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能公升級成界孫權嗎,孫權稱帝了嗎

2025-06-09 05:51:20 字數 3029 閱讀 6599

1樓:網友

可以公升級。界孫權和孫權比,首先是在制衡陪羨上就比孫權多了乙個,多摸一張牌的收銷談益,當孫權和界孫權都只剩下一張手牌,兩者都發動制衡,界孫權是可以蘆鬥拍摸兩張牌的。

2樓:漆詩翠

位小夥伴大家好,我是新堯。最近逛貼吧竟然刷到了19年的帖子,本以為是釣魚,但看了年份發現不是。內容就是界權比標權多摸一張牌為什麼貴那麼多。

因為制衡多摸一張牌的意義並不侷限於這一張牌。

這是乙個滾雪球效應,標權2輪,一共摸4,制衡過牌量是4,牌差為0。界權2輪,摸4,兩次都大制衡,過牌量是6,牌差為2。如果是3輪以上,收益差距更大。

這樣來看相信大家看得更清楚了。

除此之外,也有小夥伴說如果給標權加猛型個英姿,和界權比又如何呢?這裡的英姿預設為標英姿(沒有手牌上限等於體力上限的說明),因為本身的側重點是比較這多摸一牌,所以就用標英姿來比較。

標英姿的孫權,主要的優勢在於,因為是摸牌階段多摸一張牌,不用像界孫權那樣全部制衡才能達到多過一牌的效果,這樣的話可以自己選擇制衡牌,例如留無懈和桃子去制衡其他手牌,保證手牌質量最佳。

但不過擁有英姿的孫權也有缺點,那就是這英姿是摸牌給枝輪猜的多摸一牌,如果在被兵糧寸斷跳過摸牌階段的時候,界孫權還能憑藉已有的手牌來享受制衡的加1,個人覺得總體來看,這兩種孫權,英姿的標權強過界權的制衡,因為穩定,能保證手牌質量最佳,而界權則是充滿了不確定性,手牌全制衡發動會玩可能能找到桐滲需要的關鍵牌,而如果沒發動會玩,可能換上來的牌還不如之前,大部分可能還會被丟棄。但從好玩的程度上來看,界權可能是更討大眾喜愛。

玩久了習慣了全制衡,很難去只換1,2張牌,大制衡的多過一牌,讓你必須得全丟,去搏未知牌,而英姿孫權則會因為手牌中的桃或無懈而糾結。乙個破釜沉舟,乙個力求穩健,小夥伴們更喜歡哪一種呢?

3樓:狂實眼靜餘

不能。界孫權還是隻有孫權有制衡和主公技求援這兩個技能,不過在技能效果上有了加強。

4樓:網友

不能,孫權是不能公升級成界孫權的。

孫權的地位如何

5樓:網友

很好。我個人也喜歡孫權。他實際江東猛虎、江東小霸王之後的人才。其能力能與孫堅、孫策媲美。因此才能成為三國之一。

6樓:網友

很高,是位有名的皇帝。他不善於打天下,但很善於守天下。曹操曾評到:生子當如孫仲謀。

7樓:網友

論名義,三國裡他屬老三,論實力,他是第二,論個人魅力,他排第一。

8樓:網友

三巨頭之一。在東吳可以一錘定音。

9樓:繼潤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與劉備建立了孫劉聯盟,兩軍聯合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軍隊。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黃龍元年(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設定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黃龍二年(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歲,在位24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的。

孫權稱帝了嗎

10樓:衡水游龍

你好,孫權稱帝了。

吳黃武八年(229年)四月十三日,孫權在武昌稱帝,改元黃龍。

孫權自建安五年(200年)繼其兄孫策的事業,便成為江東一方之主。魏、蜀相繼稱帝以後,孫權因迫於形勢,曲意事魏。本年四月,孫權終於在武昌南郊即皇帝位,立國號為吳,大赦天下。

九月,孫權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孫權稱帝,是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標誌。三國之中,儘管孫權稱帝最晚的。

11樓:夕洛雪

稱帝了,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

12樓:網友

三國時期東吳開國皇帝。

13樓:life岢可

有,比曹丕和劉備晚幾年。。。

孫權的地位是怎麼來的?

14樓:猜我

孫策在臨死之間,還做了一件讓人想不通的事情,那就是將自己的位置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

乙個國家,尤其是開國皇帝,登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父輩祖輩追尊帝號,表示不忘本。司馬炎建立西晉的時候,就做的非常好,連爺爺司馬懿這位西晉奠基人都追為宣皇帝,其父親司馬昭為文皇帝,就連他大伯司馬師,給了他乙個景皇帝的尊號。

司馬師和孫策都是乙個過渡性的人物,孫策的功勞遠遠超過司馬師。孫策從袁術處要來幾千老弱殘兵,開始橫掃東吳,兵鋒所指,無人能擋,擊走劉繇,活捉王朗,趁袁術佔有傳國玉璽正式僭越稱帝,與袁術決裂,徹底割據江東,最後襲取廬江,大敗黃祖。

孫策還獲得朝廷正式封號――吳侯。所以東吳就是這樣來的。等到當了皇帝,才給了孫策乙個桓王尊號。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第一,孫權小家子氣,私心重。

孫權的氣量不行,畢竟基業是孫策打下來的,孫權才能坐領江東,事後只追封哥哥長沙桓王,確實令人失望。事實上,從逼死陸遜等舉動看,孫權雖然善於用人,但並不是乙個十分寬厚的君主,尤其是在他統治後期,這一特點漸漸明顯。

陳壽評價「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陳壽也認為孫權的做法不厚道,所以當代人稱呼孫權為渣權。

第二:「正名」政治需要。

然而裴注中孫盛提到了「兄終弟及」,並認為「夫正本定名,為國之大防;杜絕疑貳,消釁之良謨」。孫盛的意見,畢竟當時孫策的兒子孫紹尚在,而且「策為首事之君,有吳開國之主「正名」;將相在列,皆其舊也」,孫吳的政事也依賴於江東大族,孫權有「正名」的必要。

小夥伴們怎麼看?喜歡關注哦,謝謝~!

曹操 孫權 劉備,他們互相見過面嗎?

是互相見過面的,當時曹操跟孫權的父親孫堅一起反董卓,兩人曾經見過一面,而當時劉備娶孫權妹妹的時候,兩人肯定見過面。的確相互見過面的,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聚會過了。見過面。劉備曾經投靠過曹操,曹操和孫權他們一家子曾經一起共過事,劉備和孫權還是親家。在真正的歷史中,劉備曹操孫權見過面嗎 曹操和劉備見過...

如果關羽拿下襄陽樊城,孫權還會偷襲荊州嗎

看盡世間文化 如果關羽攻下樊城,孫權依舊會偷襲荊州,關羽攻打樊城所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為了攻打樊城抽調了荊州很多的守城兵力,這才給了孫權可乘之機。就算是最後攻下了樊城,荊州也是保不住了,不過最後關羽會不會死就不一定。首先先分析一下關羽最後失敗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孫權為什麼要偷襲關羽鎮守的荊州?期初的時...

荊州不是劉表的嗎 怎麼劉備要向孫權借

安木瑾冕下 荊州在劉表讓給劉備不久之後就被曹操搶去了 劉備無奈才與東吳合作擊潰曹操的進攻 但大家也知道劉備但是就出了一個諸葛亮所以當他們聯盟再次從曹操手裡搶回荊州之後荊州的主人就是東吳了 由於荊州搶回之後劉備是沒有地盤的而且由於以前她在 有一定的聲望所以他才借荊州 也正是他在哪的聲望他後來一直沒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