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熱水先結冰」是誤解。我們先要弄清楚:凳乎察這裡的「涼水和熱水」是完全相同的水嗎?
我們做乙個實驗:將接到的雨水分成相同體積的2杯,將其中的1杯棗茄先放進冰箱(注意監視溫度)。當溫度下降後,放進第二杯水。第二杯水肯定不會先結冰!
我們再做乙個實驗:將接到的雨水分成2杯,將其中的1杯煮沸,然後冷卻到比雨水高的溫度,再稱量這兩杯水,使其質量相同(比如:倒掉一些接到的雨水)。
儘管稱量需要時間,但在稱量後,兩杯水的溫度還是有差別的。然後,將兩杯水同時放進冰箱。你大約有90%的頃爛機會看到:
第二杯水先結冰!
此時的第2杯水與第1杯水相比,不是相同的水!第二杯水在煮沸時被純化——水中的雜質和氣體都已經排出。而第1杯水含有這些雜質。
含有雜質的水,具有比純水更低的凝固點,而且,結冰的過冷度也比純水大。
這就造成了「熱水先結冰」的誤解。
為什麼放在冰箱裡熱水比冷水結冰的快呢?
2樓:弘玉蓉榮卿
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解釋這種現象;
1.蒸發——在熱水冷卻到冷水的初溫的過程中,熱水由於蒸發會失去一部分水。質量較少,令水較容易冷卻和結冰。
這樣熱水就可能較冷水早結冰,但冰量較少。如果我們假設水只透過蒸發去失熱,理論計算能顯示蒸發能解釋mpemba效應。這個解釋是可信的和很直覺的,蒸發的確是很重要的乙個因素。
然而,這不是唯一的機制。蒸發不能解釋在乙個封閉容器內做的實驗,在封閉的容器,沒有水蒸氣能離開。很多科學家聲稱,單是蒸發,不足以解釋他們所做的實驗。
2.溶解氣體——熱水比冷水能夠留住較少溶解氣體,隨著沸騰,大量氣體會逃出水面。溶解氣體會改變水的性質。
或者令它較易形成對流(因而較易冷卻),或減少單位質量的水結冰所需的熱量,或者改變沸點。有一些實驗支援這種解釋,但沒有理論計算的支援。
3.對流——由於冷卻,水會形成對流,和不均勻的溫度分佈。溫度上公升,水的密度就會下降,所以水的表面比水底部熱—叫"熱頂"。
如果水主要透過表面失熱,那麼,"熱頂"的水失熱會比溫度均勻的快。當熱水冷卻到冷水的初溫時,它會有一熱頂,因此與平均溫度相同,但溫度均勻的水相比,它的冷卻速率會較快。雖然在實驗中,能看到熱頂和相關的對流,但對流能否解釋mpemba效應,仍是未知。
4.周圍的事物——兩杯水的最後的乙個分別,與它們自己無關,而與它們周圍的環境有關。初溫較高的水可能會以複雜的方式,改變它周圍的環境,從而影響到冷卻過程。
例如,如果這杯水是放在一層霜上面,霜的導熱效能很差。熱水可能會熔化這層霜,從而為自己創立了乙個較好的冷卻系統。明顯地,這樣的解釋不夠一般性,很多實驗都不會將容器放在霜層上。
最後,過冷在此效應上,可能是重要的。過冷現象是水在低於0℃時才結冰的現象。有乙個實驗發現,熱水比冷水較少會過冷。這意味著熱水會先結冰,因為它在較高的溫度下結冰。
熱水和涼水給地暖打壓有什麼區別,熱水活面和涼水活面有什麼區別?
一般工程驗收都是涼水打壓,現在都是氣壓了。熱脹冷縮,如果有介面和螺紋介面,熱水打壓可能不漏,但是涼水和氣壓會漏的。燃氣壁掛爐的取暖效果與集中供暖相比更好一點,優勢如下 1 供暖週期更靈活。集中供暖的時間大多為每年的11月15日 次年3月15日,一般不能隨意更改。但是用壁掛爐的話,就可以在任何時間開啟...
100升100度的熱水與100升0度的水混合,溫度是
英天工閭蘊 這兩種水的密度不一樣,所以質量也不同,混合後溫度不是50度,而且體積也不是200升 100升100度的熱水與100升0度的水混合 沒有損耗 溫度是?1,答案 略低於50度。2,原圖 由於熱脹冷縮,100升100度的熱水要比100升0度的水少些。3,精確計算 水的密度隨溫度而變化攝氏0 度...
2 這是題麼高分求助,分數加倍1用涼水和熱水洗衣服有何區別?(請簡述)哪個效果好?2洗衣粉 洗衣
1 熱水會讓衣服折壽。2 洗衣皂及洗衣液手洗,洗衣粉去汙強,可機洗,也可手洗。冬天當然是熱水好啦,不過不能太熱,那樣對衣服不好,溫水,其主要是起化洗衣粉的作用,冷水很慢,半天都不能是洗衣粉溶解,夏天涼水就可以了。我個人認為洗衣液比較好 毛衣不能熱水洗,會收縮。用熱水洗頂多是冬天手暖一點,沒什麼特殊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