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對佛法的信仰有時候會動搖

2025-04-29 05:50:08 字數 6242 閱讀 3344

1樓:海印放光

努力修行,自己就會有證悟,那時候才會真信。自己修行證明佛經上的話是真的,那才中搭不會懷疑。

即使不能證悟,也必須在修行過程中有受用賣寬拿,有巧凱感應,這也會增加信心。

總之,勤苦修行,持之以恆,鍥而不捨,必有感應,然後就有堅定信心。

2樓:欲貓人

能夠被動搖的,就不是真正的信仰,即正信。

正信未能具足局絕的原因,一是佛法基礎未信蔽牢,二是修行缺乏次第,三是缺乏功夫。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土難生,我們一定是累劫的福報所致,才能具足這樣的因緣,現在不好好刻苦,失卻了人身法器,到了修行無望的時節可就不好玩了。

修行人要時刻把死字掛在頭頂,每天滑臘州想想,如果我下一刻就死的話,當下如何?

毋寧死,莫失信念!

南無阿彌陀佛!

明心合十!

3樓:普波師兄

這是逗閉福報不夠,信根不足。信也疑,疑也信,半信半疑去學佛。

如果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學人很容易退失道心,所以要我們要嚴謹持戒,勤修十善業,多聽經聞法隱頃,增強灶指陸正知正見。

4樓:帳號已登出

親近善知識 讀經典。

佛為什麼會是一種信仰?

5樓:網友

佛本就是一種靈魂的虛構。

只有堅定信仰。

才能虔誠信佛拜佛。

你好,請問您信仰的佛法是什麼呢?

6樓:aaa**王

佛祖釋迦摩尼傳承的 正規的 佛法 也是一種高階的教育方法。

我認為佛教是覺悟的教育,佛教的目的就是教育大眾,使大眾都能覺悟。覺悟什麼?覺悟兩件事:

第一,覺悟『滅』『涅槃』的真正意涵,第二,覺悟趣向涅槃的方法。此外,還應該包括源自對五蘊世間苦、無常、如夢如幻的事實具真知。

灼見所引發的『動力』──趣向涅槃絕不退轉的道心。乙個真正見道的人必須具。

備三個條件:

第一,『知滅』。涅槃只是貪嗔痴的止息!見道者對於此點須有絕不動搖的肯定。

第二,『知向滅之道』。並不是知道『滅』的人,就一定知道如何趣向 滅 境。

第三,還要具備『向滅不退轉的動力』。意思是,學人要有透徹『世間到底一場空』的出離心,他不再將人生的理想寄託在世間事業上,而有今生一定要解脫的決心。倘不達解脫,人間的一切對他都是沒意義的。

具足了上列三個條件才叫見道位,才叫法眼淨。

7樓:free明陽

廣結善緣,自度度人。

8樓:賞藻

你好!我信仰的是藏傳佛教!

年輕人信仰佛教有時候會不會顯得有些消極?

9樓:兆陽珈藍

佛教最積極。

無邊眾生誓願度,還有更積極的麼?

您講的很對,要拿得起,才能放得下。

支援您多多努力行持善業,為自己和有緣眾生創造乙個美好的世界。

放下是解脫,放棄是罪過。

需要放下的是貪嗔痴慢疑等煩惱,絕對不是放棄責任,逃避現實。

南無阿彌陀佛!願您吉祥!

10樓:培訓師的培訓

佛的本意是聖賢,在我眼裡,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曉事理、超脫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們由於心性高潔,淡化得失,很少有煩惱。因此,求佛應該是追求一種境界。

那些僅僅靠折磨自己考驗自己來說明決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佛的。因為那是著相,是執著、是痴。靈悟在於放鬆自己、無拘無束,更高境界在於放鬆他人。

佛的異化是從佛的神化開始的。

把萬人敬仰的聖賢神化,在認識還不發達的古代,並不是難事。

神化的最高境界是精神化、概念化。這是一種虛質。

後來的佛,被當作人的心裡那塊善良、美好的部分。

佛在心頭坐。

惻隱、熱情、隨順……等等。我們要尊敬這些美德,呵護這些美好。見心見性。

要有著對生命、對生活的感激之心。

再泛化,佛是萬事萬物中美好的那一面。我們並不需要知道佛是什麼,佛是什麼樣子。

佛在百草頭。佛在萬事萬物,在任何時空。

禮佛,其實是珍惜、讚美、溫存這些好的成分,並堅持「美好始終在」的這種信念。

發現美,並展示美,甚至創造美,這是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

佛在心中」或「心中有佛」是做人的很高境界,但仍然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啟用萬事萬物的佛性,激發萬事萬物的美好。

