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告九誣,清代訴訟為何如此盛行誣告?

2025-05-05 15:25:05 字數 1209 閱讀 7947

1樓:我名字很霸氣的

因為誣告的目的不是為了贏下這場訴訟,而是通過訴訟的方式抹黑對方,影響對方的名譽。

歷史上著名的誣陷案

2樓:賈寶驊

法律分析:歷史上被凌遲處死的人最多割了3600刀。

明朝天啟進士、翰林院庶吉士鄭曼,崇禎年間遭溫體仁誣陷,以「杖母不孝」被「凌遲」處死,剮了3600刀。

凌遲處死,刑罰名,始見於遼代。「凌遲」俗稱「千刀萬剮」,是我國封建社會死刑銀慶中最殘酷的刑罰。「凌遲」主要是針對謀反喊拿、犯上作亂、「口語狂悖」等「大逆」、「逆倫」罪的人設定的。

凌遲」主要是用來處死危及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政治犯的。「凌遲」的執行方式是將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極盡痛苦而死,讓那些聲稱「腦袋掉了不過碗大個疤」的好漢,想速求一死而不得,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三條 主刑的種類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無期徒刑;(五)死刑。

第三十五條 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一般誣告陷害

3樓:何帆

1、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4、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返胡坦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做槐者檢舉漏桐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誣訟的解釋

4樓:新婚浮雲

誣訟的解釋虛構事實,提起 訴訟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 :其子方佐人誣訟,急自往呼之歸。」

詞語分解 誣的解釋 誣 (誣) ū人沒有做壞事,硬說他做了戚悄埋壞事;把沒有的事說成有: 誣衊 。誣賴。

誣陷 。 部首 :訁; 訟的解釋 訟 (訟) ò在法庭上爭辨是非曲直,打官司運盯:

訟事。訟案。訟詞。

爭辨是高螞非: 爭訟 。聚訟 紛紜 。

自責:自訟。 古同「頌」,頌揚。

部首:訁。

為什麼在古代(例如清代),官告民,官司贏了也要流配三千里?

因為在封建社會,君主是天下百姓的父母,官吏是君主在地方的代表,是一方百姓瞎大的父母 官是父母官 民告官等同於子告父母,是大逆不道的不孝行為。歷代統治者都提倡以孝治天下,無論父母有多麼不是,都不能兆神旦忤逆其意,而這其中深層次的原因是培養順民,從而利於自己的統治。統治者不鼓勵甚至限制民告官,則可可以最...

為什麼十霧九晴 十霧九晴下一句是什麼

形成霧的條件有三個 一是近地層的水汽比較充足 二是空氣中要有較多的凝結核 三是空氣中的水汽要能夠達到過飽和。一般情況下,近地層的水汽是較充足的。凝結核,如塵埃 煙粒等,空氣中是具備的。關鍵在第三個條件,即空氣中的水汽能否達到過飽和。在一定溫度下,空氣能容納的水汽是有限度的,超過了這個限度,空氣中的水...

十人九足寫作文,文章十人九足作文150字

文章十人九足作文字 乙個人只有學會與他人團結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乙個團體只有學會了團結合作,才能戰無不勝 一群狼群學會了團結合作,再打到獵物也能輕而易舉的捕獲。是啊,只有真正學會了團結合作,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團結合作可以活得快樂。有乙個人和上帝談論天堂與地獄的問題,上帝對這個人說 來吧,我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