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木有分數怎麼辦
這是形聲字,是「六書」(ps:造字法)的一種,許慎《說文解字》裡的,具體追根溯源可去查「六書。
和賣也可以羨消兄棚知「形聲字」。
憤這個漢字為什麼這樣寫
2樓:包詏頸
憤,形聲。從心,賁( bēn)聲。從「心」,表示與心情等有關。本義:鬱結於心;憋悶。
「憤」和「忿」有什麼區別?
3樓:一陽光公尺9兒
「憤」和「忿」的讀音相同,意思相近,但它們字型、結構、偏旁、筆畫數都不同。兩個詞都與心情有關,動詞詞性時都表示憤怒,怨恨,氣憤的意思,但「憤」有形容詞詞性,表示憋悶,鬱結於心。
解釋:忿 拼音:fèn
部首:心,部外筆畫:4,總筆畫:8
生氣,恨:忿恨。忿怒。忿詈(因憤怒而罵)。不忿(不服氣,不平)。氣不忿(看到不平的事,心中不服氣)。忿忿不平。
憤 拼音:fèn
部首:忄,部外筆畫:9,總筆畫:12 ; 繁體部首:心,部外筆畫:9,總筆畫:13
因不滿而忿怒或怨恨:氣憤。憤悱(鬱悶)。憤慨。憤怒。憤然。悲憤。激憤。憤恚。公憤。義憤填膺。憤世嫉俗。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趙相汝南李統》:「股肱掾史,鹹用忿憤,欲詣闕自理。」《世說新語·方正》「 宣王 果大忿」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朝廷慮 高祖 不勝忿憤……乃使 毗 仗節為 高祖 軍司馬。」《資治通鑑·晉安帝隆安元年》:「今大駕蒙塵,人思效命,而虜敢自送,眾心忿憤。」
4樓:zz聊科技
憤和忿意思相近,但是有區別,具體如下:
一、側重點不同。
1、憤表示憋悶情感的宣洩。側重於心情的宣洩。
2、忿表示心緒散亂。心中亂麻一團。情緒糟糕。側重於心情的亂。
二、基本資訊不同。
1、憤拼音:fèn;部首:忄;四角碼:
94082;倉頡:pjto;86五筆:nfam;98五筆:
nfam;鄭碼:ueel;統一碼:6124;總筆畫數:
12;筆順:442121222534。
2、忿拼音:fèn;部首:心;四角碼:
80332;倉頡:cshp;86五筆:wvnu;98五筆:
wvnu;鄭碼:oywz;統一碼:5fff;總筆畫數:
8;筆順:34534544。
三、字源不同。
1、憤文言版《說文解字》:憤,懣也。從心,賁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憤,內心充滿怒氣。字形採用「心」作邊旁,採用「賁」作聲旁。
2、忿文言版《說文解字》:忿,悁也。從心分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忿,心緒散亂。字形採用「心」作邊旁,採用「分」作聲旁。
5樓:g小透明
詞性不同。
兩個詞都與心情有關。動詞詞性時都表示憤怒,怨恨,氣憤的意思。
不同點在於,憤,有形容詞詞性,表示憋悶,鬱結於心。
僨與憤的區別?