我們需要對佛虔誠,不僅僅是口頭上說,不僅僅是在心裡默唸,而是讓每乙個細胞都有體會,讓美好滲透身心。

不僅僅是思想,不僅僅是感受,而是要實實在在地做出這些努力,去實現美好的大千世界。

被稱為佛的先哲,正是這樣通過實現了別人、美好了世界從而實現了自己。

11樓:網友

高二就有如此見解,佩服。

其實佛道不是你所說的看談一切,看空一切。你說的空,跟佛教說的空是兩回事。你說的空,大概是什麼都沒有的。

而佛教說的空是那種大概意思是:物來則應,應不以心的那種空。也如道教的無為而無不為。

不知道你看過金庸的倚天屠龍沒,張三丰教張無忌太極的時候,到最後問無忌忘記了沒,無忌說大概全忘了,還有動畫片功夫熊貓識讀無字天書武林秘訣的悟性,是一樣的道理的,不知道你明白不。

12樓:vanessa紫薇

我是個十三歲的初中生,我媽媽和我都信佛。

佛告訴我們看淡一切。做官是為了百姓,不是為了自己。這就是把虛名看淡了,但這是善事。人活在苦海里,卻渾然不知。人生的酸甜苦辣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美妙。

當我們在人生的盡頭,回首你的一生的時候,世界因為你變的不同了嗎?人生的最大意義是:乙個世界有你,乙個世界沒你,這兩者的最大差別就是你一生的意義所在。

人死了,你能帶走什麼?一大把一大把的錢?還是一肚子一肚子的仇恨?

人死了,帶著他收穫的果又轉世了,你能變成畜生還是神仙?

人這一生是要拼搏。為了人生的意義拼搏,為了造福眾生而拼搏!

我學中醫和佛法就是為了造福眾生。我長大後一定要造福眾生!

我知道我很小。有不周之處請多包含。

南無阿彌陀佛!

13樓:煩惱即菩提

佛法除了性空,還有緣起法,也就是指導我們如何處理我們的生活的。

14樓:

言無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賴無以為用也。故有欲必須不離於無,然後才能有所歸止。早接觸佛法,你就可以利用佛法,讓你在經歷的過程中減少諸多煩惱,那樣才是入世法之大成啊。

愚見希望對你有幫助。我也才十八歲,共勉之!

15樓:網友

這一切有其原因,這一切有其重要原因——靈魂不滅!佛教之徒也是高興地揹著所謂前世的惡因來小心翼翼呵護這一幻想的!

16樓:不汝還者

不要相信世俗的觀點,多看經典用自己的心去了解和認識。

17樓:無我釋淨空

本來無一物何處塵埃。身體都不是自己。學業和事業達到自己的頂峰是自己身見。放下身見隨緣經歷人生的,**有你說的酸甜苦辣啊。

18樓:網友

與世無爭不是消極,能弘法利生更是積極。

19樓:昔日法蘭

這裡的空是指不執著,處境而不著境,不是看成什麼都沒有。

建議你看南懷瑾大師所著的書。

20樓:韋青青

消極倒是不會。

天真是有點啦。

你問問你父母,你將來博士畢業以後打算直接出家當和尚,看他們怎麼反應是不是真的信佛,立見高下。

21樓:

佛教怎麼是消極的呢?我也才19歲,不是也在漸進學佛麼?不深入佛法的人,以及外教人,會認為佛教是消極的,迷信的。等你瞭解後就不會這樣認為拉。

22樓:網友

沒事的我也學過佛。

今天高一 皈依道教了哈哈哈。

23樓:小草

與世無爭,說的是心態。不是有「無欲則剛」嗎這個說法嗎?而學習佛法後對以後的人生應該是積極向上的,並非消極。我建議你還是應進一步瞭解佛教。阿彌佗佛!

24樓:雨彭

從孔老夫子的君子做起,慎獨,慎獨,慎獨,做乙個瀟灑的君子,平時看看因果故事,比如大悲寺的死人附體給你講人死了什麼情況,多唸佛,

25樓:d調驕傲

正信的佛教徒,不會消極。

我們信仰佛教,更應該去積極的看待問題,這一切都要看你自己。

阿彌陀佛。

26樓:李小小猛

不會 我13 每天都念佛 在班裡成績很好 但不太精進啊。

南無阿彌陀佛。

27樓:創業

首先我恭喜你這麼年輕就接觸佛法,那是宿世都有的因緣啊。出世間法比世間法好不止萬億倍啊。再說你休學佛法對你以後的路好處那是沒法說啊。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啊!

你卻想等有經驗了再說。現在我告訴你無證駕駛要拘留半個月罰款2千元,你是不是還要說我非要經歷一下享受進去的酸甜苦辣啊?

28樓:李飛鋼琴教育網

是好事啊 正信 不可迷啊。

年輕人信仰佛教有時候會不會顯得有些消極?

