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恩令的疑惑, 推恩令 巧妙在哪裡

2022-12-31 15:35:40 字數 3437 閱讀 9759

1樓:

漢初時不允許各諸侯再將土地分封下去,而導致當時有些諸侯實力強大,連城數十,地方千里,如果採取過激措施容易爆發動亂。推恩實際上就是取消這一限制,諸侯很情願將自己的封地再封給子孫,表面上是「恩」,而實際確削弱了諸侯的實力。。

2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諸侯有實力跟**對抗嗎?通過平定七國之亂,諸侯是不敢了。

推恩令旨在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避免以後他們勢力的擴大。

關於推恩令

3樓:空想倫巴

首先要看看背景,漢武帝推行推恩令的時候正是在漢景帝平息七王之亂之後。此時國內剛經過一場大戰,地方割據勢力已受到沉重的打擊,無力在進行有組織的規模性的反叛。而且大戰方終,人心思安,在起戈戎也會不得民心,最重要的是此時**的實力已遠在地方之上。

推行推恩令自然是立竿見影。而諸如唐朝時的番鎮割據,在於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國力漸微,地方勢力急劇膨脹。**平叛不力只能依賴於地方武裝,久而久之形成了外強中乾的局面。

**弱於地方,此時沒有強大的國家實力做後盾推行削番簡直是自找死路!至於清初的三番的更好說,清朝之所以能問鼎中原不僅在於其自身的實力,更多的是靠漢族軍士們的內部分化。八旗軍雖梟勇,但其數量不過數萬,想靠這點兵力爭服中國是不可能的。

若不是吳三桂等人的倒戈,滿族人想攻下京城都成難題。滿族人正是靠著吳三桂等漢族軍官的幫助才順利的開國建朝。但也因此不得不給他們莫大的權力,三番也因此擁兵自重,謀反也是遲早的是,正如康熙王朝所說的,削也反,不削也反。

因為**的實力遠弱於地方,你削番反而給他們的造反找了個藉口。歷朝向來是不缺類似誅晁錯,清君側的聲音。所謂的推恩令也只有在**實力強盛的時候才能推行,而在**實力弱小的時候類似於推恩令的削番政策就猶同一紙空文。

手機打字真累啊,望採納。

4樓:新時劍客

在這你要明白一點,漢武帝推行推恩令時,針對的諸侯是同姓王;而唐代的藩鎮和清朝的三藩是異姓,如果推行推恩令的話,無異於肯定了當時的現狀,這也是****所不允許的。

你在上面說的三個都是我國古代史上著名的地方對抗**的例項。西漢的諸侯**於建國初,劉邦認為只有分封才能安國,所以廣封諸侯,以致後來的叛亂。

藩鎮是為了解決安史之亂而設立的,以致後來形成主要以河朔三鎮為主的藩鎮割據。

清朝的三藩是為了感謝那幾個漢人將領而設立的。

俗話說對症下藥,不同的割據形態要用不同的處理辦法。

5樓:永不放棄共好

漢武帝採納了推恩令

但是沒有想到後果會這麼嚴重

很快就引起了各地諸侯的反叛

偃和武帝都清楚

惟有以死謝天下才可以平息叛亂

就如同景帝誅殺晁錯一樣

6樓:小考拉啃蘋果

清朝其實也有他的推恩令,也就是世襲遞降的規則。親王死後其子嗣繼承的爵位要降一級。這也就出現了鐵帽子王的概念,比如雍正的十三弟怡親王胤祥,便被封為鐵帽子王,死後可以選擇乙個兒子繼承爵位,世代不降。

"推恩令"巧妙在**?

7樓:

這個命令削弱了大封地藩王的實力,把封地藩王的封地分割開了,大封地藩王根據這個法令就必須把自己的封地分封給自己的子孫.所謂人多心雜,他的後代很難能同心反叛**,這樣就少了許多麻煩.

推恩令的目的是什麼 推恩令的巧妙體現在**?

8樓:蚊子

在漢高祖開國最初的時候,他的統治方式就是實施分封同姓王,可是結果卻導致王國勢力日益增加,並且嚴重的威脅了**集權,從而爆發了「七國之亂」。戰亂爆發以後,他們立即採取了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到了武帝初年,還是有許多地方威脅著皇權的神聖地位,為了削弱諸侯國日益增長的勢力,主父偃便綜合前人的失敗,建議漢武帝劉徹頒布「推恩令」,那麼具體的推恩令的目的是什麼呢?

