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1||餘華《黃昏裡的男孩》
1樓:樂燕鈮
黃昏裡的男孩》一共收錄了12個短篇故事。這些故事或多或少都帶著些悲傷之感,一如餘華其他長篇作品裡的基調。而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封面全黑,似乎也暗合了這樣的沉重。
這十二個故事裡的男人,有因不想整理家務而拜訪朋友結果卻可能因此結婚的,有因為覺得相伴的狗是自己害死的而不願再回應自己名字的,有因為乙個孩子偷了自家乙個蘋果而將孩子右手中指扭斷的。他們在各自的身份裡,演繹著一些看起來有點莫名其妙的故事。
每乙個故事的標題,起得都很貼切。看完開頭,結合著標題,大概就可以猜測結尾。但結尾的描寫,卻常常讓人意猶未盡,讓人感覺故事並未完結,仍在繼續。
這裡面最讓我費解的,是《朋友》這篇結尾的描寫,不知道關於前門、飛馬、利群和西湖這幾種香菸牌子的表述,是否只是想刻畫乙個時代的印記?還是另有用意?
闌尾》是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乙個故事。兩個孩子,因為天真和虛榮,想讓患闌尾炎的父親自己給自己動手術,結果差點斷送了父親的性命。該怪孩子嗎?
還是該怪父親?這篇文章放在20多年後的今天,大概可以被用來當做父母和孩子溝通的一則經典案例。
餘華的比喻,簡單精準,書裡最喜歡的描寫,是關於擠電車的。在《他們的兒子》一文裡,餘華這樣描述電車停下,開啟車門後的情景,「車門一開啟,車上的人像是牙膏似的連成一條緊貼著擠了出來,然後下面的人圓圓一團地擠了進去。」
這段話放在今天用來描述擠地鐵擠公交時的情況,也是相當貼切。明明是錯亂擠在車裡的人,卻忽然排成了整齊的隊伍等待落車,而本應排好隊卻散落地等待上車的人或者原先已經排好隊伍等候上車的人,看到車來的瞬間總是容易亂成一團,爭相往前擠,失了秩序。這其中的原因,大約是想上車的人總是更加急切,因此形成了更為強大的一股力量,把相對不那麼急切的人擠成了「一條」,而自己則是「團團」的一股勢力。
這12個故事,每乙個都很精彩,但也有些不合常理。不過,生命本就多樣,常理又如何能涵蓋所有?什麼又是常理呢?
在2019年的第一天陰差陽錯看了這本書,也許是上天想要我學著用更開放的眼光去看待事情,理解他人吧。
黃昏裡的男孩的內容簡介
2樓:桓博耘
《黃昏裡的男孩》收錄了十二篇作品,這是餘華所有中短篇**中與現實最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親切的,不過也是充滿不安的。他想這是現實生活給予我們最基本的感受,親切同時又讓人不安。
賣桃子的男孩讀後感,賣桃子的小男孩讀後感200字
小桃樹一開始就是以其孱弱的生命姿態出現的 很委屈,是彎彎頭 瘦瘦的,黃黃的 不僅如此,它還面對著幾乎可以導致滅絕的生存時空與生存環境,但它沒有放棄生存,沒有放棄抗爭與掙扎 它還生長著,彎彎的身子,努力撐著枝條,已經有院牆高了。作為 我 的 夢的精靈 的小桃樹,儘管並未像 我 當年夢境與期待中的那樣 ...
森林裡的傳說讀後感,森林裡的傳說讀後感500字
1 讀懂文章或書籍 2 從書的簡介中挑選需要的內容,並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或想法 森林裡的傳說讀後感 寫讀後感的bai要訣 我們讀完一du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zhi,自然會受到dao感動,產生版許多權 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 甚至是模糊的感想...
燭光裡的蝶尾魚讀後感,燭光裡的蝶尾魚讀後感20字
燭光裡的蝶尾魚 講述了一對母女與蝶尾魚的故事,魚兒成為了她們生活的一部分,給她們歡樂,在蝶尾魚生病時,她們觀察了魚兒的變化,說明魚也有親情。我都沒看過寫不出來的 兒童讀物燭光裡的魚讀後感想50字 燭光裡的魚 讀後感300字 井熙恩假期裡,我讀了 燭光裡的魚 書中最喜歡的故事是白馬黑馬。裡面講的是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