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讓孩子吃垃圾桶裡的剩飯,合適嗎?

2025-04-29 02:20:06 字數 5140 閱讀 9300

1樓:做精氣滿滿的健康人

當然不適合。帆稿這樣的食物第旁芹一是不安全,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很容易得病。孩子小,消化能運轎畢力差,也很容易生病。

2樓:愛笑的菩提葉

據聯合國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生產的糧食中有35%被浪掉了,我國一直提倡「光碟行動」、「珍惜糧食」,在湖南張家界就有一名父親教育孩子杜絕浪費糧食,只是他的方法不被認可。**中乙個女兒因將剩飯倒入了垃圾桶裡,被父親嚴肅地批評了一頓。

父親隨後讓女孩將垃圾桶裡的剩飯撿出來,又當著女孩的面吃掉了。父親表示是或兆想讓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便吃完了剩飯。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初衷是好意,但做法有些偏激。

在教育女巧鄭孩前,應該弄清楚女孩倒掉碗裡剩飯的原因,可能是她吃不完怕家長批評,也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處理剩飯。

家長應該從根源解決問題,如果孩子飯前吃了零食,飯太多自然吃不下,下次可以少盛點飯。如果孩子不知道怎麼處理沒吃完的飯,那就教導孩子不知如何解決要問家長。為了讓孩子吸取教訓,可以讓孩子餓一頓,沒必要非孝團頌把垃圾桶剩飯撿出來吃掉。

為了教育孩子不浪費糧食,當面吃掉垃圾桶的剩飯是否合適?

3樓:無級abc老師

這種教育方式我是不認可的,我覺得不合適。其實還有很多方式,教育孩子節約糧食。比如以下的:

1.讓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浪費糧食的孩子,往往不知道生產糧食要花費多少時間和人力。

一粒公尺到達餐桌,需要花費3000多個小時。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任何乙個環節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到豐收之季,又要經過收割、乾燥、脫殼、去碎公尺、提存等步驟,最後包裝起來送上人們的餐桌。

建議家長們可以在節假日帶孩子去農村或者糧食生產基地,讓孩子看一下農民是怎樣播種、鋤草、施肥、澆水的,還可以讓孩子親自感受做農活的辛苦,真正地體驗到「粒粒皆辛苦」。

另外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讓他了解這個世界上有不少貧困地方的孩子還在飢餓中掙扎,我們每天有衣食無憂的生活就當有感恩和珍惜之心。

2.從細節制止孩子浪費糧食。培養任何好習慣,都要從娃娃抓起、從小事抓起,節約糧食也不例外。

要設立規則,讓孩子沒有機會浪費糧食。浪費的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平時吃飯時孩子沒有把碗裡的食物吃乾淨,家長如果視而不見或直接倒掉,孩子就會習以為常,慢慢把浪費變成一種習慣。

所以家長要和孩子提前制定好飯桌規則,一是根據孩子的需要盛飯,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自己決定盛多少飯,二是碗裡的飯菜要吃乾淨,吃不完不可輕易倒掉,如果有浪費需要接受一定的懲罰。讓孩子知道餓的感覺,懂得食物的甘美,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節約糧食的意識就在潤物細無聲中養成了。

3.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榜樣,應在平時的生活點滴中為孩子做好勤儉節約的表率。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在家吃飯時也要帶頭實行「光碟行動」;帶孩子外出就餐時,父母要合理消費,適度點餐,實在吃不完的飯菜可以打包帶回家;帶孩子去吃自助餐時,要給孩子講明用餐禮儀,要求孩子吃多少取多少,不要讓孩子養成隨便浪費的習慣。生活即教育,在父母一言一行的影響和教育中,孩子自然而然會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4.通過閱讀教育孩子節約糧食。很多兒童讀物包括生動的繪本都有關於節約、不浪費的內容,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閱讀,讓他了解勤儉節約的道理。

平時可以教孩子念一些琅琅上口的關於節約的兒歌或者詩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節約糧食的意識和習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愛糧節糧,從你我做起!

