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殤月訣別
晉景公視察軍用倉庫,見到了鍾儀。晉侯問道:「那個戴著南方帽子的囚徒是誰?
官吏道:「這是鄭國人所獻的楚國囚徒。」晉侯讓人放了他,把他召來並且問候他。
鍾儀行再拜禮向晉侯叩頭。晉侯問他世代所司官職,他道:「是樂官。
晉侯問他:「會奏樂嗎?」鍾儀:
這是我的祖先所從事的官職,我哪敢從事別的事情?」晉侯讓人給了他乙隻琴,他演奏出南方的**來。晉侯問:
你們的君王怎麼樣?」他說:「這不是小人我所能知道的。
晉侯堅持問他,他說:「當他是太子的時候,師、保侍奉他,手拿轎早晨去向嬰齊學習晚上去向側學習,我不知道別的了。」晉侯跟範文子說了鍾儀的事兒,範文子說:
這個楚國囚徒敏公升是個君子啊。談話時講先人的職業,這是不違背根本;奏樂時奏家鄉的樂調,這是不忘故里;舉畢肆出楚君當太子時的事例,也沒有私心;點名說到楚君的兩位卿相,這是尊崇君主。不違背根本,這是仁;不忘故里,這是信;沒有私心,這是忠;尊崇君主,這是敏。
用仁來辨別事理,用信來守護它,用忠來成全它,用敏來推行它。事情即便很大,也必定能成功。您何不讓他歸去,以他來成全晉國和楚國的交往呢?
晉侯聽從了範文子的話,重禮以待鍾儀,使他歸國去求和。
2樓:匿名使用者
十三) 晉歸楚鍾儀。
原文】晉侯觀于軍府 ,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 "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
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泠人也。
公曰:"能樂乎 "對曰:"先人之職官也,敢有二事 "使與之琴,操南音。
公曰:"君王何如 "對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
固問之,對曰:"其為大子也,師保奉之,以朝於嬰齊而夕於側也,不知其他。"
公語範文於,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
稱大子,抑無私也。名薯鏈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舊,信也;無私,忠也;尊君,敏也。
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數塵孫以行之,事雖大必濟。君盍歸之,使合晉楚之成 "公從之,使歸求成。
譯文】晉景公見到「楚囚」鍾儀,他問別兄雀人道:「兵器庫裡那個頭戴南方式帽子的人是誰?」隨從說:
那人是鄭國轉送來的楚囚」。景公對這個被關押了兩年,還仍然帶著自己國家帽子的人,十分感佩。他下令把鍾儀釋放出來,並立即召見,以示撫慰。
期間,晉景公問起鍾儀的家世,鍾儀:「我的先世是職業樂師。」景公當即要他奏樂,鍾儀拿起琴,演奏起楚國的樂曲。
景公有些不高興地又問:「你知道楚共王這人怎樣?」鍾儀說:
這個楚囚,真是既有學問,又有修養,彈的是家鄉調,愛的是楚君王,有誠有信,不忘根本。這樣的人,應該放他回去,讓他為晉楚兩國修好起一些作用。」景公了文子的意見,放了鍾儀。
鍾儀回到楚國後,如實向共王轉達了晉國願意與楚國交好的意願,並建議兩國罷戰休兵。共王了鍾儀的意見,與晉國重歸於好。
楚宮原文翻譯 楚宮原文介紹
3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1、《楚宮》原文。
湘波如淚色漻漻,楚厲迷魂逐恨遙。
楓樹夜猿愁自斷,女蘿山鬼語相邀。
空歸腐敗猶難復,更困腥臊豈易招?
但使故鄉三戶在,彩絲誰惜懼長蛟。
2、《楚宮》譯文。
湘江如淚色一般又清又深,屈原的冤魂隨浪而去,他的怨恨永無絕期。
夜晚的楓樹林中猿啼使人愁斷腸,唯有穿著蘿帶的山鬼相邀。
埋在土裡,身形腐敗,魂魄難以招回,更用說是葬身魚腹了。
只要楚地後人還在,誰會可惜那餵食蛟龍彩絲包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