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制度中,丞相官職大還是都督官職大?
1樓:網友
首先,這兩者都不是正常的官位。
丞相本來在秦漢時期是 相國的副手。到漢末才演化取代了相國。後世的丞相基本可以理解為皇帝的**,相當於現代的總理。
漢代初期有相國,後來因為相國權利過大就一直不在設立相國。直到曹操掌權時間又設立丞相,不過曹操做了丞相以後,丞相的權利甚至大過於之前的相國。後世丞相的權利自此而來。
此時丞相的官職可算皇帝以下,最大的了。
都督可以理解為今天所說的「司令」。和司令一樣,只是乙個稱呼,幾千人的部隊長官可以稱為都督司令,幾十萬人的部隊長官也可以稱為都督司令。
具體是一種特殊的委派制度。命令乙個將軍率領若干部隊,全權管理某一片區域。同理,該區域可大可小。或者只是掌管某一部隊。可大可小。
比如周瑜的都督,實際掌控區域只是柴桑一地,兵力大概2-3萬人。
夏侯惇都督居巢,統十七軍,十萬人左右,掌控區域東起徐州南部,西至荊州北部。
劉備伐吳的時候兵力只有四萬,分前後左右四軍,各設乙個都督。馮習張南吳班傅彤,每人掌兵只有一萬人。
2樓:iphone27王
肯定是丞相大。(又不是大都督。「大都督」和「都督」不同,「大都督」一般是統帥諸軍的大將。)
都督」一職出現於漢末,最初應該是軍中執法和辦理事務的武官,地位不高。後來慢慢演變成了大都督的角色。
丞相(也稱宰相),是古代中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在和平年代,其權利只在皇帝下頭;在亂世就不好說了。不過,只從官職名義來說,丞相一直是百官之首)
3樓:楊子電影
都督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首長的官名,漢末三國時形成的軍事職稱﹐在魏晉之後發展成為地方軍事長官,明以後成為**軍事長官。隋代軍區亦稱總管。其領軍出征者為行軍總管或大總管。
4樓:九月清香
舉一下三國中的例子:丞相——曹操、諸葛亮。
都督——周瑜。
相信作者讀過《三國演義》,再經過對比,「曹操」、「諸葛亮」兩人屬於筆桿子,都督「周瑜」槍桿子,筆桿子指揮槍桿子,所以丞相大於都督。
三國時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個官職更大?依據是什麼?
5樓:小鄧同學
三國時期肯定是州牧的官職更大,州牧指的是乙個州的行政**,比如徐州,荊州,益州等等,劉備建立蜀漢也僅僅只佔據了半個益州和半個荊州。
6樓:塵一書
刺史和州牧的官職更大,是同一職權的官職,叫法不一,原為刺史後改為州牧,位居太守之上,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是一級地方行政長官。比如劉表是荊州刺史,領荊州牧,管轄下面好幾個郡,郡的最高長官就是太守。
7樓:啦啦隊地方
應該是太守的官職更大一些,因為三國的最開始的領袖孫堅就是太守。並且一些大的諸侯都是太守。
三國時期真實的夏侯懋是怎樣的人,三國時期真實的夏侯懋是乙個怎樣的人?
趙雲可以說是很多人心目當中最為完美的武將了,而且很多人認為,趙雲的戰鬥力也很高,被列入五虎上將之一,趙雲絕對不會差到哪去。不過在 三國演義 裡面,趙雲居然曾經敗在夏侯楙手下,夏侯楙在三國時期的事蹟並沒有趙雲那麼多,名氣也沒有趙雲大,他為什麼能夠擊敗趙雲?這段故事在 三國演義 裡面,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
三國時期用的是什麼錢,請問下三國時期是用的什麼貨幣?漢代五銖錢?
拓跋丞祚 來來回回換了好幾次 不過其中有五銖錢 暮雨江淮 三國時期的貨幣流通與通常古裝劇中的銀兩 銅錢並不相同。時期並不以銀兩為貨幣。當時貨幣情況十分混亂,金屬貨幣信用程度不高。蜀國通行貨幣一般是 直百五銖 所謂 直百五銖 並不是說一枚錢頂一百銖,而是頂五百銖。三國時期更多的是採用實物交換。布帛 糧...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最傑出的謀士各是誰
魏國 郭嘉 荀彧 賈詡 按時期分 蜀國 法正 龐統 諸葛亮 看看三國志就知道這三個人的分量了 吳國 周瑜 魯肅 陸遜 魏國 鬼才 郭嘉 征討烏桓時病死 王佐之才 荀彧,荀攸,毒士 賈詡,司馬懿.還有程昱.劉曄.徐庶等 蜀國 諸葛亮.龐統兩個吧 吳國 周瑜.陸遜.魯肅 有些人連張昭都算上.如果評最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