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詩歌有哪些?
1樓:愛創文化
杜甫 (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西元712年-西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租源,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
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雀型薯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頃者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的詩作名句
2樓:妮妮汐汐
杜甫的詩作名句如下:
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翻譯: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春天植物萌發生長的時候。隨著春風在夜裡悄悄落下,無聲地滋潤著春天萬物。
賞析:本詩一開頭就用乙個「好」字讚美「雨」。為什麼好呢,因為它「知時節」。
這裡就是把雨擬人化,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
二、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翻譯:公升騰的層層雲氣,使心胸搖盪;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隱入了山林。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顯得渺小的群山。
賞析: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寫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寫仔細遠望,見群峰雲生,彷彿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自己的抱負。
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翻譯: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
賞析: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派褲一種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友指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
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了乙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塵告簡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
杜甫詩歌的風格特點,杜甫詩歌的風格
杜甫的詩歌特點如下 1 取材方面 杜甫是社會派詩人,趨向現實主義,內容廣泛,富時代性,取材於政治興亡,社會動亂,戰事徭役,飢餓貧窮和貧富懸殊。杜詩善於描寫當時歷史實況,反映唐代由盛轉衰的現況,故有 詩史 之稱。從安史之亂至入蜀之前,杜甫經歷了大時代的動亂,寫下大量的實錄式寫實名篇。2 思想方面 杜詩...
關於杜甫茅屋的詩句,杜甫的哪一首詩描寫了茅屋破後的景象
杜甫的哪一首詩描寫了茅屋破後的景象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
杜甫詩歌風格是什麼,杜甫的詩歌風格是什麼?
杜甫的詩歌特點如下。1 取材方面。杜甫是社會派詩人,趨向現實主義,內容廣泛,富時代性,取材於政治興亡,社會動亂,戰事徭役,飢餓貧窮和貧富懸殊。杜詩善於描寫當時歷史實況,反映唐代由盛轉衰的現況,故有 詩史 之稱。從安史之亂至入蜀之前,杜甫經歷了大時代的動亂,寫下大量的實錄式寫實名篇。2 思想方面。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