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小黃學姐
空江煙雨晚模糊,越嶠吳峰定有無。
宿露連拳魚潑剌①,敗蘆深處一燈孤。
洪昇,清碼戚初著名的戲劇家,也常以詩篇與朱彝尊等人唱和。洪昇一生坎壈, 孤愁縈懷, 「江湖雙淚眼,天地一窮人」 的詩句,正是他的自我寫照。這首《晚泊》描寫了他空江獨泊、孤岑無眠的心情和迷濛寂寥的夜色。
從詩中的「越嶠吳峰」、「宿露」、「敗蘆」等字樣,可知此時已早模源是深秋,詩人正在浙江家鄉漂游。詩歌以空寂淒涼的景物描寫烘托、渲染了詩人那種無以名狀的孤獨。「空江」,已經暗示詩人漂游江上而 一無所遇; 「煙雨」濛濛,更使空闊浩渺的江面顯得無限淒涼,加深了詩人「念吾一身,漂然曠野」的悲哀 。
如果說,白日的煙雨空江上,猶有兩岸秀美的峰嶺相迎相送,使詩人孤苦無告的心情有所排遣,有所慰藉陸態; 那麼,當夜色蒼茫之時,峰嶺只剩下隱約起伏的暗影,船邊枯敗的蘆葦更顯出這世界的荒涼,小船孤燈伴著無眠的詩人,魚躍的水聲偶而打破這無邊的寂靜,詩人心中的孤寂感便不可遏制地擴來。 「越嶠吳峰定有無」是由視線不清而生的疑問, 其心理底蘊則是詩人對現實世界的否定:如果這世界是真實的,為什麼「我」卻如此孤獨呢?
天地之間,扁舟一葉,暗夜無際,孤燈一盞。昏黃的燈光在夜風中搖曳,是那樣慘淡、孤獨、淒涼。
空江」二句出自詩中人的主觀感受。空江、煙雨、夜色是他眼中所見,故有「模糊」之感產生了「越嶠吳峰定有無」的疑問,強烈地表現了詩人孤苦悲涼的心情。「宿露」二句則變換了角度。
詩人將景物連同自己一起變成被觀照者,他寫自己蜷曲而臥的姿態(「連拳」),被露水浸溼的衣衫(「宿露」),憂思不寐的情態(唯其無眠,才聽見暗夜中魚躍出水的「潑剌」聲),映襯著敗蘆、孤燈,與茫茫天地對照,以見其孤岑寂寞的處境。詩中視點的變化,將詩人內心的孤寂感化為個人煢然立於天地之間的孤獨意識,揭示了詩人傲岸不屈的性格。
文學詩歌
2樓:浙
最怕你問起,歸家的日期。
最怕夜半醒,看不到晨曦。
最怕悲歡離合,淡忘了記憶。
最怕咫尺距離,卻天涯萬里。
多少淚水,多少牽掛。
幾度夢迴,春秋冬夏。
怎能忘記,你梨花帶雨的笑臉,翹首期盼的雙眼。
讓我如飢似渴地。
嚮往自由和藍天。
我要飛向你,飛向你。
用折斷的翅膀命題。
最怕青春不在,幸福已走遠。
最怕歲月老去,蹉跎了時間。
最怕滄海桑田,變幻了容顏。
最怕生命彼岸,觸控不到明天。
多少淚水,多少愧歉。
執手相望,默默無言。
怎能忘記,你無聲潸然的淚水,絲絲入耳的輕喚。
讓我激昂萬丈。
戰勝失敗和考驗。
我要奔向你,奔向你。
用殘缺的靈魂洗禮。
ps:我很感動,為這樣的人,相信他一定會走出從前。
亂改的,僅作參考。
3樓:伊水洛城
其次是本身就不用改,詩的語言優美動聽,詩的內容感人肺腑,比有些大詩人寫的要好,首先改詩是對人的不尊重,只是春夏秋冬的冬字錯了。
4樓:遷佰渡
我覺得不用改了,為什麼要改呢?
喜歡文學,寫詩歌**之類的,如果不能上大學了,那怎樣還能提公升自己的水平,學些什麼看些什麼比較適合
5樓:
大學裡面也是要靠自己學的。如果不能上大學,就多看些餘秋雨,王國維,等一些名家的**或散文。可能一次難以理解,但隨著閱歷的增加,感悟也會隨之增加。
其次,多寫些隨筆,日記類的東西。不要求筆法,忠於內心就好。
相信一顆愛文學的心是可以抵禦任何阻擋的。 不上大學,你的文學修養會比有些上過的人更高!
6樓:網友
看看古詩詞吧 其實現代的詩詞也很多 但是似乎沒有超越唐詩宋詞的 也要看看別人的** 就像古龍** 裡面太多的經典句子了 希望以後能看到你寫的** 呵呵。
7樓:網友
如果不能上大學,可以自己在家自學啊,本身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學習,也比較有動力;不一定非上大學不可,上大學只是讓你比較有氣氛學習而已,如果有心,可以在家或任意地方搭建自己的興趣天堂,至於看什麼書,我建議多看百家之書,集百家之書而提公升自身,從中提取屬於自己的文學,o(∩_o哈哈~,這裡所說的百家就是說多看不同人、不同階級,甚至是不同型別的書籍,廣學而多得嘛。
8樓:風伊陌
其實在大學學的也只是皮毛而已,主要還是看自己的努力程度。你可以看一些文學著作,學他們的一些寫作風格,借鑑一些好的地方,自己有乙個獨特的寫作風格。
文化藝術 文學 詩歌
9樓:網友
寇家門前一小童。
志要入院探閨中。
菲薇柳絮遮其瞳。
我觀此子心中動。
愛恨分明情意重。
你說是否造化弄。
大哥。。。你這題太難了,寇 我 你 三個字都不好對註釋:菲薇(草木茂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