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是誰發明的,指南針是誰發明的 具體到人

2022-12-15 21:41:12 字數 4911 閱讀 9781

1樓:波多爾施泰格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

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所以說它不是某乙個人發明的,是集體智慧型的結果,就像電腦和原子彈一樣。

2樓:不同的眼光

指南針的發明,沒有具體到人。

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的國家。

很早的時候,我國就有了指南針的發明。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同大自然長期鬥爭的結果,是我們祖先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結晶。

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採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

西元前600多年管仲的著作《管中》中就記載著:「上有磁石者。下有銅金」。

意思說,如果山上有磁石時,山里就藏有鐵礦。我國古地理名著《山海經》中,也曾記載「題灌山中多磁石」。《水經注》裡記載了秦國阿房宮前面,用磁石製成大門,防避有人進宮謀刺暗殺,如壞人暗披盔甲、暗藏兵器入宮,就會被門吸住而被發現,這說明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磁石的吸鐵性,並加以利用了。

在長期的生產鬥爭中,我國勞動人民進一步利用磁體的指極性,製成指示方向的機械,這就是指南針。這在《韓非子·有度篇》中和《鬼谷子》一書中都有記載。在《鬼谷子》中記載說,鄭國人到深山密林中去採集玉石時,為了不迷失方向,帶著「司南」。

這「司南」就是指南針這種機械。東漢王充在《論衡》中描述過「司南」,它象只水勺,用天然磁石磨製麵成,勺底為球面體,勺呈橢圓狀,勺柄通體漸漸縮成柱狀。為了確定方向,還配有乙個「地盤」,它是銅質或塗漆木製盤,**是平滑圓槽,形狀可能是內圓外方,框上刻劃出定向的刻度,用「幹」、「支」(即甲、乙、丙、丁……和子、醜、寅、卯……)以及八卦等表明二十四方位。

將會投於地盤**時,它的柄部就會大體停止在指南的方位上。以上可知司南是現代指南針(磁羅盤)的體型。「指南」是張衡在《東京賦》中第一次提出來的,以後經過魏晉、南北朝、隋、唐,直到宋代經過一千多年才逐漸發展起來了。

宋代傑出的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指南針發展的當時狀況作了詳盡的論述。當時在生產和科學實驗發展的推動下,特別是航海事業和外貿的興起擴大下,指南針逐步發展起來。沈括總結了勞動人民在實踐在創造的四種指南針的裝置方法。

第一種是水浮法,將磁針浮於水面進行指南,雖然比較平穩,但容易動盪不定;第二種是指甲旋定法,將磁針置於指甲上,轉動靈活,也容易滑落;第三種是碗唇旋定法,將磁針置於碗口邊上,轉動較靈活,但易滑落;第四種是縷旋法,用蠶絲將磁針懸掛起來,可達到轉動靈活而又穩定。他還記載了人工授磁方法即「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這種用人工製成磁體,是乙個巨大的進步。

此外,還曾製出過「指南魚」、「旱針」、「水針」。旱針、水針這兩種指南針,成為近代指南針(羅盤針)的基本結構原理奠定了基礎。沈括在研究指南針的過程中,還總結和發現了地磁有偏角存在。

也就是說,指南針指示的方向,「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是我國對地磁學作出的偉大貢獻。

指南針的迅速發展,對我國的航海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如宋、元、明時期,航海事業迅速發展,明初有鄭和七下西洋,經歷了30餘國,最遠曾到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聖地麥加。沿途航線均用羅盤針指明方向,而不用星辰定向了,可見我國明初指南針就廣泛應用了。

國外,特別是歐洲指南針的出現和應用比我國晚得多。大約在公元2023年,才在外國文獻裡見到有關指南針的記載。

指南針的發明,不僅對我國,對世界各國的航海事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指南針的發明,對以後創制定向裝置和推進自動化科學技術的出現,起了先導作用。

3樓:疊乘磅醃

黃帝就已經發明指南針啦!

4樓:

是我們祖先智慧型的結晶。

5樓:龍博星

風後發明了指南車,後人根據指南車發明司南,又根據司南發明指南針

6樓:印靖易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象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

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古代民間常用薄鐵葉剪裁成魚形,魚的腹部略下凹,像乙隻小船,磁化後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當時以此做為一種遊戲。東晉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這種「指南魚」。

北宋時,曾公亮在《武經總要》載有製作和使用指南魚的的方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型,置炭火中燒之,侯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於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

」這是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場使鐵片磁化。即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燒紅的鐵片內部分子處於比較活動的狀態,使鐵分子順著地球磁場方向排列,達到磁化的目的。

蘸入水中,可把這種排列較快地固定下來,而魚尾略向下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另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按沈括的說法,當時的技術人員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就能使針帶上磁性。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於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夢溪筆談》是沈括(1031—2023年)所著的有關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書中談到磁學和指南針的一些問題。他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

