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兵馬俑的簡單畫法如下:
1、首先畫出兵馬俑的額頭不,並鍵賀再畫出兵馬俑的面部及頭部上面的頭盔,再在畫好的頭部上面再畫出兵馬俑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再在頭部的下面再畫出兵馬俑的脖子及肩膀,然後再畫出兵馬俑胸前的飄墜。
2、再在肩膀的兩側畫出兵馬俑的兩隻胳膊及手部,再在兵馬俑的身體上面再畫出兵馬俑的盔甲,最後在肢輪盔甲的下面再畫出兵馬俑的腿部,然後再畫出兵馬俑的腳部,這樣我們的兵馬俑就畫好了。
兵馬俑的歷史背景如下:
人殉是伴隨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是奴隸制建立而盛行的一歷亮信項殘酷而野蠻的喪葬制度 。人殉最興盛的時代是殷商時期,商代貴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陽殷墟王陵區內,已發掘的十幾座大墓中被生殉、殺殉的多達5千餘人。
周禮的誕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現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並未根絕。到了春秋時期,列國爭霸,時代動盪,人殉復燃。戰國時期,諸侯各國先後廢止了人殉制度。
秦獻公元年(前381年)「止縱死」 ,秦國正式廢止人殉制度。
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變革促使葬俗發生了變化,出現以俑殉葬,即用陶木俑等來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當人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之後,「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
兵馬俑怎麼畫
2樓:阿肆聊科技
工具/原料:紙張、筆。1、首先,在紙張上畫出兵馬俑的頭部。
2、沿著頭部向下畫出身體部分。
3、仔細描畫身體部分細節。
4、最後,完善整體畫面,仔細描畫細節,是整個介面協調美觀即可。
5、上色,選擇符合人物特質的配色即可,灰色系為主。
兵馬俑簡筆畫
3樓:網友
如下圖世界第八大奇蹟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4樓:網友
內容:「愛國名言」、「我們的驕傲-—-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 圖畫:長城簡筆畫、兵馬俑簡筆畫、其它東西 其它:報頭、框(釐公尺)、裝飾。
真正兵馬俑簡筆畫最簡單怎麼畫
5樓:自己都不知道寫的啥
畫兵馬俑簡筆畫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畫乙個橢圓形,再按照圖中的樣子畫上頭髮。
2、按照圖中的樣子,畫上臉的各個五官,在頭頂上畫乙個裝飾。
3、按照圖中的樣子,給兵馬俑畫上盔甲。
4、最後給兵馬俑畫上四肢,注意他右手的姿勢兵馬俑簡筆畫完成。
6樓:孤獨藍天
兵馬俑簡筆畫 簡單**。
7樓:網友
兵馬俑簡筆畫 簡單**。
兵馬俑簡筆畫 簡單**。
兵馬俑簡筆畫 簡單**。
兵馬俑的製作
8樓:學不進則退
一般認為,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象徵著駐紮在京城內外的軍隊。眾所周知,先秦時期王親貴族中流行活人陪葬,據說秦始皇在給自己修建奢華陵寢時也不滿足於巨集偉建築和巨量財寶,他還要徵集4000對童男童女為他殉葬。丞相李斯為此事很是焦慮,秦始皇修築長城、營造陵墓,已經引得民怨沸騰了,如果再強逼近萬活人殉葬,必然會引起兵民造反,天下大亂。
於是李斯言說其中厲害,提議用陶人陶馬代替活人,這樣既可以避免動亂,也可以萬古長存。秦始皇最終聽取了李斯的建議,徵集天下能工巧匠齊聚咸陽,乙個龐大的工程由此開啟。
出土的兵馬俑不僅千人千面,各有不同,而且個個製作精良,栩栩如生,讓我們現代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考古專家通過發掘研究,基本瞭解了兵馬俑的製造工藝。
秦俑藝術被稱為是「三分雕塑,七分色彩」,也就是說兵馬俑在建造之初是有著極其美麗豐富的顏色的,是一項偉大的彩繪作品,只是由於經歷火燒和年代久遠等原因,現存的兵馬俑大多已經脫色,風采銳減了。秦俑的製作十分複雜,需運用模、塑、捏、堆、貼、刻、畫等7道工序。秦俑之所以能體態豐盈、生動逼真、色彩美麗,都是源於匠人們巧奪天工的技藝。
