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的演變過程,車的發展演變過程

2022-12-19 09:16:24 字數 3486 閱讀 5833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車歷史

車馬是我國古代最主要的陸路交通工具。數千年來,他們曾在社會生活中佔據過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勞動生產還是戰爭,或者是政治活動,他們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與裝備,其數量的多寡與質量的優劣。經常成為衡量某一時期的社會發達與落後、國勢強盛與衰弱的重要標準。

今天的我們來看這一種逝去的文明,或者說徹底進化,並融合了太多外來成分的文化,是否仍會有心底深處的感慨與驚嘆?那些歲月的沉澱,在凝重的間隙也在訴說年年月月的故事,或許依舊是絮絮叨叨的。

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車形象和實物在商代中晚期,即西元前14世紀前後。在甲骨文、青銅器銘文中,都有車的象形字。車的實物,在河南安陽殷墟先後發現了十八輛,由於深埋地下,年深歲久,出士時車的木質結構已全部腐朽。

根據黃土中保留下來的朽木痕跡對它們進行剝剔和清理,經過復原,使距今三千多年的商車完整地再現在人們面前。

在其後的一千多年中,獨輈車雖然多有改進和發展,但從總體結構上講,還沒有突破商代獨輈車的形制。

周武王滅商後大封諸侯,又接受周公的建議,修建洛邑,開鑿道路,製造車輛,發展交通。西周的車輛有了重大改革。車駕二馬的叫「駢」;駕三馬的稱「驂」;駕四馬的名「駟」,其中駕轅的二馬叫服馬,兩旁拉車的馬叫驂馬;駕六馬為「六騑」。

在周代,馬車不僅是王公顯貴出行遊獵時代步和炫耀身份的工具,還是戰爭中主要的「攻守之具」(《六韜·虎韜·軍用第三十一》)。

先秦時期,車分為立乘與坐乘兩種型別.2023年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西側的車馬坑中發現了兩乘彩繪銅車、八匹銅馬、兩個御車銅俑。

秦代時,戰車仍是主要的作戰工具,秦兵馬俑坑就出土駟馬戰車100多輛。同時,車作為日常乘行工具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秦統一後,實行「車同軌」制度,車輛製造進入標準化階段。

早期的車車廂很小,只能站立乘行,後來車廂逐漸擴大,出現了可坐乘的安車。秦陵出土的二件銅車馬均仿自真實車馬,比例為真車的二分之一。一號車為立乘之前導車,長2.

25公尺,高1.52公尺。單轅雙軛(è),套駕四馬。

二號車為坐乘之安車,全長3.28公尺,高1.04公尺。

車廂分前後兩室,前室為駕駛室,後室為乘主坐席。車廂上有橢圓形車蓋。車為單轅雙輪,前駕四匹銅馬。

西漢是雙轅車逐漸興盛的時代。西漢武帝以前,獨輈車尚與雙轅車並存,及至西漢中晚期,雙轅車開始逐漸普及,東漢以後便基本上取代了獨輈車。這一變化過程,從考古發現的西漢晚期與東漢時期的畫像石、畫像磚和漢墓壁畫上有大量雙轅車形象這一點上,可得到證實。

東漢和三國時期出現了獨輪車,這是一種既經濟又實用的交通運輸工具,在交通史上是一項重要的發明。根據歷史記載,諸葛亮北伐時,蒲元創造「木牛」為軍隊運送糧草。許多學者認為當時的「木牛」,就是一種特殊的獨輪車。

漢代的雙轅馬車因乘坐者的地位高低和用途不同,可細分為若干種類。結合出土的漢車實物、模型以及形象圖,與文獻記載對照,現能確認的有:斧車、軺(音遙)車、施轓(音番)車、軒車、軿(音平)車、輜車、車、棧車等。

無論是乘人的馬車還是載物的牛車,皆須在較寬敞的道路上行駛,而不適於在鄉村田野、崎嶇小路和山巒丘陵起伏地區使用。因此在西漢末東漢初,一種手推的獨輪車在當時的齊魯(今山東)和巴蜀地區(今四川)應運而生。

魏晉時期(220—316)出現了獨輪車這種便捷的車式裝載工具,一直沿用至今,有人甚至認為,史書中記載的諸葛亮(181—234)發明的木牛流馬其實就是一種獨輪車。早期車輛多以馬拉,魏晉南北朝(220—581)時開始流行牛車。牛車速度雖不及馬車,但行駛顛簸小,乘坐相對舒適。

指南車是中國古代用於指示方向的一種輪車式機械,又稱「司南車」。傳說遠古時期,黃帝在與蚩尤作戰時遇到大霧,黃帝的部落雖然英勇善戰,卻也無法取勝。為此,黃帝特意製造了一輛指南車,利用它來識別方向,終於打敗了九黎部落,生擒了蚩尤,為統一華夏滌訕了基礎。

