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鼎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賞析

2025-06-08 23:25:50 字數 1258 閱讀 5782

1樓:匿名使用者

分絕肢枝明一覺華胥夢」是聯結全篇的關鍵,是這首詞的「詞眼」。 此詞通過今昔元宵的對比,抒發了強烈的黍離(國破家亡)之悲。(主旨)

開頭兩句,點明身在客地,不覺時序推移之快,原來春天已經來到了。「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來的表徵。用輕靈之筆寫深沉的感慨。

天涯海角悲涼地」,補足「客路」二字含義。所謂天涯,主要的不是指地域遙遠,而是指漂泊他鄉異地。這時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駐有重兵,準備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許多從北方逃難過來的流離失所者,真是乙個「悲涼地」。

在這樣的情勢下過上元,只能令人心酸。詞人自然回憶起靖康之變以前「全盛時」的上元。

下片緊接上片的意脈:「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雲飛。」這就是變亂之前「全盛時」上元的情形。

當時的上元非常繁華:「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東京夢華錄》卷六)。但是作者在此避實就虛,對這些繁華情景,不作具體描繪。

花弄影,月流輝』、是樂景。「弄」、「流」二字很能傳「花影」、「月輝」之神,昇平的氛圍已呈現出來了。「水精宮殿五雲飛。

筆墨側重對皇宮中的太平祥和氣氛的渲染。對過去的太平之象的褒揚渲並敏染,是不是言過其實了呢?不能這樣看。

這樣寫的用意在於抒發對已經失掉了的過去的懷念和眷戀,用來和眼下的慘痛現實進行對比,從而反襯當前的慘象。所以緊接著就從幻夢迴到了現實。「分明飢譽一覺華胥夢」是聯結全篇的關鍵,有人指出,是這首詞的「詞眼」。

沒錯。從幻夢中醒來,再回頭看眼下的慘痛現實,黍離之悲湧上心頭,禁不住「東風淚滿衣」了。赤誠的愛國情懷,滿注於字裡行間。

鷓鴣天 建康上元作(趙鼎)青玉案(辛棄疾),永遇樂(李清照)這三篇都是寫元宵..然後他們有什麼異同

2樓:牙齒大

趙詞悲喜相生,跌宕起伏有致。詞中運用了回憶對比的手法:以當日之悲涼,對比昔日之全盛;以夢中之歡樂,對比現實之悲哀。

抒發對已經失掉了的過去的懷念和眷戀。。「分明一覺華胥夢」是聯結全篇的關鍵,赤誠的愛國情懷,滿注於字裡行間。

辛詞構思新穎,語言工巧,曲折含蓄,餘味不盡。全詞極力渲染元宵節觀燈的盛況,詩人通過寫元宵佳節尋找到一位孤高、淡薄、自甘寂寞的美人,表明自己不肯隨波逐流、趨炎附勢的高潔品格。

李詞語言於樸素中見清新,平淡中見工緻。上片從眼前景物抒寫心境。下片從今昔對比中抒發國破家亡的感慨,表達沉痛悲苦的心情。

全詞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鮮明對比。感情深沉、真摯。

通過南渡前後過元宵節兩種情景的對比,抒寫離亂之後,愁苦寂寞的情懷。

誰知道鷓鴣天這首詩?「鷓鴣天」是什麼意思?

這是詞牌名,有好多呢。是女的,是不是李清照的這個。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 李清照。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 李清照。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

《鷓鴣天 送人》古詩加翻譯

原文 唱徹 陽關 淚未幹,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翻譯 唱完了 陽關 曲淚卻未幹,功名利祿不過都是小事,不要為此勞神傷身應該多多吃飯。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烏雲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蝶戀花 水調歌頭 鷓鴣天是什麼意思?

這幾個都是詞牌名。蝶戀花,什麼意思?以前的詞都是能唱的,詞牌就是曲子名稱。就像今天有的人把別人的歌拿過來重新填歌詞一樣古時候就那麼幾首曲子。給每個曲子起個名字,就是詞牌。然後你一說是哪個詞牌,大家就知道是什麼曲子了寫詞的也就好對著寫詞了。所以詞有一定的格式限制,每個詞牌對應的不一樣因為亂寫的話就沒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