推恩令的實施者漢武帝**

總的來說,推恩令的目的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目的,另一種是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就是削弱諸侯王國的勢力。根本目的是加強**集權,維護皇帝權威,鞏固統一。

「推恩令」規定各個諸侯王除了可以讓嫡長子繼承自己的王位外,也可以將自己封地推恩分給其他子弟,並且封地的名號必須要皇帝來指定。推恩令的頒布名義上是皇帝厚待諸侯王的子孫後代,但事實上是巧妙的將各個諸侯王的封地面積逐漸縮小,化整為零,使他們不再有能力與朝廷抗衡。推恩令的實施不僅削弱了各個封國的勢力,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大的鞏固了**集權。

「推恩令」它不僅是思想變革也是政治變革的明確標誌。它表明了,漢武帝劉徹採納了儒家的思想治國,並且取得了成功,並且他也完成了分封制進一步的向郡縣制的過渡。

推恩令巧妙在**

「推恩令」是劉徹為了加強**集權實施的一項重要法令,「推恩令」吸取了因為晁錯削藩的計畫從而導致七國之亂的前人教訓,「推恩令」的規定是諸侯王除去自己的嫡長子可以繼承侯位以外,其他庶子在本國原有的封地內也可以封侯,新封侯國從此不受本國王的管制,而是直接隸屬於各郡的管理,其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縣。那麼推恩令巧妙在**呢?

漢武帝銅像

漢武帝的這種辦法使諸侯王國在表面上看起來沒有被實行任何的削弱,避免了各諸侯王一起聯合抵抗的可能,這其實也就是推恩令的巧妙之處。

在經歷了吳楚七國之亂以後,漢武帝劉徹吸取前人的教訓,就想著必須要遏制和削弱日益增大的各個諸侯王勢力,但是一直到了武帝初年,有些比較大的諸侯國依舊連城數十,地方千里,不聽**的命令,公然抗命。他們的勢力大大地威脅著**集權的鞏固,漢武帝劉徹為了削弱他們的勢力,於是就頒布了推恩令。

所以說關於推恩令巧妙在**這個問題也就顯而易見了,推恩令表面上看起來是國家對其他各個封侯的厚待,而事實上是為了瓜分諸侯國以及削弱各個侯王的勢力,這一重要法令不僅符合漢武帝鞏固**集權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巧妙的避免引起各個侯王的反抗。諸侯國的公子們乙個個都整日想著如何才能將父輩的土地分的更合理,或者說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封地,這樣一來,不僅僅削弱了各諸侯國力量,而且使各地方的矛頭也不再指向**。

關於誰最早提出推恩令的問題

9樓:匿名使用者

《漢書·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中說得更清楚: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製封號,轍別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雲」。

按此推恩令應該是主父偃最早提出的

10樓:創行團

應該是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然後頒布推恩令

高二 歷史 推恩令 請詳細解答,謝謝! (15 22:20:42)

11樓:匿名使用者

天子的庶子,就是王爺啊,管你推恩不推恩都得分土地。

推恩令是針對諸侯的,主要是針對諸侯尾大不掉的問題。這是西漢建國之初留下的乙個隱患,一直沒有消除掉。

12樓:epic傳說

推恩令..

只針對諸侯。。吸取了7王叛亂的教訓。

諸侯土地沒變

但是諸侯的平均土地變了 所以諸侯的平均勢力也差了。。。很有利於**集權

推恩令能夠順利實施的原因,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是漢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國內強勢的諸侯已經被消滅了。諸侯王有再多的不滿,但敢於造反的已經沒有了。在這種大環境下,漢武帝推行推恩令才能順利實行,從而一勞永逸的消除了諸侯王的勢力。漢武帝能用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其主要原因有 1 漢武帝的父親景帝劉啟在位時推行 削藩策 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 ...

漢武帝的推恩令有何高明之處

漢初,在實行郡縣制的同時,分封了一些王國,以鞏固統治。諸侯王權力很大。王國勢力的發展,嚴重威脅 政權的統治。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加強了對王國的控制。諸侯王在封地內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稅,創造錢幣,還擁有兵權。針對王國勢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景帝接受了御史大夫兆錯的建議,削奪王國一些封地。吳 楚等七個王國...

漢武帝採取誰的意見頒布推恩令,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為什麼

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 推恩令 削弱諸侯國的實力,讓他們無法和 抗衡.這樣漢武帝就能更好的統治.主父偃,其政策為 推恩令 希望採納!謝謝!元朔二年 前127 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這樣,名義是專 上施德惠,實際上是屬剖分其國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這一建議既迎合了武帝鞏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