6樓:暴走愛影視
一、意思不同。
1、僨形聲。從人,從賁,賁亦聲。「賁」義為「衝鋒」。「人」與「賁」聯合起來表示「衝鋒隊員」、「敢死隊員」。本義是衝鋒倒地。
2、憤形聲。從心,從賁(bēn),賁亦聲。「心」表示「情感」,「賁」意為「衝」。「心」與「賁」聯合起來表示「憋悶情感的衝出」。本義是憋悶情感的宣洩。
二、部首筆順不同。
1、僨部首是亻部,筆順是撇、豎、橫、豎、橫、豎、豎、豎、橫折、撇、點,共11畫。
2、憤部首是忄部,筆順是點、點、豎、橫、豎、橫、豎、豎、豎、橫折、撇、點,共12畫。
三、組詞不同。
1、僨僨發[fèn fā]
激動而奮起。
僨師[fèn shī]
使軍隊覆敗。
2、憤憤慨[fèn kǎi]
指憤恨,氣憤不平。
氣憤[qì fèn]
表情都是較為有震懾力的,令人望而卻步。
7樓:網友
一、僨:
關中人自己如果做了失敗的事,就說「做了一件僨事」。
有時用迷信的觀念,把自己的失敗歸罪於別人的詛咒或不吉利的**,就說:「這事沒弄好都是叫某人僨的來。」甚至說這人是「僨事鬼」。口頭語也讀作「僨死鬼」,意思相同。
做了丟人事不好見人。就說:「把人僨的。」
自我感覺羞澀、愧疚、後悔莫及的時候也說:「把人能僨死。」
叫某人去幹一件不光彩、沒把握、甚至失敗的可能性很大的事,他不願意,就說:「不去,我嫌僨。」
僨」也當「羞」講。如指責不知羞恥的人,往往說:「不嫌僨。」或「僨不僨!」
綜上所述,「僨」字可以概括為:做了失敗的事,以及受挫折後所表現的內疚和懺悔的情緒。
在用法上,除了關中、西北大部、晉、豫、魯區域性以外的其他地方很少有人用這個字,所以幾乎失傳。
二、憤1. (形聲。從心,賁( bēn)聲。從「心」,表示與心情等有關。本義:鬱結於心;憋悶)
2. 同本義 [depressed and discontented]
憤,懣也。——說文》
發憤以杼情。——楚辭?九章?惜誦》
志意蘊憤。——後漢書?王符傳》
3. 又如:憤切(內心極度憤懣);憤悁(憤懣鬱積);憤薄(鬱結,充塞);憤厥(由於憤氣鬱結造成的痙攣昏厥)
4. 充盈,旺盛 [full of]
憤,盈也。——方言十二》
陽癉憤盈。——國語?周語》
5. 又如:憤盈(充溢,積滿;氣憤,憤懣);憤盛(積滿,充盈)
動〉1. 憤怒;怨恨。同「忿」 [anger;fury;be indignant;get angry]
所以昭炯戒,激眾憤,圖報復也。——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2. 又如:憤怨(憤怒怨恨);憤心(憤怒或憤激之心);憤忿(憤怒);憤沮(怨恨沮喪);憤痛(憤怒悲痛);憤吒(憤怒)
3. 發,奮 [rise]
憤於中則應於外。——淮南子?脩務》
4. 又如:發憤忘食;發憤圖強;憤迅(奮迅);憤勇(奮勇);憤起(奮發而起)
憤和忿有什麼區別嗎?
8樓:zz聊科技
憤和忿意思相近,但是有區別,具體如下:
一、側重點不同。
1、憤表示憋悶情感的宣洩。側重於心情的宣洩。
2、忿表示心緒散亂。心中亂麻一團。情緒糟糕。側重於心情的亂。
二、基本資訊不同。
1、憤拼音:fèn;部首:忄;四角碼:
94082;倉頡:pjto;86五筆:nfam;98五筆:
nfam;鄭碼:ueel;統一碼:6124;總筆畫數:
12;筆順:442121222534。
2、忿拼音:fèn;部首:心;四角碼:
80332;倉頡:cshp;86五筆:wvnu;98五筆:
wvnu;鄭碼:oywz;統一碼:5fff;總筆畫數:
8;筆順:34534544。
三、字源不同。
1、憤文言版《說文解字》:憤,懣也。從心,賁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憤,內心充滿怒氣。字形採用「心」作邊旁,採用「賁」作聲旁。
2、忿文言版《說文解字》:忿,悁也。從心分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忿,心緒散亂。字形採用「心」作邊旁,採用「分」作聲旁。
9樓:周學莊靜姝
兩個詞都與心情有關。動詞詞性時都表示憤怒,怨恨,氣憤的意思。
不同點在於,憤,有形容詞詞性,表示憋悶,鬱結於心。
憤是什麼肖
10樓:商彬
豬指的是乙個人對別人面對自己時的態度抉擇。例如說話方面,如果你和吃軟不吃硬的人談一件事情,語氣謙卑,態度平和的去說話,他就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如果你對他氣勢威嚴,暴躁憤唳的說話,那麼他一定是不接受的。
這個就叫吃軟不吃硬。同樣的,在辦事方面,交往方面都是一樣的。
11樓:過天客
賁遇心,憤也。
形聲。從心,賁( bēn)聲。從「心」,表示與心情等有關。本義:鬱結於心;憋悶)
同本義憤,懣也。——說文》
發憤以杼情。——楚辭·九章·惜誦》
志意蘊憤。——後漢書·王符傳》
又如:憤切(內心極度憤懣);憤悁(憤懣鬱積);憤薄(鬱結,充塞);憤厥(由於憤氣鬱結造成的痙攣昏厥)
充盈,旺盛。
憤,盈也。——方言十二》
陽癉憤盈。——國語·周語》
又如:憤盈(充溢,積滿;氣憤,憤懣);憤盛(積滿,充盈)
動〉憤怒;怨恨。同「忿」
