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大一統 思想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2023-05-09 07:10:18 字數 1857 閱讀 7202

1樓:匿名使用者

針對**集權的需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春秋大一統(認為大一統是天地的常理,國家的需要,要維護政治的統一,必須實行思想上的統一)

2樓:匿名使用者

君權神受 天人感應 天人合一。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限田 薄斂 省役。

三綱五常。

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包括什麼內容 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具體是什麼內容

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3樓:小張愛聊教育

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是針對**集權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針對加強君權需要,提出「君權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應的儒家道德觀點;針對土地兼併現實,進一步發揮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張限田、薄斂、省役;針對為人處世標準,提出「三綱五常」,提倡孝道。

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是從宇宙論的高度確認儒家學說的合理性,其思想是以神學化的天人感應說為顯著標誌。他以儒家學說為基礎,吸收了陰陽五行理論以及道家。

等有關學說,建立了天人合一的新體系。一方面,董仲舒把儒學倫理綱常。

完備化,對「三綱」、「五常」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另一方面,他又把儒家這套倫理綱常神秘化,建構了乙個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理論體系。

影響

經過董仲舒的鼓吹和統治者的支援、儒家學說開始居於獨尊的地位,成為漢代文化思潮的主流。與儒學成為統治理論相適應,儒家經典也取得了獨草地位。對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

等經典進行注釋,成為漢代儒學的重要表現形式。儒學便從先秦時期的子學形態,轉變為漢代以後的經學形態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興盛,儒學式微,加之佛教。

的傳入和道教。

的興起,經學便失去了一草地位,由此形成乙個儒、道、玄、佛相互激盪又相互融合的複雜局面。

董仲舒大一統思想的歷史意義

4樓:承吉凌

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對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緩和了漢代嚴重的社會矛盾,維護了**集權的政權統一和國家的繁榮穩定,為漢代社會的新秩序提供了一套新的理論依據。「大一統」思想對於統治者的特權有了限制,並且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積極作用。

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使得儒家思想以及整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相容精神得到了體現和豐富,是一種社會和諧觀的表現。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政治思想,在其主觀意願上,都帶有不同程度上的排他性。董仲舒所提倡的「大一統」思想是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天的體系,既把任何事物分類,又把其納入「大一統」的思想體系中,著=這都為吸收儒、道、法、墨、陰陽等不同思想創造了客觀條件,因此,「大一統」思想本身就體現了相容性。

在以後最為三大宗教的佛教文化傳入中國,並能與之共存,互相交融,這都離不開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所具有的相容性。

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這種「大一統」觀念已經深深地融入了進去,這種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是在民族心理的深層所建構起來的,這種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是華夏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所積澱和形成的,這是時刻凝聚和團結華夏民族的精神支柱,這是華夏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得以增強的一種生動體現。

董仲舒思想核心是什麼?

主父偃是如何在思想和經濟上推進大一統格局的?

通過思想和經濟上的推進,最終形成了大一統格局的統一,也非常的有歷史紀念價值。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的背景 措施 及影響 原因 1 客觀上 景帝後期的經濟繁榮 為後期的大一統打下基礎 2 主觀上 汗武帝雄才大略,善於用人。措施 1 政治上 頒布 推恩令 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加強 對地方的控制 破格錄用人...

漢武帝促進和鞏固大一統局面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採取了哪些措施

目的 鞏固 集權,削弱了封國的勢力 措施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頒布 推恩令 設立司隸校尉 刺史。加強皇權 1 措施 置中朝 內朝 尚書臺 成為朝廷的決策機構 外朝 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機構 逐漸成為執行機構 目的 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雖置三公,事歸台閣 設刺史 位卑權重,代表 監察地方 包括諸侯和...

為了維護大一統的封建國家,漢武帝在思想和軍事上採取了那些措施 簡述版

軍事方bai面 建立侍從皇帝和警衛首du都的侍zhi從軍和禁衛軍。派衛青dao 霍去病三次出兵專大敗匈奴,派張騫出使屬西域。進軍西南夷和南越,在西南夷地區設立犍為等郡 在南越設定南海等九郡。3 經濟方面 改革幣制。前115年下令鑄造五銖錢,作為通行全國的法定貨幣。鹽鐵官營。由國家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