」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後,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磁石都有n和s兩個極,磁化時縫衣針針鋒的方位不同,則磁化後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真實的記錄了這個現象並坦白承認自己沒有做深入思考。

以期望後人能進一步**。

關於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四種方法:

1.水浮法——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面由於指甲面光滑,磁針可以旋**如,指示方向。

4.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還對四種方法做了比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點,水面容易晃動影響測量結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於摩擦力小,轉動很靈活,但容易掉落。沈括比較推重的是縷懸法,他認為這是比較理想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法。

事實上沈括指出的四種方法已經歸納了迄今為止指南針裝置的兩大體系——水針和旱針。

南宋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介紹了另一類指南魚和指南龜的製作方法。這種指南魚與《武經總要》一書記載的不一樣,是用木頭刻成魚形,有手指那麼大,木魚腹中置入一塊天然磁鐵,磁鐵的s極指向魚頭,用蠟封好後,從魚口插入一根針,就成為指南魚。將其浮於水面,魚頭指南,這也是水針的一類。

指南龜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新裝置,將一塊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龜的腹內,在木龜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對準並放置在直立於木板上的頂端尖滑的竹釘上,這樣木龜就被放置在乙個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轉的支點上了。由於支點處摩擦力很小,木龜可以自由轉動指南。當時它並沒有用於航海指向,而用於幻術。

但是這就是後來出現的旱羅盤的先聲。

指南龜發明年代不晚於2023年。木塊刻成龜型,龜腹部中心嵌以磁體,木龜安放在尖狀立拄上,靜止時首尾分指南北。

【羅盤定位】

[編輯本段]

要確定方向除了指南針之外,還需要有方位盤相配合。最初使用指南針時,可能沒有固定的方位盤,隨著測方位的需要,出現了磁針和方位盤一體的羅盤。羅盤有堪輿用的羅經盤和水羅盤、旱羅盤。

方位盤仍是二十四向,但是盤式已經由方形演變成圓形。這樣一來只要看一看磁針在方位盤上的位置,就能斷定出方位來。南宋時,曾三異在《因話錄》中記載了有關這方面的文獻:

「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這是有關羅經盤最早的文獻記載。文獻中所說的「地螺」,就是地羅,也就是羅經盤。

文獻中已經把磁偏角的知識應用到羅盤上。這種羅盤不僅有子午針(確定地磁場南北極方向的磁針),還有子午丙壬間縫針(用日影確定的地理南北極方向)這兩個方向之間的夾角,就是磁偏角。

盤面周圍刻二十四方位,內中盛水,磁針橫穿燈草,浮於水面。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地球的兩個磁極和地理的南北極只是接近,並不重合。磁針指向的是地球磁極而不是地理的南北極,這樣磁針指的就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略有偏差,這個角度就叫磁偏角。又因為地球近似球形,所以磁針指向磁極時必向下傾斜,和水平方向有乙個夾角,這個夾角稱為磁傾角。

不同地點的磁偏角和磁傾角都不相同。成書於北宋的《武經總要》在談到用地磁法製造指南針時,就注意利用了磁傾角。沈括在《夢溪筆談》談到指南針不全指南,常微偏東。

指出了磁偏角的存在。磁偏角和磁傾角的發現使指南針的指向更加準確。

指南針是誰發明的?具體到人

7樓:理科女漢子

其實指南針的發明者是誰至今依然沒有定論。根據權威史料記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因此指南針傳統上被認定為是黃帝發明的。

到了戰國時已經被改進為更方便攜帶的司南,就是教科書封面上見到盤子上放乙個勺子的那種;宋時的沈括改進了指南針(當時應該叫羅盤)並在南宋初年經阿拉伯商人傳入歐洲,然後經他們改進後在明末由日本傳回我國,形狀就是我們現在所常看到的樣子。這是乙個逐步發明改良的過程,並且中國雖是最早發明使用指南針的,但科學解釋「指南針為何能夠指南」問題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英國科學家吉爾伯特。

是不是李時珍發明的指南針,指南針是誰發明的?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 武經總要 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 指南魚 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 指南魚 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於水面!指南針談到指南針,許多人都會聯想到黃帝大戰蚩尤的故事。但是實際上故事中所提到...

指南針是中國發明的嗎,指南針是誰發明的?

指南針是 於戰國時候的司南,就是乙個磁勺子放在有刻度的光滑盤上的那個東西。指南針一般認為是北宋時期發明的,它的材料不再是磁石,而是被磁化的鋼針 或同類物品 北宋是960 1127年,也就是10 12世紀的事情,西方航海家大規模航行是在13 14世紀之後的事情了吧!所以指南針源於中國,後主要經阿拉伯人...

指南針是誰發明的 如題謝謝了,是誰發明了指南針?如題 謝謝了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 武經總要 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 指南魚 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 指南魚 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於水面!指南針 談到指南針,許多人都會聯想到黃帝大戰蚩尤的故事。但是實際上故事中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