29樓:網友

消極還是積極,關鍵是看自己。奮發向上是勇猛精進(恆定)。

好事是福報,壞事是磨練歷練。經歷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不是無慾無求無爭,看淡一看空一切,你現在也達不到,好好學習對於現在的你就是對佛最大的供養。

學佛要一步一步的來,從小事做起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善要人知非善 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如果你能夠從小事做起,慢慢的看待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了,會提公升乙個高度。

不要理會別人怎麼樣,你自己要有一種恆定的精神,記住了你永遠和別人不一樣。要幫助別人關愛大眾,不求回報。你現在首要任務是好好學習。不知對錯,順祝吉祥。

30樓:網友

我覺得沒有衝突的,修佛的人都會經歷這種過程,重要的是他們必須走出去鍛鍊自己,你現在不是正在社會上鍛鍊自己的心性嗎?

只有知道什麼是苦才懂得為什麼要離苦,悟性往往是在經歷滄桑之後才倏然而至的,試問沒有經歷過人生的甜苦,又怎麼能輕易體會佛法的博大精深呢?

31樓:都邑華夏

宗教影響不能看個例。

試想,泰國,回民等全國,全族信教,也沒見人家消極啊。

如果你領悟併合理運用教義,生活中的煩惱和不如意的事,你會比一般人承受和麵對能力更強。

所謂「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32樓:煩惱即菩提

佛法中除了性空,還有因果法,也就是指導我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

33樓:網友

一切發從心想生 為心所現 為識所變 我絕的還是緣分不到,咱兩想法都差不多啊。

34樓:網友

不是佛法消極,是有些學佛法的人消極;菩薩為度眾生,什麼事都拼命的做,當然也包括學業和事業,這個社會就有很多菩薩行的菩薩在事業上默默為眾生奮鬥,怎麼會是消極呢。建議你看看〈華嚴經〉裡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願你沒煩惱,智慧真明瞭^^

35樓:遺世遊

師兄,你對佛教邪見很深了。六度中還有一條是精進呢!誰說消極了?

36樓:網友

我強烈建議你讀 趙樸初的 佛教知識問答 這本簡明書對佛教的起源 基本知識等都有明確的解釋。 另外, 任何宗教都有他發生的歷史原因,群眾基礎,在長期的發展中會有一些曲解,你對佛教了解後就可以辯證的吸收。 人有信仰是好事。

37樓:網友

了生脫死怎麼是消極那。

38樓:岸邊的眼睛

我覺得你應該片面的看待現在的佛教認識,挑選積極的方面看,佛法應該分階段來看。

我現在的狀態是否應該信仰佛教

39樓:無量壽莊嚴清淨

聽到佛這個字,看到佛這個字就是已經有佛緣了。

這已經有了佛的種子在你心中。時機成熟時,自然會開花結果的。

要使內心獲得清淨,學佛是很好的渠道。雖然內心的汙穢不是一會兩會能徹底清淨的,但是起碼已經開始這方面的工作。而這些都是理性主義的哲學給不了你的,否則,你就不會動不動生氣,充滿敵意。

生氣,嫉妒,這些恰恰就是不能自主的表現,是迷失的表現,既然學了理性哲學這些都沒有改變,為何不嘗試一下佛學呢。

佛學是可以淨化習塵的。不過,學佛不是隻學理論就行,還應該知行合一,嘗試在身語意三方面按照佛陀的教導來改變自己,這樣慢慢來就能熄滅煩惱了。

願樓主如意,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為什麼我對自己的女人有時候很厭煩有時候又很愛她這是怎麼回事你們是這種情況嗎

過渡期,說明你們的功課還沒有做好,你沒有用心真的愛她 哈哈兄弟啊,女人嘛整天黏在一起又嫌煩,不黏吧總覺得又少了什麼好糾結 那就不是你所要找的人 看來你有嚴重的精神 為什麼我很愛乙個女人,但我心裡確對她有排斥感,不想跟她發生性關係,就是沒有要睡她的那種感覺?你喜歡的是她這個人的精神一面。但這個女孩子可...

為什麼我總會面臨,有時候不好,我為什麼有時候總覺得會有不好的事發生,但就會發生

想問題焦慮是正常的,因為你不知道你將面臨要面對的是什麼,每個人都有那種潛意識的擔憂屬於我自我保護意識,面臨時的時候平靜說明你對挑戰已經因為不去了,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主要就是改變焦慮,因為人太過容易焦慮,容易生病,在想問題看到大致結果的時候,就不再想轉移注意力看能不能改善 人面臨的事情會很多,有時候需...

為什麼我的電腦有時候能上網有時候不能

共享上網的話,可能是封閉一下埠了,qq可以聊天,一些網頁開啟後,顯示不完整,有可能是這個原因,再乙個你下電影的話,中毒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建議防毒試試,不行的話,打 給服務商。不是電腦問題是,運營商問題,我用的是電信局的,所以是電信問題,網路不穩定,我的常常犯這毛病。貓跟電腦都重新啟動一下,你想想下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