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特別寵孩子,孩子變得特別叛逆,家長該怎麼處理?

2025-05-10 20:47:36 字數 4161 閱讀 6200

1樓:生活事事小靈通

家長可以主動與爺爺奶奶進行溝通,把孩子存在的一些缺點與他們表明,然後自己要對孩子嚴格一些。

2樓:網友

家長必須要嚴格的進行管理,給孩子樹立乙個正確的榜樣,注意孩子家庭教育。

3樓:幾號入的放熱水

家長要告訴孩子孝順長輩,一定要懂事,千萬不要任性,如果孩子不聽話的話,可以讓孩子面壁思過。

由於爺爺奶奶的溺愛,孩子變得很叛逆,父母該怎麼辦?

4樓:東方娛樂前線

由於爺爺奶奶的溺愛,孩子變得很叛逆,如果父母想改變孩子叛逆的性格,我覺得父母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跟孩子的爺爺奶奶好好做乙個深入的溝通,好好做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讓孩子的爺爺奶奶認識到這樣溺愛孩子是害了他,好好跟爺爺奶奶講道理,告訴他們,如果真的是愛孫子,就不應該溺愛他,溺愛他只會害了他讓他更叛逆,如果孩子的爺爺奶奶真的愛孩子,是通情達理的人的話,那他們應該能聽進去的。

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做通了之後,父母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自己平時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在潛移默化裡影響孩子的思想行為,所以要讓孩子改掉叛逆的性格,父母要先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做個好榜樣。然後平時不要只顧著工作,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覺得你是愛他重視他的,還有就是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平時要多顧及他的感受, 多傾聽孩子的心聲,跟孩子做朋友,教他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這樣他慢慢就會改掉他叛逆的性格。

第二,就是你跟孩子的爺爺奶奶溝通說不要溺愛孩子,孩子的爺爺奶奶仍聽不進去,還是我行我素時,這個時候你就要考慮讓孩子少跟爺爺奶奶接觸,如果孩子是跟爺爺奶奶一塊住一起生活時,就要考慮把孩子接出來,暫時不要讓他們生活在一起,減少孩子跟爺爺奶奶接觸,也就減少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影響,把孩子接出來,沒有爺爺奶奶的影響,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充分貫徹自己的教育方法,好好的引導教育孩子,讓他改掉叛逆的性格。第二個方法減少與爺爺奶奶的接觸,在這裡並不是說要疏離孩子跟爺爺奶奶的感情,只是暫時減少跟爺爺奶奶接觸,等孩子把叛逆性格改掉了或長大點再恢復跟爺爺奶奶的正常接觸也不遲。

5樓:夜雨待春風

最好的方法是由兒子告訴父母,不要管教育孩子的事情,或者是和父母分開來住,那麼年輕人就可以更好地去教育孩子了。

6樓:夾竹桃

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比較嚴厲的方法去管教孩子,這樣就能把孩子給糾正回來。

7樓:韓諾諾

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嚴厲的管教孩子,這樣就能把孩子給糾正過來。

孩子因為從小都是爺爺奶奶帶大,被家人慣的很叛逆,脾氣也大怎麼辦?

8樓:蘭難談娛樂

如果乙個4歲的孩子叛逆,有時是因為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而家長們也不太重視對孩子延遲滿足的教育。 只要孩子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他們就會發脾氣。

作為家長,可以陪寶寶在戶外做一些運動,讓寶寶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緩和寶寶的情緒,幫助寶寶身心發育。 建議在寶寶叛逆期,家長要多一些愛心和耐心。

在叛逆期管教乙個4歲孩子最合適的方法是什麼?

1.愛心和耐心。 對於4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足夠的愛和關注。

因此,父母切不可訓斥、貶低、急躁、毆打孩子、濫用職權、強迫孩子服從命令。 這將導致兒童的抵抗並導致破壞性的攻擊行為。 對於年幼的孩子,當他們發脾氣時,只需要輕輕地抱住他,不要說話,等孩子好了,再和他交流,告訴他「還能做什麼」。

2.情感教育。 與孩子溝通後,父母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教孩子要有同情心。 從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要引導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認清自己的錯誤。

3.保持冷靜。 當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大吼大叫時,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靜,控制自己的情緒。 因為這個時候,不管父母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 所以冷靜是最好的態度。

4. 幫助您的孩子找到減輕壓力的方法。 有時孩子的壞脾氣來自他們的壓力。

比如孩子上學的工作壓力,同學之間不愉快的人際關係壓力,課外興趣班的壓力。 所有的壓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任何不滿都會發洩。 這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想辦法減輕壓力。

例如,父母可以帶孩子出去玩、吃大餐或陪孩子看電影。

5.不要太習慣小孩子。 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不要讓孩子伸手去拿衣服或張嘴吃飯。 孩子應該讓他們做他們能做的事情; 其次,教孩子學會感恩,學會感恩,給孩子講一些關於孝道和感恩的勵志故事,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和品德。

6、注意培養孩子日常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此,家長應從餐桌文化、用餐禮儀、日常禮儀等方面發揮表率、示範和引領作用。 給孩子良好的教育機會和場所,從小到大對孩子良好行為和性格的薰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累,孩子自然會形成良好的行為和性格,會懂得感恩,會改變叛逆的行為 .