4樓:劉嬋爰

為了教育孩子不浪費糧食,當面吃掉垃圾桶的剩飯是不合適的。

原因如下:(一)吃垃圾桶的剩飯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1)對教育孩子的人來說,可能會引起身體上的不適。

垃圾桶是用來裝不要的東西,裡面會有各種各樣的細菌。剩飯剩菜時間過久,也會生成一些黴菌。吃進去以後。可能會腸胃不適,引起急性胃腸疾病,這是不值當的。

(2)對孩子們來說,這是難以接受的方式。

現在孩子們對自身衛生是挺講究的,並熟悉垃圾桶的主要作用。如果當面吃垃圾桶裡的食物,會讓孩子們覺得匪夷所思,會讓孩子覺得這位老師不可理喻。

(3)從教育意義上來說,降低了施教者為人師表的作用。

這樣做,不僅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使教育者成為孩子口中的笑柄。大大降低了施教者的威信,形象和可信度。這是得無償失的做法。

(二)教育孩子可採用多種高效積極的方式。

(1)用書本中的故事和知識點教育孩子。

在課堂學習中,讓孩子們知道,有許多小朋友缺衣少食,忍受飢餓和寒冷。如果我們能夠節約一點點,他們就能多吃一點點。

(2)適當參加田間勞作。

讓孩子們參與力所能及的田間勞動,摘蔬果,除雜草,種菜苗,收稻麥等等,可以讓孩子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勞動的辛苦,農民的艱辛,糧食的來之不易。從心底明白節約糧食的必要性。

(3)和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交朋友。

試著和貧困孩子們交往,體驗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這會讓孩子們覺得每一滴水,每一顆公尺,每一口菜,都是何其珍貴,何其重要。

(4)培養孩子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從生活細節,生活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節約的習慣。積極參加"光碟行動",吃多少,盛多少,絕不浪費一點一滴。

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要戒驕戒躁,不可急功近利喲!

5樓:網友

家長教育孩子節約糧食肯定是對的,但是必須要用好的方式方法。當面吃掉垃圾桶的剩飯這種方式我個人認為是不合適的做法。父母言傳身教的教育孩子本沒有錯,要採取合適的方式方法。

吃掉垃圾桶裡剩飯的做法,我認為首先是衛生風險的問題,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我們也要注意教育孩子們個人衛生的重要性。從垃圾桶裡取剩飯吃的做法,卻偏偏是個反面教材。我認為,教育孩子節約糧食的根本是不要讓產生浪費糧食的情況發生。

這樣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免糧食浪費。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1、讓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浪費糧食的孩子,往往不知道食物是怎樣產生出來的,他們只知道有錢就可以買到很多食物。

建議父母有機會帶孩子去農村看一下農民是怎樣播種、鋤草、施肥、澆水的,讓孩子體驗「粒粒皆辛苦」。 2、不給孩子浪費糧食的機會 浪費的習慣是慢慢養成的,雖然孩子沒有把碗裡的食物吃淨,父母也把碗洗淨了;但當桌子上有孩子不愛吃而剩下的菜的時候,父母就會倒掉。這樣就給孩子留下了浪費的機會。

建議父母給孩子定量的食物,吃不完不可輕易倒掉。 3、父母不要吃孩子剩下的飯菜 有的父母看見孩子有吃不完的飯菜,要麼倒掉,要麼自己拿起來吃掉。這樣做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認為剩飯也很正常。

如果孩子剩了飯菜,父母可視情況或督促他們儘量吃掉,或讓他們把剩飯留下來下頓再吃。這樣,孩子慢慢就會養成吃多少盛多少的好習慣。 4、讓孩子學會用餐的文明禮儀 帶孩子去吃自助餐的時候,要給孩子講明用餐禮儀,要求孩子吃多少取多少,或者每次少取,不夠再去取,而不要讓孩子養成不是自己的東西就可以隨便浪費的習慣。

6樓:網友

你好,這個是不合適的。雖然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做好榜樣和表率,但是當自己的孩子出現了浪費糧食的行為,作為家長採取這樣的教育方式,我個人認為未必就是一種合適的教育方法。

我之所以這樣認為,主要是基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當自己的孩子出現了浪費糧食的行為,家長採取這樣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撼自己孩子內心,讓自己的孩子能夠為自己浪費糧食的行為產生愧疚的效果,但是家長這樣做避免也有一定的作秀和誇張成分,畢竟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比較明白事理的,家長完全可以和自己的孩子說明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指出孩子浪費糧食這種行為的錯誤之處,也一樣能夠起到教育好孩子的目的。