研究出土的兵馬俑得知,其製作方法是先製造出不同的模具,利用模具製造出不同的陶俑,再燒製塗色而成。兵俑的頭部、四肢和身體間有明顯接痕,說明這些部分是分別製作,然後用泥條連線成一體,最後再燒製而成的。兵俑的頭、軀幹和手臂是中空的,而腳、腿和手卻是實心的,這說明製作是自下而上,先做腳和腿,再用合模法制造軀幹,最後再把各部分鏈結起來的。
等俑胎幹後,再裝窯火燒,出窯上彩。
陶馬的製作比陶俑更復雜,工藝水平更高。陶馬不僅需要分別做出馬腿、軀幹、頭、頸、尾等部位,而且套合連線後還需要在初胚上塗一層細泥,再用雕塑法刻畫筋腱、肉褶紋、毛髮和馬飾等細微處。然後通體再塗一層細泥,並打磨圓滑。
兵馬俑。一、二、三號坑內共有約8000件兵馬俑(另有戰車上百輛),每一件都是經過上述過程精心打造,面部表情、身體形態都是一分一毫刻畫出來的,工程浩大複雜程度可想而知。我們在稱讚古人的巧奪天工之餘,也該憐憫百姓的疾苦,痛斥帝王的腐朽。在那個溫飽都成問題的時代,還要舉全國之力去修陵墓、造兵馬俑,只為讓帝王死後繼續享受帝王尊榮,也真是可悲可恨。
9樓:那些你不知道的二三事
第一步先用泥塑成俑的大型(粗胎或初胎);第二步是在俑大型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復泥並加以修飾和細部刻劃;第三步是將單獨製作的頭、手和軀幹組裝套合在一起,完成陶俑的大型。[28]
製成的陶俑大型一般是在陰乾後放進窯內焙燒的,焙燒的溫度約為1000℃。俑燒成出窯後,再一件件繪彩,最終完成陶俑的製作。就陶俑的整體而言,製造方法是塑模結合、以塑為主。
俑是在兵馬俑坑的附近就地燒造的,所用的泥土就是當地的黃土,再加石英砂調和而成的。
依據破碎的陶俑為我們提供的資訊可以推測,陶俑的頭和手是用模子製成粗胎後再進行細部雕刻的。俑頭的製作多用合模法制成,就是將俑頭分為大致相等的前後兩半,分別用單片模製作,然後將兩片單模組合粘接在一起成為頭的大型。合模線多數位於耳後,一般比較整齊,沒有交錯結構的痕跡。
與俑頭相連線的脖頸都是空心的。俑頭製成初胎後,再堆泥貼接耳朵、髮髻、髮辮、冠幘,並進行面部五官的細部刻劃。頭部雕飾的重點是五官、鬍鬚和髮絲。
五官是在模製的基礎上再經過精心的雕刻、修飾來完成的,以表現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徵。陶俑鬍鬚和髮型也是表現人物特徵的重要方面,其刻劃手法也變化多樣,俑頭雖是模塑結合,但經過細部的雕飾後,模製的意味已經淡薄,很難找到兩個完全相同的面容。加上製作俑頭的模子有許多種不同的臉型,因而使陶俑的形象更加豐富多彩。
也有學者根據對殘損陶俑做的實地考察提出,「千人千面」的俑頭並非用模具製造而成的,而是工匠直接對俑頭的捏塑,從而提出俑頭的造型並非標準化生產的觀點。
陶俑的軀幹為純手塑製作。是先用泥做成粗胎後,再進行服飾衣紋、鎧甲、腰帶、帶鉤等細部的刻劃。陶俑軀幹的粗胎是由下而上逐段疊塑而成的,其工藝過程大致可分為六個步驟:
第一步先製作陶俑站立的足踏板;第二步塑造俑的雙腳;第三步接塑雙腿及短褲;第四步塑造陶俑的軀幹;第五步陰乾陶俑軀幹的大型後,粘接俑的雙臂;第六步插接俑的雙手。
上述六個步驟完成俑的大型後,再進一步細緻雕飾。陶俑衣服的紋樣是在俑軀幹的粗胎上覆一層細泥後進行雕飾的;鎧甲、腰帶、帶鉤等則是在俑的粗胎上直接雕刻的。陶俑的軀幹及四肢經過精心而細緻的雕刻後,再把單獨製作的俑頭安裝上,就完成了陶俑的整個造型。
秦兵馬俑的,秦兵馬俑的資料
秦兵馬俑在陝西秦始皇陵東側衛 5千公尺處,有世界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它是在秦兵馬俑一號坑原址上於1979年修建而成。秦兵馬俑的發現,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並引來了參觀秦兵馬湧的熱潮,許多國家首腦參觀兵馬湧後盛讚不已。1978年,法國總理希拉克參觀後說 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
秦兵馬俑的介紹,秦兵馬俑的簡介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乙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 戰車 戰馬 士兵 形狀的殉葬品。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 ...
兵馬俑總面積,秦始皇兵馬俑規模有多大?
總面積是20780平方公尺。秦陵內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公尺,南北寬62公尺,深約5公尺,總面積14260平方公尺,四面有斜坡門道。秦始皇二號俑坑呈曲尺形,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96公尺,南北寬為84公尺,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