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白象會飛
您好,新年快樂!
杜甫的《春望》中詩人抒發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豪情。
春望這首詩表達了詩人 的感情
2樓:得書文化
春望 [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
譯文:故國淪亡,唯有山河依舊。春光寂寞,荒城草木叢生。
感傷時局,見花難禁涕淚。悵恨別離,鳥鳴每每驚心。
愁看烽火,早有陽春三月。一信萬金,家中音訊難得。
愁緒纏繞,白髮愈搔愈短。頭髮稀少,幾乎不能插簪。
詞語賞析 春望的「望」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對國家前程的絕望憂慮(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對自己年頗老矣的慨嘆(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中心思想。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詩通過描寫安史之亂中長安的荒涼景象,抒發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詩人渴望安寧、嚮往幸福的願望。
春望中的什麼表達了詩人的情感
3樓:凹凸小田螺
1、《春望》通過描寫安史之亂中長安的荒涼景象,抒發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詩人渴望安寧、嚮往幸福的願望。全詩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4、創作背景。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
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春望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思想感情,春望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手機使用者 還有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 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
春望一詩抒發了杜甫怎樣的感情春望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春望 一詩抒發了杜甫面對國都淪陷,山河破碎的沉痛和憂傷。作者通過長安城內的破敗之景來表達自己憂國思家的心境。抒發了對山河依舊,世事全非的沉痛心情。原詩 春望 唐代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釋義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
紅葉裡的信念主要抒發了什麼情感,《春望》抒發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紅葉裡的信念 即使病痛折磨得她難以忍受,醫生斷定她來日無多時,縱然寫出略顯感傷的 病中雜詩 春望 抒發了作者的什麼情感?唐肅宗至德元載 756 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訊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