大腦神經,使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