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淨、末、醜,共五大行當。但末融合了醜,成為四大行當。
1、末 行。
在京劇形成之初,舞臺上確實有末這一行,而且由專攻末行的演員來出演,不能由生行演員兼演。京昆十三絕中的張勝奎就是末行的傑出代表,他在那張畫像中扮演的《一捧雪》的莫成,就是末行。因為末與衰派老生非常相近,而且後來一些擅於演老生的演員兼演末戲,一些演末的演員兼演生行戲,二者的界限被打破,末就併入了生行。
2、醜行。簡稱「醜」。劇中醜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
醜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醜(文人,儒數芹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醜屬牛,牛性笨,醜為笨的代名詞。
但舞臺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醜笨性又截然不同生行。
簡稱「生」。生行分為鬚生(老生、鬍子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4、旦行。簡稱「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源畢慎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潑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劇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於青衣和花旦之間,梳古裝頭(如古代仕女畫中的頭型)穿花盆底鞋。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5、淨行。簡稱「淨」,亦叫花臉。淨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並不乾淨,故反其意為「淨」。淨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
2樓:網友
生旦淨醜四大行當。做神。
生」是男的。「旦」是女的。「淨」是臉上畫成大花臉的。「醜」是幽默風趣講笑話的。
生分為老生,小生,武生,旦分為正旦,花旦,老旦,武旦,刀馬旦,花衫。叢數。
老生就是老頭,小生就是年輕書生,武生就是會打架的男的。正旦就是淑女,花旦就是少女,老旦就純鄭虧是老太太,武旦就是會打架的女的,花衫就是介於淑女和少女之間的。
京劇的行當是怎麼分的?
3樓:奉洽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佈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擴充套件資料: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佔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京劇舞臺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裡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臺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臺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醜四種型別。這四種型別在京劇裡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京劇主要分為「西皮」與「二黃」兩大類。
常見劇目中,有《四郎探母》,楊延輝唱的「未開言不由人淚流滿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導板」,鐵鏡公主唱的「夫妻們打坐在皇宮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導板」。西皮導板用來起頭大量的唱段,比較常用。諸如此類的還有該劇中楊宗保唱的「楊宗保在馬上傳將令」是小生的西皮導板,《鍘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是淨行的西皮導板,《打龍袍》中國太唱的「龍駒鳳輦進皇城」則是老旦的西皮導板。
悶簾導板與一般導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員沒有上場的情況下先在幕後唱的,如《消遙津》中的劉協(漢獻帝)在幕內有一大段唱「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就是悶簾導板,唱完後人物才出場。但這是二黃導板,不是西皮導板。
京劇的行當是怎樣劃分的?
4樓:星河望月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佔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京劇舞臺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裡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臺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臺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醜四種型別。這四種型別在京劇裡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京劇主要分為「西皮」與「二黃」兩大類。
常見劇目中,有《四郎探母》,楊延輝唱的「未開言不由人淚流滿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導板」,鐵鏡公主唱的「夫妻們打坐在皇宮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導板」。西皮導板用來起頭大量的唱段,比較常用。諸如此類的還有該劇中楊宗保唱的「楊宗保在馬上傳將令」是小生的西皮導板,《鍘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是淨行的西皮導板,《打龍袍》中國太唱的「龍駒鳳輦進皇城」則是老旦的西皮導板。
悶簾導板與一般導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員沒有上場的情況下先在幕後唱的,如《消遙津》中的劉協(漢獻帝)在幕內有一大段唱「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就是悶簾導板,唱完後人物才出場。但這是二黃導板,不是西皮導板。
京劇的行當分為
5樓:可口可樂斤重
京劇的行當分為生、旦、淨、醜四種型別。
1、生
生行是睜慶扮演男性角色的行當,在京劇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除紅生和勾臉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臉,內行術語稱為「俊扮」,即扮相都是潔淨俊美的。
2、旦
京仿早虛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武旦、老旦等專行。
3、淨
淨,又稱「花臉」、「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質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點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妝勾畫臉譜,演唱時運用寬音和假音,表演動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氣度和聲勢。
淨行分為正淨、副淨和武淨三類。
4、醜
醜行,俗稱「小花臉」。因化妝時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故而以「醜」為名。又因和備燃淨行的大花臉、二花臉並列,又稱「三花臉」。
醜行的「醜」是指扮相不俊美,並非專指品質上的醜惡。醜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陰險狡詐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醜行分為文丑、武丑兩種。
行當就是對角色和演員的分類,是在經過長時間的舞臺實踐後形成的一種戲曲舞臺人物造型的表演模式。在京劇形成之前,中國古代戲曲中就已經有了行當,並且隨著戲曲的發展,行當的劃分越來越科學。
京劇裡什麼叫行當,什麼是京劇行當
青竹溝 行當的劃分由來已久,大約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雜劇時代,就劃分出來很多行當。當時,這些行當的名詞 叫作腳色,大致分成末 旦 淨三大類。末又分為正末 外末 沖末,旦又分為正旦 外旦 搽旦,淨又分為淨與副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當時這些行當 腳色 的劃分還不如現在的科學 細密,各種行當...
京劇中的「大花臉」所屬的行當是,京劇角色四大行當是什麼?
京劇中的 大花臉 所屬的行當是淨行。淨行是中國戲曲行當的一種,又稱 花臉 花面 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質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點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妝勾畫臉譜,演唱時運用寬音和假音,表演動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 氣度和聲勢。淨行分為正淨 副淨和武淨三類。淨分文淨與武淨,細劃分則有銅錘花臉 黑頭 老臉 奸白...
京劇分哪幾個行當,京劇的四個行當分別是什麼
行當分類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 性別 年齡 和社會屬性 身份 內職業 容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創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不同而異。行當劃分由來已久,對京劇劃分行當影響最大的,當數漢劇。漢劇共分為10種行當 一末 二淨 三生 四旦 五醜 六外 七小 八貼 九夫 十雜。這十種行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