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誰的詩被稱為詩史?

2025-05-05 08:30:11 字數 4050 閱讀 7949

1樓:懶散的時光

唐朝詩人中杜甫的詩被稱為「史弊銀詩」。

杜甫用他的詩歌記錄了他所生活的時代的歷史,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尤其是安史之亂所埋漏帶來的社會動盪,在他的詩中有非常詳細的記載。他的詩歌既記錄著歷史也佐證著歷史,還補充著歷史,所以杜甫的租液宴詩歌被稱為「詩史」。

2樓:天井第一家

詩聖是杜甫、詩仙是李白、詩魔是白居易、詩神是蘇軾、詩狂是賀知章、詩佛是王維、詩鬼是李賀。唐朝作為封建時期乙個比較繁華的朝代,出現過不少流芳千古的古詩。唐詩作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唐代以及宋代文人的智慧結晶,對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當時的文壇中人將這些文人中詩作最好的一群人分別稱為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杜甫作為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多次參加科考都沒考上,後來得到貴人相助順利當上官,但是在官場一直不得志,後來櫻鎮虧親眼目睹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等到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先後輾轉多地躲避戰亂,依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李白作為唐代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一生見證了唐朝的輝煌和沒落。傳世的《李太白集》脊神中很多的詩作中有描寫大唐繁榮場景的也有不少寫自己人生狀態的,在當時的文人界有很高的地位。

擴充套件資料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旅唯,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

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詩史之稱的詩人是

3樓:胡甲初

通常「詩史」指的是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1、常被人提到的重要歷史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756)唐軍陳陶斜大敗,繼而敗於青坂,杜甫有《悲陳陶》、《悲青坂》;收復兩京,杜仔悄甫有《收京三首》、《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

九節度兵圍鄴城,看來勝利在即,杜甫寫了《洗兵馬》,其中提到勝利訊息接踵而至,提到回紇軍助戰、在長安受到優待的事,提到平叛諸將的功業。「三吏」、「三別」則是在九節度兵敗鄴城,為補充兵源而沿途徵兵時所作。

2、杜甫的有些詩,還可補史之失載,如《三絕句》中寫道渝州、開州殺刺史的事,未見史書記載。從杜詩中可見安史亂後蜀中的混亂情形。而《憶昔》則描述了開元盛世的繁榮景念核渣象。

他的詩,提供了史的事實,可以證史,刻可以緩輪補史之不足。

3、杜詩提供了比事件更為廣闊、更為具體也更為生動的兄哪衝生活畫面。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他的有些詩,雖不是直接寫時事,只寫一己的感慨,但由於他是在顛沛戰亂之中,與這場災難息息相關,心之所向,情之所繫,未離時局。

因此從他的感愴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其時社會的某些心理狀態。從認識歷史的真實面貌說,這一類詩,也氏槐具有詩史的意義。

唐朝哪位詩人的詩被稱為詩史?

4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

唐代的哪幾首詩被稱為詩史?

5樓:沙漠

1、[唐] 李白---詩仙。

2、[唐] 王維---詩佛。

3、[唐] 白居易---詩魔。

4、[宋] 蘇軾---詩神。

5、[唐] 杜甫---詩聖。

6、[唐] 李賀---詩鬼。

7、[唐] 杜牧---杜紫薇。

8、[唐] 王勃---詩傑。

9、[唐] 溫庭筠---溫八叉。

10、[唐] 孟郊---詩囚。

11、[唐] 賀知章---詩狂。

12、[唐] 劉禹錫---詩豪。

13、[唐] 王昌齡---詩家天子 七絕聖含世模手。

14、[唐] 劉長卿---五言長談緩城。

15、[唐] 賈島---詩奴。

16、[唐] 陳子昂---詩骨。

17、返禪[唐] 鄭谷---鄭鷓鴣。

18、[唐] 崔珏---崔鴛鴦。

誰的詩被稱為詩史

6樓:紜生生生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誰的詩被稱為詩史

7樓:大愚若智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8樓:枕戈待兔夜溫馨

杜甫(dù fǔ)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被後人尊稱為「詩聖」,與「詩仙「李白並」稱「李杜」〔也稱之為「大李杜」 「小李杜」指唐代詩人李商隱和杜牧」〕。由於經歷了唐代由盛到衰的過程。因此與詩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對國家的憂慮及對老百姓的困難生活的同情,他所寫的詩,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過程,又被人稱為「詩史」。

儘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

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並在回華州後,將其修訂脫稿。「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

9樓:蝸牛桃夭

杜甫。他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描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表達的是是對國家的憂慮及對老百姓的困難生活的同情,他所寫的詩,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過程,故稱「詩史」

被稱為詩史的是哪位詩人

10樓:天問

杜甫唐代孟棨的《本事詩》:「杜(甫)逢(安)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用詩筆寫出自己在安史之亂中的見聞和感受,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這一段時期的社會現實,所以在當時就已經被稱之為「詩史」。

如著名的敘事組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以飽蘸著深切同情的筆調,揭示了這一場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了憂國憂民的深沉感情。

被稱為「詩仙」的是誰,被稱為詩仙的是誰被稱為詩聖誰?

被稱為 詩仙 的是唐代詩人 李白 生平 李白 701年2月8日 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 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 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 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作品 李白有 李...

為什麼杜甫的詩歌被稱為“詩史”,杜甫,為什麼後人稱他為詩聖 又為何稱他的詩為詩史

718來吧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成 李杜 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 詩聖 他的詩被稱為 詩史 這是為什麼呢?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下來,大多都集於 杜工部集 這與他的經歷有關。其實杜甫少年時候,家境還是非常優越的,過著比較富足的安定生活。他從小愛好學習,...

李白為何被稱為“最狂傲”的詩人,被稱為詩狂的詩人與李白,李適等人合稱為什麼

厭離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句詩足以體現李白的狂妄不羈,而且其特別愛喝酒,喝酒之後人更加狂妄。 在大家都為權在努力的時候。他卻志向於遊歷山川。對官場的事不聞不問。所以才能寫出如此好的詩 劉立鑫鴨 因為他一直有他的傲骨,他是一個有才華的詩人,這也決定了不論如何他都不願意落在人後,被人詬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