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拿到過萬月薪時內心毫無波瀾,反而賺100元外快卻難掩興奮?

2025-05-06 21:35:09 字數 1531 閱讀 2801

1樓:網友

因為一萬的月薪是在你的意純鏈料之內,知道每個月都會發工神棗資,如果有乙個月沒發工資,做瞎孫你就會很焦慮。而一百的外快是額外的收入,就像是突然收到禮物一樣驚喜。

2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我認為當拿坦禪到月薪過萬的薪資時,自己會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我做了這些工作就該拿到這些工資,並且在入職時也是老闆親口答應的,所以沒有什讓腔塵麼驚喜;而賺外快時可能會讓你的心情放鬆,沒有像工作時那麼壓力大,雖然能賺到多少錢是已知的,但是卻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能夠圓辯讓自己非常的驚喜。

3樓:情感導師素顏

首先滲伍是因為他覺得月薪過萬局旦是他自己本身的能力,也是自桐喊擾己正常的水平。而這100塊錢等於是白撿的,所以內心是非常激動的。

月薪上萬就很牛嗎?

4樓:昏君綜百合科

每到求職季,熱搜上總有一些員工看了會震驚,公司看了會沉默的平均月薪資料,話題下也總是不乏「來看看你有沒有拖後腿」的表述。這樣的資料究竟是怎樣統計的?為什麼總是與評論區反映的情況大相徑庭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給出資料的平臺吧。本「火雞科學家」在此宣佈乙個偉大的定律——招聘平臺釋出的平均月薪是最樂觀、最積極的資料。不論是《秋招報告》《就業趨勢報告》《就業調查報告》還是《企業招聘薪酬報告》,都是各招聘**給出的監測資料。

而實際工資水平和統計招聘月薪的差異,就如同招聘薪資的彈性範圍,信了你就輸了。

此外,平均工資反映的是稅前工資,包括了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和五險一金。而人們對工資收入的「實感」則是來自拿到手的實發工資,這也是為什麼統計部門明文標註:平均工資指標主要用於巨集觀政策研究,而不適合與個人工資進行比較。

其實,平均工資是否能反映出群體的中間水平,是乙個統計學山仿孝問題。

總的來說,平均數既能直觀反映總體情況,又能反映總體結構,但容易受極端資料影響。乙個著名的假設是,比爾 • 蓋茨和十幾個窮人在乙個房間裡,這個房間裡十幾個人的平均收入就都超過億元了。逗稿也正是因為比爾 • 蓋茨和窮人的收入差距過大,平均數值失去了實際參考意義。

看,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富」重「錢」行。此時如果我們引入中位數,將房間內的所有人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統計處於最中間位置的人的收入,我們就能知道,這房間裡起碼有一半人是窮人。

在資料分佈比較平大擾均的時候,中位數與平均數相對接近,但是當資料分佈差異較大的時候,特別是有少數資料大幅高於或低於其餘資料的時候,則更容易反映群體的中間水平。具體到工資統計,中位數可以避免受極端資料影響,有助於瞭解普通民眾的收入水平。而中位數與平均數的差異,則有助於瞭解全體民眾的收入集中度。

這也是為什麼2012年起,國家統計局開始公佈城鄉居民收入的中位數。

貼心的已經給你找好了,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31370元,除以12約等於元。在這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熱搜漸欲迷人眼,看了權威資料才能冷靜點,平均薪酬不斷拉高工作者的收入預期,造成了更大的心理落差。

與其「卷」出五花八門的調研報告,不如腳踏實地謀發展。

年輕人收入過萬為什麼這麼難?

年輕人收入過萬可能會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 教育和職業選擇 教育和職業選擇對未來的收入和職業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沒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或職業,並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和培訓,可能會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和收入產生負面影響。城市化和房價高企 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和房價的不斷攀公升,生活成本不斷 可能會...

月入過萬是什麼感受和經歷?

那得看你在幾線城市,一線城市沒有什麼感覺,二線城市是普通生活,三四線城市那就小康生活之上了。月入過萬是什麼感受和經歷?如果萬的話,應該就屬於中等消費水平了。如果沒有太過往的奢望的話生活就算挺美滿的衣食無憂。月入過萬如果在大城市的話其實並沒有什麼同樣需要辛苦的工作。但是如果在一些北方地區或者三四線城市...

西方人為什麼要過萬聖節,萬聖節的來歷,外國人為什麼要過萬聖節

萬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可愛的怪獸。逐家逐戶地敲門,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節日起源 凱爾特人的薩溫節 在古凱爾特人的信仰裡,新的一年於11月1日開始,或稱薩溫節 samhain 正如比較短的白天象徵新一年的開始,日落亦象徵新一天的開始 所以每年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