所以昭炯戒,激眾憤,圖報復也。——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又如:憤怨(憤怒怨恨);憤心(憤怒或憤激之心);憤忿(憤怒);憤沮(怨恨沮喪);憤痛(憤怒悲痛);憤吒(憤怒)
發,奮憤於中則應幹外。——淮南子·脩務》
又如:發憤忘食;發憤圖強;憤迅(奮迅);憤勇(奮勇);憤起(奮發而起)
憤怒中的憤字代表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詳細字義憤angry;憤(1)憤fèn(2)(形聲。從心,從賁(bēn),賁亦聲。「心」表示「情感」,「賁」意為「衝」。
心」與「賁」聯合起來表示「憋悶情感的衝出」。本義:憋悶情感的宣洩)(3)同本義 [depressed and discontented]憤,懣也。
《說文》發憤以杼情。――楚辭·九章·惜誦》志意蘊憤。――後漢書·王符傳》(4)又如:
憤切(內心極度憤懣);憤悁(憤懣鬱積);憤薄(鬱結,充塞);憤厥(由於憤氣鬱結造成的痙攣昏厥)(5)充盈,旺盛 [full of]憤,盈也。――方言十二》陽癉憤盈。――國語·周語》(6)又如:
憤盈(充溢,積滿;氣憤,憤懣);憤盛(積滿,充盈)記性憤(1)憤fèn(2)憤怒;怨恨。同「忿」 [anger;fury;be indignant;get angry]所以昭炯戒,激眾憤,圖報復也。――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
明·高啟《書博雞者事》(3)又如:憤怨(憤怒怨恨);憤心(憤怒或憤激之心);憤忿(憤怒);憤沮(怨恨沮喪);憤痛(憤怒悲痛);憤吒(憤怒)(4)發,奮 [rise]憤於中則應幹外。――淮南子·脩務》(5)又如:
憤世嫉俗與忿世嫉俗有什麼區別呢?
13樓:長袖拂愁
憤世嫉俗的中文解釋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解釋】:憤:憎惡,痛恨;嫉:
仇恨,痛恨;世、俗:當時的社會狀況。有正義感的人對黑暗的現實社會和不合理的習俗表示憤恨、憎惡。
出自】:唐·韓愈《雜說》:「然吾觀於人,其能盡其性而不類於禽獸異物者,希矣。
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示例】:為父兄、為丈夫,以儒學為準繩,而骨子裡則是一純然道家,但~,是非過於分明。
林語堂《蘇東坡傳》【近義詞】:憤時嫉俗、避世絕俗【反義詞】:安貧樂道【語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憎恨世俗。
成語:忿世嫉俗。
注音:fèn shì jí sú
釋義:有正義感的人對黑暗的現實社會和不合理的習俗表示憤恨、憎惡。同「憤世嫉俗」。
出處: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自尊至者,不平恆繼之,忿世嫉俗,發為巨震,與對蹠之徒爭衡。」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憎恨世俗。
憤世嫉俗 近義詞:憤世嫉俗。
力不從心,什麼意思,力不從心的從是什麼意思
力不從心 l b c ng x n 釋義 心裡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力不從心的意思是指心裡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夠。也可以用心有餘而力不足。出自於明 馮夢龍 醒世恆言 賣油郎獨佔花魁 只是小娘子千金聲價,小可家貧力薄,如何擺布,也是力不從心了。能力有限,不能把事情做到心裡的目標的那樣 力不從心 的 從...
「力不從心」成語是什麼意思,「力不從心」的「從」是什麼意思?
力不從心 l b c ng x n 釋義 心裡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出 處 後漢書 西域傳 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 如諸國力不從心 東西南北自在地。例 句 年邁之人常常感到做事 力不從心是乙個成語,讀音是l b c ng x n,意思是指心裡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夠。詞目力不從心 發音l b c ng x...
從嬌子立交到怡心湖自駕多少公里
人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交通,時時刻刻在交通之間徘徊,也許,一剎那的疏忽,會給你帶來終身的遺憾。因此,為了朋友,為了家人,為了自己,我們應該遵守交通,做乙個知法 守法的好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不注意交通安全,而魯莽行事,司機駕駛著汽車一躍而過,在那飛奔的過程中,留下了什麼,只留下了飄揚的塵埃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