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上體上體
哈薩克族的樂器有冬不拉、節特根、阿薩塔亞克、色布孜克、庫布孜、尚庫布孜等。
2、冬不拉是哈薩克民間最流行的傳統樂器。冬不拉又名東不拉、東布拉,一般有個琴品,有的冬不拉有個琴品,還出現了調21個琴品的冬不拉。根據冬不拉的槽面、覆手、曲首、大小、長短、所繃琴絃和纏品位數目多少以及伸縮的音域和音量的大小。
適合表現快速的樂曲。
3、節特根,琴身長1公尺左右,呈長方形,用整塊木頭雕鑿而成,木盆狀音室,類廳歲似漢民族的古琴和古箏式的臥式前伏慶彈奏樂器,由於琴有精良的共鳴箱,備有較多的琴絃,所以彈奏起來音量大,音域寬。
4、阿薩塔亞克,是握在手中搖撼發聲的樂器,亦為薩滿巫師跳神時所用,形同花傘,由一大一小組成。形同花傘,由一大一小組成,圓頂周圍綴有許多小項鍊式的銀響環,蓋上雕鏤出各種美麗的圖案,全長月公尺。
5、色布孜克是哈薩克族民間藝人最常使用的一種吹奏樂器,被哈薩克人民譽為「心笛」。這種樂器類似於漢民族的豎蕭,是一種豎吹木笛。色布孜克,哈薩克語是「吹」的意思。
原先用草原上的一種「從文依草慧握」製成,如今發展到用松木、骨頭、銅片、鐵筒和鋼管做原料。
6、庫布孜,是哈薩克族弓拉弦鳴樂器。漢文又譯作霍布茲、霍布斯、柯布孜等。歷史久遠,構造古樸,音色柔美,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
演奏方法較小提琴複雜。生活在草原上的新疆哈薩克族人,白天放牧,夜晚在綴滿群星的天穹下守護牲畜。
7、尚庫布孜則為哈薩克族民間近代流行的一種複合拉奏樂器。此琴由鐵皮製成,犁形,上面固定鋼弦。演奏者手上套音手鈴,拉奏鋼弦。
演奏時,形成獨具特色的曲調和音響,此樂器在民間多為婦女演奏。
以上就是給各位帶來的關於哈薩克民族的樂器有哪些的全部內容了。
哈薩克族的**風格是什麼?
2樓:煙塵你妹俘
哈薩克族民間**按照傳統可分為「奎衣」和「安」兩大類,所謂奎衣就是器樂曲,「安」就是歌曲。奎衣主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說這些樂曲都是單個的小型樂曲,也有由若干個樂曲聯結演奏的套曲。安(歌曲)又可以根據內容和演唱場合而分成若干類。
從**上講,安一般都比較短小,曲調優美動聽,易於上口。哈薩克族為歌唱的民族,在人的一生中,字嬰兒誕生時唱的《唱誕生歌》起,直到逝世時唱的《送葬歌》、《輓歌》,以及勞動、愛情等一切活動,無時不唱,無事不唱。有民間歌手「阿肯」彈著冬不拉,騎者著駿馬,到處為人民歌唱,每年還舉行「阿肯彈唱會」,屆時歌手雲集,唱歌、賽馬,熱鬧非凡。
區別:維吾爾族民歌就內容而言,包括愛情、勞動(反映農業和牧業勞動)、歷史、生活、風俗等。在**風格和特點上可歸入羨型陸兩類:
一類是抒情、敘事性,特點是節奏自由,氣息悠長,深沉抒情,保留了較濃的牧歌氣質,以一人獨唱或彈唱為主;另一類是歌舞性民歌,特點是節拍規整,節兄頃奏鮮明,富有舞蹈性,常有固定節奏貫穿始終,氣憤熱烈歡快。 哈薩克族民歌主要有反映牧業和狩獵等勞動生活的歌,讚美和懷念家鄉的頌讚歌、情歌、風俗歌等。民歌調式音階為五聲、六聲、七聲都有,以七聲音階較多。
長期的遊牧生活使哈族許多民歌保留有早期牧歌的特徵:在曲租知首喜用呼喚音調作為襯腔,曲調的抒情性強。
哈薩克第三大城市是哪個,哈薩克最大的城市
如果用面積算的話就是 1阿拉木圖 2卡拉幹達 3阿斯塔納 4奇姆肯特 如果用人口算的話就回是 1阿拉木圖 2阿斯塔納答 3奇姆肯特 4卡拉幹達 總體方面我覺得就是 1阿拉木圖 2阿斯塔納 3卡拉幹達 4奇姆肯特 哈薩克最大的城市?哈薩克城市化的歷史與發展特點 阿拉木圖,中亞地區一般種植棉花吧.哈薩克...
古人常說的君子有三樂,是指哪三樂
3全部古人常說的君子有三樂,是指 一樂家庭平安,二樂心地坦然,三樂教書育人。出自戰國孟子 孟子 盡心上 原文 孟子曰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譯文 孟子說 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
俗話說,「人的一生中有三樂」,是哪「三樂」
1 知足常樂人活在這個世上,其實心態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很多事情都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麼美好的時候,如果心態不好的話很容易導致自己變得浮躁,但若是能夠保持著乙個良好的心態,懂得知足常樂的話,對於很多事情都是懂得如何去平衡自己的內心,沒有過於計較得失,而且知足常樂的心態能夠讓自己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保持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