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關關說教育
意思是:君子只引導而不發表見解,就好像瞎帶能飛躍一樣。站在道路中間,有才能的人自然會跟從。」
出處:《孟子》
原文: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譯文:孟子說:「高明的工匠不會因工程的粗糙簡單而放棄使用準繩,高明的射手不會因為目標的易中而調整弓率。
君子只引導而不發表見解,就好像能飛躍一樣。站在道路中間巖畝,有才能的人自然會跟從。」
賞析: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善於引導的老師總是給學生留有消化理解的餘地,重在傳授方法,以身作則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這就是『引而不發,躍如也。「把弓拉滿,但卻並不把箭放出去,而只是做出要放的樣子,啟發學生理解,激發他們躍躍欲試的願望。
所以,孟子又把這種做法歸結到」中道而立「的落腳點上。所謂」中道「,也就是無過無不及,做得恰到好處的中庸之道。如此一來,孟子便很巧妙地把教育與學習的問題與儒學所標榜的最高道德標準——中庸——聯絡磨棗蘆在一起了。
君子引而不發, 躍入也; 中道而立, 能者從之 是什麼意思
2樓:自然熟de蘋果
君子教導別人正如教人射術,張滿弓而不發箭,只做出躍躍欲試的狀態來加以引導。他能不難不易地在恰到好處的中道上站立指導別人,這樣,學習的人就能緊緊追隨。
出自《孟子·盡心上》。論述了善於引導的老師總是給學生留有消化理解的餘地,重在傳授方法,以身作則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後來由此有了乙個成語「引而不發」,比喻作好準備,待機行事;也比喻善於引導而不代庖。
君子引而不發是何意思?
3樓:網友
君子引而不發應為啟發式教學原則。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早世,是對啟發式教學原則的高度概陸歷肢括。
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適當的教學情景,使學生達到「憤、悱」狀態時,適時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供學生討論,才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引而不發突出了引導而不是包辦代替,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分爛陵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式教學的核心內容。
君子的在句子中的意思,君子是什麼意思
人不知,高祥輪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說 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戚信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說 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宴殲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
《答謝中書書》裡沉鱗競躍的競躍是什麼意思
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答謝中書書 中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是什麼意思?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是 太陽將要落下,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先恐後的跳出水面。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在文中起 總起句,寫出了山川的優美。太陽將落下,水中的...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是什麼意思
善假於物,出自 荀子 勸學 意為君子的資質與一般人沒有什麼區別,君子之所以高於一般人,是因為他能善於利用外物。善於利用已有的條件,是君子成功的乙個重要途徑。翻譯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 善於借助外物罷了。整個句子是乙個判斷句。然後 假於物 是介賓結構後置,即 於物假 向外物借助 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