9樓:在那夜裡

家長可以給孩子樹立一些規矩,家長應該多陪在孩子的身邊,應該多和孩子聊天,孩子做錯的事情對孩子要嚴格一些,做錯了事情就要受到懲罰,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應該學做冷處理,不要去哄孩子。

10樓:諾諾教育

主動讓孩子把脾氣改下來,要及時的制止,不然的話孩子就會成為社會中的問題。不管怎麼說,孩子和誰在一起也是和誰都有感情的,雖然老人是溺愛孩子的,但老人為了孩子也特別的上心。

11樓:高志鵬鵬先生

孩子不能一味的有老人慣著,溺愛著,因為老一輩的帶孩子方法和我們現在是不同的,在這個時候還是要考慮自己教育比較好一點,孩子該批評就批評。

爺爺奶奶特別寵愛孩子,導致孩子特別叛逆,特別不聽話,家長該怎麼辦呢?

12樓:哎呦我們撞衫

要跟孩子的爺爺奶奶好好做乙個深入的溝通,好好做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讓孩子的爺爺奶奶認識到這樣溺愛孩子是害了他,好好跟爺爺奶奶講道理,耐心溝通。抽空出去走走,一起舒緩一下心情。

13樓:可樂雞翅

家長應該找到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且也要告訴爺爺奶奶,不要再溺愛孩子,而且也要禁止爺爺奶奶插手對孩子的教育,而且要嚴格禁止孩子的一些行為,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好。

14樓:網友

需要管理孩子,在生活中糾正孩子的不正確行為,孩子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根據孩子的性格,合理的進行教育。

孩子任性總是哭鬧,爺爺奶奶又很溺愛,作為父母該怎麼辦?

15樓:的吃家天

孩子非常任性總哭鬧,而孩子的爺爺奶奶又特別偏愛,這樣長久下去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不好,而作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爺爺奶奶面前,又不方便太過嚴厲管教,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搬出去住,這樣一來就可以好好管教孩子了。除此之外也可以和孩子的爺爺奶奶溝通,或者給兩位老人找一些事情做,讓他們把精力都放在其他方面,只要他們不是總守在孩子的身邊,也方便管教。

第一,有些小孩並非真正任性,而是通過哭鬧的方法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都覺得可以寬容,但等到孩子稍微長大一些,例如到學校讀書,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依然保持著原來的那種習慣,就很難和班級的小夥伴融為一體。而且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等到回到家之後,你因為養成了這種習慣,孩子的爺爺奶奶都會特別袒護他,這樣也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但如果你們能夠換乙個環境,在新的環境裡好好教導,就能把孩子的這種習慣改過來。

第二,在和孩子的爺爺奶奶溝通時,要抓住重點,例如你可以告訴他們短時間的放縱,只能讓孩子得到一時的快樂,如果現在讓他吃點苦,等到以後他真正長大了就能獨當一面,那時候他會非常感激自己的爺爺奶奶。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等到孩子長大後一事無成,最後只會抱怨他們。

第三,你可以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找一些娛樂專案,例如讓他們去跳廣場舞,或者找幾個牌友,這樣他們就會把心思都放在其他事情上,而且不需要經常在家,在你們看管孩子的時候也就不會有太多阻礙,當然你們也得抽出時間用心管教,否則孩子日後很難成才。

16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作為父母應該嚴格的教育孩子,不能讓孩子養成這種囂張跋扈的性格,學會尊重父母和爺爺奶奶。

17樓:西紅學姐

作為父母應該積極的引導孩子,同時也應該嚴格的要求孩子,千萬不要溺愛孩子,營造乙個非常良好的家庭環境,給孩子樹立乙個正確的三觀。

18樓:安妮的心動錄目

作為父母就應該主動和自己的公公婆婆進行溝通,也希望對方可以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才不會讓孩子變得特別懶散。

19樓:結婚發的

要正確的溝通,讓爺爺奶奶瞭解你的想法,也要和他們講道理,千萬不要生氣。

怎樣看待爺爺奶奶溺愛孩子,為何爺爺奶奶總是溺愛孫子?

爺爺奶奶愛孫子是天經地義的,但愛要有個度,過分的寵愛就成了溺愛。目前城市中獨生子女佔99 以上,他們生活在養尊處優的家庭裡,被視為 小太陽 被老人 包括爺爺 奶奶 外婆 外公 寵愛的現象十分普遍,而且相當嚴重,這就叫 隔代親 當父母批評孩子時,爺爺奶奶就出來干涉,袒護孩子。針對這種現象,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10歲前是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常年吵架,對孩子有影響嗎?孩子脾氣特別暴躁,特別不愛學習,好說不聽

肯定是有影響的。十歲以前性格基本定型了,人的性格受家庭環境影響很大。如果家庭不和睦,孩子的性情也會變得難以捉摸。現在帶在身邊,盡可能的去影響改變孩子。性格雖然比較難改變,但是習慣是可以改變的。需要慢慢培養他的規矩意識,養成好的習慣。先從親子關係開始培養,然後針對孩子存在的問題制定規則。有影響啊。孩子...

孩子無父無母,跟著爺爺奶奶的,但是爺爺奶奶無能力扶的讀書怎麼辦

現在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只需要你向民政部門把事情說清楚,民政部門肯定會管的,如果民政不管了,可以告這個民政部門,告這個王八蛋,上級肯定會管的。這個國家是有專門機構去幫助的,民政部門 教育部門 國家扶貧辦都是有相應政策去改善這種狀況。所以,應該主動向這些部門尋求幫助,提供好資料,開好證明,有關機關單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