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墓在哪裡?

2025-05-10 00:05:10 字數 1488 閱讀 4913

1樓:猴04092鹿植

龐涓墓南傳說原有小墓冢3個,是龐涓的馬、馬童及兵器的葬處。3個墓冢早已無存。馬陵山北側的樣山,有安子廟,其西北側有一龐涓墓。

該墓在1982年被當地村民挖掘,為石槨木棺,一槨二棺,合為三重。老孝據蔡鳳書、宋百川主編《考古學通論》載,齊貴族大墓使用石槨侍瞎稿。《荀子;禮論》、《神或莊子;天下篇》所記"(棺槨)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之別。

此墓特徵符合戰國時期齊國的墓葬形制,墓前有一無字碑,該墓為孫臏念龐涓同學之誼,葬龐涓於此,經調查該墓葬的形制,同以上記載相吻合,應為戰國墓葬之制。有無字碑時,亦為秦及先秦之制。秦始皇在泰山樹立的無字碑,至今猶存。

刻字以記墓內主人一生行事的石碑,最早的始於漢代。此墓雖於1982年被破壞,但其石槨的殘石及無字碑尚存。<>

2樓:網友

龐涓,戰國時(西元前475到西元前221年)魏國人,咐或在魏國任大將。西元前4世紀中期,龐涓率大軍包圍趙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

齊王命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乘魏國內部空虛,率軍直搗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龐涓撤軍回救。

疲憊不堪的魏軍走到桂陵(今河南長垣北)遇到埋伏在那裡的齊軍。齊軍以逸待勞,大破魏軍。"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成為歷史上的著名戰例。

十多年後,魏國又進攻南韓,南韓也向齊國求援。齊國仍用孫臏出兵救韓。魏國又派龐涓帶兵十萬迎戰。

孫臏用減灶計透敵深入。龐涓中計,輕敵猛進,在馬陵遭到埋伏。齊軍萬箭齊發,魏軍主力被殲,龐涓自殺。

龐涓死後,其遺骸葬於何處眾說紛紜,目前以河南通許、山東淄川、山西榆次三個地方的龐涓墓最為出名。

在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查清巖王鄉將軍頭村東(留仙湖公園西園)。

據《淄川縣誌》記載:龐涓墓在縣西南里許。相傳孫臏減炊破魏兵,涓自殺。韓、趙以涓常暴於彼,與齊兵分其屍,齊得其衡正伍首,葬於此。今墓西之村仍名曰將軍頭。

明嘉靖知縣李性碑其墓曰:"魏將軍龐涓之墓。"1963年文物複查時,墓碑尚存,當時墓封土高8公尺,周長60餘公尺,1966年後,墓逐漸被毀,現地面已無標誌。

該村一魏姓村民在挖土時曾於墓中得1石匣,石匣長公尺,由5塊石板拼成,埋在距地表半公尺處。石匣外雕有紋飾,內盛石香爐1個,青磚若干,石匣外有頭骨(牙齒完整)。墓有明顯盜洞2條。

歷史上的將軍龐涓怎麼死的龐涓墓在**

3樓:漢匠文化

龐涓(?—前341年),戰國初期魏國名將。

相傳與孫臏同拜於隱士鬼谷子門下,因簡輪嫉妒孫臏的才能,恐其賢於己,因而設計把他的膝蓋骨颳去。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國進攻南韓,次年齊救韓,採用孫臏策略,直趨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誘使龐涓兼程追擊,在馬陵(今河南範縣西南)中伏大敗,涓智窮,大嘆「遂叫豎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說被亂箭射死),史稱馬攔櫻信陵之戰。

龐涓墓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將軍路街道辦事處將軍頭村東。

龐涓因常年徵韓伐趙、討楚抗齊,致使樹敵眾多,以至於魏惠王下令厚葬不久,陵墓即被偷掘毀壞,暴屍荒野。

因首級在齊國,孫臏為其在淄川頌虧留仙湖另立了碑文,儲存至今。

龐涓與孫臏的故事,龐涓和孫臏的故事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龐涓後來出仕魏國,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孫臏到魏國後,龐涓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並在他臉上刺字,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齊國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於是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

龐涓能稱得上戰國名將嗎,龐涓在歷史上為什麼會被稱作「名將」,他到底做了什麼

是的,但是氣量太小,心術不正,也是小人乙個。魏國將軍龐涓 龐涓是戰國時魏國將軍,極有將才。龐涓曾與孫武之後孫臏同師學習兵法,同為師門高徒。後來投魏王為將,受重用。因恐自己才不如孫臏,就暗請孫臏至魏,假借罪名廢孫臏雙足並在他臉上刺字,並將其隱藏起來。後來在別人幫助下,孫臏暗中逃至齊國。魏惠王十六年 西...

真正的荊柯墓遺址在哪裡

某家讀馮夢銷此龍的 東周列國志 時,看到羊左全交一節時,有羊灶鬥鍵角哀自隱巧刎荊軻墓的情節,記得羊角哀和左伯桃是投奔楚國做官的,所以該地應該在湖北省附近。上面說的只不過是因為荊軻是燕趙人氏,用以裝點門面罷了。妄加揣測,兄弟細察深思。山東菏澤鄄城億城寺。羊左結義兄弟站荊軻,荊軻墓崩塌的故事就在那裡。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