其次,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浪費糧食,並不是僅僅通過這一件事情就能夠達到家長的預期,目的應該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始終的監督好自己的孩子日常的行為,當自己的孩子有浪費糧食的行為,家長應該及時的糾正,時間長了就會讓自己的孩子養成珍惜糧食的良好習慣,就不會再浪費糧食,個人認為,這樣的教育效果顯然比之前的那種方式要更有效且更為長久,對於孩子來說,不浪費糧食,學會珍惜糧食是需要乙個習慣養成的過程,對此,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行。

親,同意我的觀點希望哦。

7樓:三番姐風景

我認為這個家長有點過頭了。

愛惜糧食,勤儉節約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特別是90後、00後的孩子,因為家裡經濟條件優越,父母又過於溺愛孩子,就使很多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鋪張浪費的壞習慣,所以家長不能什麼事都慣著孩子,要讓他們從小就要學會勤儉節約,不能浪費糧食。

當然,孩子從小養成鋪張浪費的習慣,長大後再來要求他改變,那就很困難了。我深深地記得有句俗話叫「小時偷針長大偷金」,這句話是得到大家公認的。事實就是如此,我們作為家長教育孩子必須從娃娃抓起,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正確認知。所以家長想要教好孩子,就必須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修為和端正自己的三觀,正確引導孩子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做乙個充滿勵志和正能量的孩子。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的東西隨便倒進垃圾桶裡,首先要告訴他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下次絕不能有第二次發生,如果再有,應該怎麼處罰,要讓他長記性,適當在組織語言上稍稍嚴厲一點,不能隨口一說了事,必須重視這個問題。

如果孩子早已是累教不改,你就得給他實質性的懲罰,必須讓他受到限制,比如乙個月不給他零花錢,讓他每天只吃三餐正餐,沒有半點零食吃,態度必須堅決不妥協,這樣才能打擊到他,才能讓他知道你的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家長當著孩子面吃掉垃圾桶的剩飯不合適。孩子有可能會反感你,根本沒有說服力。有空放假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農村體驗生活,打穀子正好是放暑假,讓他們去親身體驗盤中餐粒粒是不是很辛苦得來的。

平時有時間可以帶孩子去種菜的地方看看,或者自己帶孩子去開闢一小塊空地來種蔬菜,讓孩子親手去種,逐漸培養孩子接觸大自然,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慢慢的就會讓孩子成長很多,也會收穫多多。

每乙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為父母爭光,孩子的教育致關重要。惹要孩子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就必須從娃娃抓起,萬事開頭難,只要你真正為孩子好,就別溺愛孩子,不要事事都順著孩子。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就得誇讚,做錯了就得處罰,不能由著他的性子來。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也是我們家長的未來,請家長好好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在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更要保證孩子的思想教育正確,讓他們在黨和**的關懷下茁壯成長,長大以後做乙個知恩圖報、勤儉節約、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讓父母為之驕傲和自豪。

什麼好方式可以讓孩子遠離垃圾食品?

說白了垃圾食品,說白了便是沒有營養成分或是營養成分低的食材。小朋友們應當盡可能少吃煎炸和油炸食品。最好是不必買那樣的食材。假如你愛吃,在家裡給寶寶做,比在外面買整潔多了。自打我爸爸購買了一次炸薯條給小朋友之後,我們的孩子們時刻都吵著吃炸薯條。所以說,避開垃圾食品的非常簡單的辦法便是不必在家裡提前準備...

沒有經過父親同意私自讓孩子跟隨母親姓氏,是否犯法?

這個也不是說犯法,但是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你可以去法院或派出所請求更改或恢復孩子姓氏。小孩子的姓氏一定要經過父母雙方的同意。這個不犯法,因為孩子是可以選擇跟父親姓,也可以選擇跟母親姓的,但是如果自己的父母沒有同意的話,一定會引起家庭矛盾。沒有經過父親同意私自讓孩子跟隨母親姓,這並不犯法。因為我國法律...

孩子經常吃一些垃圾食品,怎麼制止他才好呢?

時候最好是做正好的,不要多,多了孩子吃就停不下來了,不讓吃還不高興。小孩子老是吃怎麼教育他?我想孩子老是吃,是不是也會因為他總沒吃飽。你有沒有觀察他一頓飯吃了多少量,因為我想孩子一般都,那必須管一管了。我想肥胖是比較普遍問題了。告訴他,如果吃太多就沒有新衣服穿了,因為被吃是活潑好動的,不大可能因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