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臧哀伯諫納郜鼎》原文及翻譯賞析

2025-04-26 14:51:24 字數 1279 閱讀 4969

臧哀伯諫納郜鼎原文及翻譯

1樓:洋洋呀

《臧哀伯諫納郜鼎》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節選: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於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於大廟。

翻譯:百官都來效法,君王又飢閉用什麼去懲罰他們呢?國家的衰敗,是由於官吏不走正道。

官吏喪失德行,則是由於國君寵愛和賄賂風行的緣故。郜鼎放在魯國的太廟,還有比這更公開的賄賂嗎?武王打敗殷商,將九鼎搬到王城,義士尚有批評他的,更何況將標誌違禮作亂的賄賂之器放在太廟,又該怎麼樣呢?

古詩創作背景:

臧哀伯諫納郜鼎》選自《左傳·桓公二年》。前710年的春天,宋國太宰華父督殺死司馬孔父嘉,並佔有了孔父嘉「美而豔」的妻子。宋殤公為此很生氣,華父督害怕,就乾脆把殤公也殺了,另立宋莊公。

華父督為了取得各諸侯國對此事的預設,先後對齊、陳、鄭、魯等國進行賄賂。魯桓公接受了宋國送給的郜鼎,並把它安放在太廟裡。魯國大夫臧哀伯認為這樣做「非禮」,會導致官爛鋒員腐敗爛歷裂,甚至導致國家敗亡。

於是對桓公進行勸諫。

臧哀伯諫納郜鼎的作品原文

2樓:流年

臧哀伯諫納郜[ɡào]鼎。

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1),納於大[tài]廟(2),非禮也。

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3);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4)。是以清廟茅屋(5),大路越[huó]席(6),大[tài]羹不致(7),粢[zī]食[sì]不鑿[zuò](8),昭其儉也;袞[ɡǔn]冕黻[fú]珽[tǐnɡ](9),帶裳缺圓櫻[chánɡ]幅[bī]舄[xì](10),衡紞[dǎn]紘[hónɡ]綖[yán](11),昭其度也;藻率鞞[bǐnɡ]鞛[běnɡ](12),鞶[pán]厲遊[liú]纓(13),昭其數也;火龍黼[fǔ]黻[fú](14),昭其文也;五色比象(15),昭其物也;鍚[yánɡ]鸞和鈴(16),昭其聲也;三辰旂[qí]旗(17),昭伏叢其明也。

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18)。文物以紀之,宣告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今滅德立違,而置其賂器於大廟,以明示百官。

百官象之(19),其又何誅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

20)武王克商,遷九鼎(21)於雒[luò]邑(22),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於大廟。其若之何?」公不聽腔棗。

周內史聞之,曰:「臧孫達其有後於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德。」)

《左傳》是左丘明寫的嗎,左傳不就是左丘明寫的嗎 那左傳 左氏春秋傳 是不是就是孔子的《春秋》

我來回答。左傳 的全名 春秋左氏傳 是為 春秋經 作註解的專三個傳之一,另外 屬還有 公羊傳 和 穀梁傳 分別以各自的作者命名。而 春秋 是孔子整理魯國的史官記錄而來的,注意,是整理而不是撰寫。春秋 的內容十分的簡單,就是那一年發生了什麼事,很重要的事情可能一句話就說完了。因此,為了讓後人能看懂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