但傳說終歸是傳說,因未能見到實物,這個迷一直蒙蓋了兩千年,到三國時期才被解開。

宋代開始,轎子逐漸流行,客觀上抑制了載人車輛的發展。乘轎時,雖前呼後擁,極為風光,但從機械科學角度看,以人力的非輪式機械代替畜力的輪式機械,無疑是技術上的一大退步。中國古代造車技術也因此長期停滯不前,最終被來自西方的四輪機械動力驅動車輛取代。

2樓:匿名使用者

發過來我看看去給發過來我看看吧啊。

3樓:匿名使用者

《康熙字典》的車,黃帝造車,引重致遠,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為車正加馬。都是有輪的,能轉動的車。又山車,是自然之車也,山車垂釣,不揉治而自園曲。

垂釣的是農民用來捆柴草的繩車,園和曲的是牲口馱運物資的馱車和架車。又牙車,牙所載也,牙下骨之名也。牙車就是最早的車。

車的發展演變過程

汽車的發展史

4樓:瑞麗詩植髮杭州分院

二戰結束後,歐洲各國大力發展汽車,產量從戰前的80萬輛增長到了800萬輛,增長了近10倍。在這個時期,日本也迅速崛起,至80年代,產量達到1100萬輛,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這一時期的汽車技術主要向高速,方便,舒適方向發展,流線車身,前輪獨立懸架、自動變速器、全輪驅動都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

車的漢字演變過程?

5樓: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漢字的演變主要為以下過程:據目前出土文物表示,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起源於夏或夏朝之前,發展到青銅時期為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周朝時演變為大篆,後在戰國時被簡化為小篆。

秦始皇時期民間隸書成為新書體,之後規範為楷書,最後簡化成為目前通用的漢字。

汽車的演變過程之一,車是怎麼來的?

6樓:汽車之家

隨著時代的發展,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交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是您知道車是怎麼來的嗎?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車的發展史。

車的發展史

車相傳是西元前35世紀的蘇美爾人發明的,蘇美爾人是生活在西亞兩河流域南部地區的一支古老民族。蘇美爾人於西元前3000 年代率先進入了文明時期, 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古文明。話說這個蘇美爾人是非常聰明的,人類最早的象形文本「楔形文字」就是他們發明的。

撬在車出現之前,人類發明的另一種重要運輸工具是橇。也就是現在還在用的雪橇。這個東西我們都知道它有個缺點就是摩擦力太大,放在雪地上或者草地上還成,如果用在土地上就不靈了,即使用牲畜來拉也是費力的。

後來,聰明的蘇美爾人在木板底下安放圓木,以滾動代替滑動,從而大大減少了摩擦阻力。橇曾為古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中國《尚書》記載了「澤行乘輴」。

輴就是橇一類的運輸工具。

橇雖然也能節省人力,但還是不夠方便。後來人們削去橇下圓木的中間部分,成為中間細兩端粗的形狀,從而減少了執行時的摩擦阻力。再進一步的改革是分開製作,中間部分變成細長的軸,兩端部分變成圓板形的輪,雛形的車出現了。

從圓木滾子分離出軸和輪兩部分,既是橇進一步發展而形成車的過程,也是橇和車的本質區別。

早期的車還是木質輪子,雖然省力了,但是早期的道路很不好,坐車時間長了也是很不舒服的。進入20世紀,車採用橡膠輪胎和滾珠軸承,無論是速度還是舒適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的突飛猛進還得是工業革命之後,隨著蒸汽機、內燃機和電機的出現,為汽車的發展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車才逐漸發展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本期我們就聊到這裡,下期我們繼續聊車的演變,我是車talking,我們下期見。

儒家學說的發展演變過程

一 儒家思想形成 先秦 春秋 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學派。他提出以 仁 為核心的學說,主張以仁愛之心處理人際關係。在政治上把 德 禮 作為首要的統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刑殺 主張 克己復禮 維護周禮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編訂的 詩經 尚書 禮 易 春秋 是中國封...

年貨習俗的發展演變,過年習俗的演變

年貨習俗的發展演變,中國人幾千年來總把過年當做件大事。過年之前要作很多準備,要買很多東西,吃的 用的 穿的 戴的 耍的 供的 幹的 鮮的 生的 熟的,統名之日 年貨 在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對於普通百姓,年貨是一桌難得吃上一頓的好飯菜,年貨是試穿很久終於買到手的新衣服,年貨是小孩子口袋裡紅紅綠綠的水果...

「虎」字的演變過程

老虎是令人畏懼的動物。你看,最初的 虎 字畫的就是乙個張大嘴巴吼叫 有尖利爪子和花紋的老虎的威猛形象。後來才慢慢變成我們見到的 虎 字了。一 甲骨文中的 虎 字是對動物的整體描摹 虎,是食肉的猛獸,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不僅控制著整個食物鏈,而且嚴重地影響著古代先民的生存,因此,古代先民對這種猛獸十分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