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中,講一氣連九珠,腰是空的有個空洞何解?請教太極大師。

2025-05-04 07:25:11 字數 2061 閱讀 3236

1樓:匿名使用者

腰上沒感覺就對了,既沒用勁,也沒吃勁。

請問太極中塌腰何解?

2樓:misa餃子

塌腰,為太極拳練習要領。腰在太極拳練習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拳有「刻刻留心在腰間」的告誡。

塌腰就是實腰,即腰胯松沉,有意識地下垂,與此相應的是,臀部不可外突應微微內收。塌腰與頭頂虛領相結合就使脊柱上下對拉,松直一線。這樣就應該輕靈的完成運動中的虛實轉換。

在多年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我對「塌腰」的體會是,松腰落胯。松腰即是自然,不施加壓力。落胯即為穩當,猶如乙個運動中的支撐平面。

在有意識下垂的同時,從拳架的形式上切不可「懈」或「癟」掉 。如:太極拳基本步法的「弓步」,如果過於向下,就會使得身體的中軸線下落,即「懈」或「癟」。

腰送右手展臂以指下插的動作就不能達到「意在指立前」的技擊要求。

3樓:李雲龍飛

太極拳的虛實轉換全在腰,轉換在腰,首先就要松腰、塌腰和虛腰。松腰的反面是收腰,腰椎骨節和肌腱、韌帶能放鬆,鬆開則不收;塌腰的反面是癟腰,腰部能鬆開下塌(配合斂臀)則不癟;虛腰反面是束腰,虛者空也,腰部能不硬不軟、折中而得虛空則不束。要塌腰須斂臀,能斂臀則能塌腰。

塌腰、斂臀自然尾聞中正,骶骨有力,後腰命門自然鬆開,配合會陰內收和虛靈頂勁,則脊柱自然豎直,上下前後合住勁,轉動時自然無所偏倚。

都說太極拳的整勁在在腰胯。這是何解?還望賜教。

4樓:武氏傳人

太極螞灶拳就是在玩乙個腰,全身運動皆由腰部主宰,正所謂「力起於腳,注於腰,形於手。」試想整個個手臂力量才多大,都是用腰在帶動。

你想悶差扮感受腰部用力可以這樣做:買根練功用的棍子,越長越粗越好,然後用手抓住掄,注意收只要抓住即可不要用力,這樣練幾天就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腰部在用力了,這也是太極拳練習中的慶渣基本練法「纏杆子」,等練一段時間後,可以換用碗口粗,四五公尺長的杆子來抖或者掄,連一段時間後,會感覺腰部發力很自如。

5樓:網友

腰胯是全身運動的樞紐,凡習拳,力皆有足下起,經腰胯達於肩背孝行而匯於拳和判掌,才是全身之整勁。否則就只是手臂等部位的區域性力量了。傳統武術,尤其是內家拳的發力竅門也就在這裡。

至於如何做到,首先就要使腰胯圓活鬆柔。太極拳每一動(上肢),都是由腰胯帶動的,練巧棚嘩的時候,可仔細體會腰胯為軸的意思。

6樓:網友

??太極拳的整勁應該是力生於腳,過於腰,與意氣合二為一,聚於中丹田,螺旋過手爆發於外。

7樓:少侯傳人

整勁在在腰胯,這個說法也對,但不完整。模返。

整,包括手臂的撐勁,松腰鬆垮的鏟勁,以及力發於根的腳勁。

只有這三勁合一,才是整勁旦嫌飢者桐。

「太極方圓」一詞,何解?是人瞎編的還是有出處的?

8樓:金三角來的

方圓,拳諺有云:「橫撐開放,光線茫茫,謂之方;提抱含蓄,中藏生氣,謂之圓。」太極拳以十三勢立名棚捋擠按為四正門,亦即四正手;採挒肘靠為四奇門,亦即四隅手,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為五步,「定在方中」土也。

中土不離位」,拳腳,範圍八卦而成「方」。嚴格地說是「橫撐開放,光線茫茫」的不規則多邊形。

9樓:網友

太極拳與陰陽學說聯絡緊密,所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太極拳本質上就是解決相互對立的兩個矛盾使之中和而至統一,其實不止「方圓」一詞,還有動靜,開合,剛柔,取捨,快慢等皆是修行太極拳套路與心法中所要明白的相生相剋之關係,行拳走架時外在動作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為方;內氣往返於全身與丹田之間,時刻不停,如球無端,為圓,所以方圓是行功時身體內外的兩種狀態,嘻嘻,這是本人練太極兩年多的一己之見,僅供同道參考。

10樓:網友

外圓內方,具體的你多研究下易經吧!這裡說著很難明白!也就是陰陽之道,陰為萬物之根本不變之定律,陽無時不變,為一方一圓,一不變之根本應萬變之繁衍,能明白吧?

11樓:網友

二樓太搞笑了!!!如果是說意境~~~那就涉及到大自然了~~~那樣的話~~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

楊式24式太極拳和簡化24式太極拳是同一種拳嗎

可以說是。但自己編太極拳的套路的人很多,也許不是。楊式24式太 極拳和簡化24式太極拳的全稱是 二十四式太極拳竟賽套路 它是從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編排的,但民間的叫法習慣稱 楊式24式太極拳 或 簡化24式太極拳 及 24式太極拳 它適於初級拳的普及學習。關於楊式太極拳實戰格鬥之用,應該是每式有防但也...

太極拳24式的各個名稱,24式太極拳每乙個招式的名稱

24式 1 起勢 2a 左野馬分鬃 2b 右野馬分鬃 2c 左野馬分鬃 3 白鶴亮翅 4a 左摟膝抝步 4b 右摟膝抝步 4c 左摟膝抝步 5 手揮琵琶 6a 左倒卷肱 6b 右倒卷肱 6c 左倒卷肱 6d 右倒卷肱 7 左攬雀尾 8 右攬雀尾 9 單鞭 10a 雲手一 10b 雲手二 10c 雲手...

拜師太極大師,在太極拳界沒拜過師的老師可以收徒嗎

各流派的太極拳都有其不同的特點,不存在什麼哪個好,哪個不好的問題。分出高下的只是人而已。各派的都有自己的很厲害的代表人物 如陳式的陳發科,楊式的楊露禪,孫式的孫祿堂等等。張三丰創立的是太極拳的理論基礎,稱十三式。現代流傳的太極大多是由陳式演變而來,陳王庭公根據戚家拳結合太極十三式的理論,創立了陳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