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 閱讀答案,不求甚解的解釋

2023-07-17 11:57:45 字數 4600 閱讀 6510

1樓:匿名使用者

1.上文批駁的觀點是:( 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 )作者闡述的觀點是:

雖不必提倡不求甚解,但也不能盲目反對 )2.下列對文中所說陶淵明的讀書態度,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c )a.「不求甚解」是一種好方法。

b.讀書要「會意」,就應咬文嚼字,前後貫通。

c.要讀懂經典著作,只有「好讀書」才行。

2樓:匿名使用者

要前後貫通,了解大意。

3樓:黑何必要白

為了勝利 在所不辭。

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意思 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原文及翻譯

4樓:優點教育

1、好讀書,不求甚解翻譯:

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

2、原文:《五柳先生傳》

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3、翻譯: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

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裡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裡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裡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一生。讚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

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因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

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不求甚解的解釋

5樓:王老師教育科普

」不求甚解「的解釋是: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乙個大概。現多指學習、辦事等不認真;不求深入了解。

近義詞是:淺嘗輒止、囫圇吞棗、食古不化。

反義詞是:咬文嚼字、尋根究底、窮原竟委。

出處: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晉·陶潛《五柳先生傳》)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不求甚解」。

造句如下:

1、 爸爸說我雖然天天看書,但從不做筆記,這種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是不可取的。

2、 媽媽給我出了一道數學題,我不求甚解地做完了,結果被媽媽批評了。

3、 為了達到精益求精的效果,老師不求甚解,聚精會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4、 普通人讀書,雖然借用古人的話做口頭禪,但是多是習而不察,不求甚解,莫名其妙的。

5、 我只有三天時間能在圖書館,為了多看一些,每本書都只能翻翻,真是不求甚解。

6、 這是需要精讀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隨意瀏覽?

7、 在學習上,我們要理解透徹,深入領會,不能粗枝大葉,不求甚解。

8、 你學數學都不求甚解,難怪同一型別的題目老是算錯。

9、 在過去一周內,我不求甚解地聽了一些課,也收集了一些資料。

10、這種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風,正是阻礙工業技術公升級的主因。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不求甚解。

讀不求甚解的讀後感

6樓:暴走愛生活

第一部分(第1段):擺出批駁的靶子。

這篇雜文是一篇駁**,作者首先擺出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著作者明確提出自已的看法:「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沒有充分的理由」。

第二部分(第2---4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指出「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

第二段,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證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是正確的,值得我們學習。第3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

首先,要養成「好讀書」這個習慣。只有「好讀書」,才能談到「求甚解」這個問題。

其次,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而「會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淵明每有「會意」,就十分高興。第四段,說明因為「會意」不易,所以陶淵明只好說「不求甚解」。

指出「不求甚解」有兩層含義,一是表示虛心,因為書不一定都能讀懂,就承認「不求甚解」。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固執一點,而是了解大意。

第三部分(第5---6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並以古人事例證明。

第5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以普列漢諾夫為例,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實際上做了許多曲解,因此被列寧批評。今天我們讀經典著作,一定要虛心讀,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第6段,介紹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態度讀書的。舉了諸葛亮的例子。諸葛亮讀書是「觀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於精熟」高明,知識面更廣,了解問題更全面。

第四部分(第7---8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指出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因某一區域性而放棄整體。

第7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從反面說,「不求甚解」不是馬馬虎虎,很不認真,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區域性而放棄了整體。第八段,緊接上一段的意思,說明陸象山的語錄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與「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因為書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讀懂的,所以作者在文章結尾又提出「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覆閱讀」的主張,點明了中心論點,給讀者以有益的建議。

7樓:冷淡

1.作者認為「不求甚解」有哪兩層含義?簡要回答答: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於勸戒學者不要驕傲自負,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要前後貫通,了解大意。

2.作者認為只有喜歡讀書,才能用心了解書中的道理,《論語》中與其見解相近的語句是什麼?

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樓:網友

1、(1) 讀書時理解膚淺,不求深刻理解。

2) 讀書時只領會精神實質,不咬文嚼字。如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樓:朋友一樣過著

自己做 最好。求答案不是辦法啊。

不求甚解閱讀答案,**等

10樓:迷紫蘭玲

1.上文批駁的觀點是:( 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 )作者闡述的觀點是:

雖不必提倡不求甚解,但也不能盲目反對 )2.下列對文中所說陶淵明的讀書態度,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c )a.「不求甚解」是一種好方法。

b.讀書要「會意」,就應咬文嚼字,前後貫通。

c.要讀懂經典著作,只有「好讀書」才行。

11樓:匿名使用者

版本一:1.上文批駁的觀點是:

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闡述的觀點是:(要好讀書,會意,了解書中精義,活讀,整體把握)2.下列對文中所說陶淵明的讀書態度,理解正確的一項是(c)a.「不求甚解」是一種好方法。

b.讀書要「會意」,就應咬文嚼字,前後貫通。

c.要讀懂經典著作,只有「好讀書」才行。

版本二:1.上文批駁的觀點是:

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 )作者闡述的觀點是:( 雖不必提倡不求甚解,但也不能盲目反對 )2.下列對文中所說陶淵明的讀書態度,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c )a.「不求甚解」是一種好方法。

b.讀書要「會意」,就應咬文嚼字,前後貫通。

c.要讀懂經典著作,只有「好讀書」才行。

12樓:飛龍破傷風

1.上文批駁的觀點是:(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闡述的觀點是:(要好讀書,會意,了解書中精義,活讀,整體把握)2.下列對文中所說陶淵明的讀書態度,理解正確的一項是(c)a.「不求甚解」是一種好方法。

b.讀書要「會意」,就應咬文嚼字,前後貫通。

c.要讀懂經典著作,只有「好讀書」才行。

me剛剛學的\老師說的= =

13樓:我是羅藍

1.對任何問題都不求甚解。

讀書的要訣在於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覆讀。

14樓:0o鬼娃娃

1. 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1)虛心,不要驕傲自負,要真正體會書中真意,承認自己不求甚解。

2)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要前後貫通,了解大意。

自己做的,正確率不能保證。

15樓:why_泣

1 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讀書應該有不求甚解的態度。2 b

16樓:匿名使用者

1.(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不提倡也不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

不求甚解的典故是, 不求甚解 的典故

這是陶淵明說bai自己 五柳先生 du讀書zhi只領會精神實質,不咬文嚼dao字。晉代的陶淵回明答為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 五柳先生傳 開頭說,先生不知道是 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 五柳 作為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閑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

急求《不求甚解》的課後練習答案

是 作者是怎樣闡述 不求甚解 的含義 嗎 如果是那麼答 作者首先引用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 中的文字闡釋了 不求甚解 的本意是主張讀書貴在會意。接著進一步闡釋了 不求甚解 所包含的兩層含義 一是表示虛心,因為書不一定都能讀懂,就承認 不求甚解 二是說明讀書方法,不固執,要前後貫通,了解大意。還有乙個問題...

一對反義詞成語如不求甚解尋根問底急

不求甚解 原意是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只求領會文章的大意。現在多指學習不認真,不會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況,是乙個典型的古今異義。尋根問底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問一件事的原由。不求甚解近義成語還有 囫圇吞棗 不甚了了 淺嘗輒止尋根問底近義成語還有 刨根問底 尋本挖源 尋蹤覓跡 老奸巨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