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何的由來是什麼,姓「何」的由來?

2022-11-23 18:41:04 字數 5594 閱讀 2127

1樓:

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於韓,滅國。其後裔韓武子(另一種說法是韓武子是晉同族曲沃桓叔後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後)仕晉,封於韓原,以地為氏。

後來與趙、魏三家分晉,成為諸侯。秦始皇滅六國,韓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間,因改姓何。

2樓:仝慈

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 。何,作為姓,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因此,韓厥既是韓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源流一據《商周家族形態研究》載:何姓,「銘於商朝晚期青銅器上銘文,係商王族異姓親族的氏號」。另甲骨文卜辭有何族參加祭祀的記載。

源自少數民族中的何姓。在中國漢唐時期的西域地區,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權,原居祁連山北的昭武城,後被匈奴人打敗,西越蔥嶺,建立了康國,並日益強大起來。

源流二源自他姓改姓。《漢書·五行志》中說:東漢時有叫何苗的人,其本姓朱,後來自稱何姓全球首座民族英雄孫中山何子淵銅像落成,子孫繁衍,遂成何姓一支。

《姓譜》載:漢代兇奴單于的後裔,歸漢後有「何奈」氏,又寫作「何柰」氏。

3樓:匿名使用者

古老的姓氏,。。歷史考究也很多的

姓「何」的由來?

4樓:風紀

⒈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 何,作為姓,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因此,韓厥既是韓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 何、韓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後的有姓氏書及姓氏學者的共識。唐朝林寶的《元和姓纂》、宋代鄭焦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廣韻》、《氏族大全》、《古今姓氏書辯證》、明代的《萬姓通諳》、《氏族博考》、《姓(角崔凹)》,直至近人岑仲勉、孫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記,無不記載「何氏為韓氏」,何韓為一家。

①帝堯時代的何侯 相傳何侯是五帝之一帝堯時代的人,隱居在蒼梧山中,因他嚮往長生不老,帝堯賜他仙藥一劑,讓其投置酒中,全家族 300餘人飲之不盡,把剩餘的藥酒灑在庭院房屋上,忽見整個宅第拔地而起,徐徐公升人雲端,何氏一門無論男女少長俱人仙境。何侯成了太極仙侯。應該說,這是最早的何氏先人的記載。

出自宋代姓氏書。 ②周武王之子韓侯 《左傳》有言「邗、晉、應、韓、武之穆」,其中的「韓」,也是周武王子之一。所以《詩經》中又有「韓侯出祖」。

所以唐代為《史記》作索引的司馬貞認為是「有韓而先滅」。 ③韓武子韓萬 司馬遷在《韓世家》中明確記載,韓之先人與周王同姓,姓姬,其後人事奉晉國,「得封於韓原(今陝西省韓城縣西南),曰韓武子」。韓武子名韓萬,由此,韓萬應是何姓始祖。

④南韓後期的韓鹼 韓瑊(jiǎn 音鹼),像玉一樣的美石,或就是玉的一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尚玉、佩玉的習俗,玉有溫文爾雅的品性,是古代士大夫的象徵。因而,古代人取名很多人都用與玉有關的字。

韓瑊也不例外。 《湞陽水木記》有如下的內容:「何始初祖名鹼,為南韓後期韓王安時代,鹼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被命為公族大夫,曾與韓非一起同掌國政。

因在對待秦國的態度問題上與安不一致,只得退隱韓原。韓王安為秦劫擄,國破家亡,鹼與其妻流寓廬江,操舟為業。其後,秦始皇出遊博浪沙,被人襲擊,搜捕未果,疑是六國公子所為,就通令全國,暗訪六國之後,欲斬草除根杜絕後患。

秦吏遍布天下,密察居民姓氏。一日,一吏登上韓瑊之船,詢問姓氏,適值天氣寒冷,韓瑊指水戲稱「此為吾姓」。意以水寒喻韓。

韓、寒同音,並無隱匿之意,察訪者不悟,以為是指「河」為姓,韓瑊漫不經心地應答,查訪者信以為真。韓瑊安然無事,後得知為秦令查詢,驚駭不已,喟然長嘆:幸有上天保佑,吾家才倖免刀斧之難,「乃拜何字之賜,遂以何姓」。

韓瑊遂定居廬江,勤耕苦讀為業,家道日隆。 ⒉少數民族中的何姓 在我國漢唐時期的西域地區,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權,原居祁連山北的昭武城,後被匈奴人打敗,西越蔥嶺,建立了康國,並日益強大起來,西域的公尺、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烏那昌、穆等政權先後歸附了康國,均以昭武為姓,以示不忘其本。史稱「昭武九姓」,而「何」則是其中之一。

⒊他姓改姓 《漢書·五行志》中說:西漢時有叫何苗的人,其本姓朱,後來自稱何姓,子孫繁衍,遂成何姓一支。 安徽省廬江黃屯何姓是明代方孝孺的後代,因避家難,從江西遷到安徽,改方姓為何姓。

但該支何姓在族譜裡規定,他們生姓何,死後複姓方。這在何姓族源裡是極為特殊的一種情況。 清代何可昆纂修的浦陽《球山義門何氏宗譜》稱該支何氏一世祖何延壽,於唐大中八年自太末遷浦陽,至元末第20代懷恩,無子嗣,遂以外甥徐宗富為繼。

前此之譜,宗富之前冠以徐氏世系,另兩部《浦陽球山何氏宗譜》分別尊南宋徐誼或徐宗福為一世祖。康熙四十八年進士,山東新城人何世璂,官至侍郎巡撫,他本姓陳,七世祖隨舅氏姓何,延續下來。這種姓源又是不多見的現象。

《姓譜》載:漢代匈奴單于的後裔,歸漢後有「何奈」氏,又寫作「何柰」氏,晉代幽州牧王浚手下有位將軍就姓「何奈」名「虎」。還有「何拔」、「何居」、「何郎」、「何魯」、「何丘」等複姓。

希望採納

5樓:皇甫凌香允晗

有四種:(1)由「韓」訛音轉成,戰國時南韓被秦國所滅,其子孫逃亡到江淮一帶,當地讀「韓」如「何」,便以何為氏。(2)唐代「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

(3)改姓,西漢朱苗改為何苗,子孫以何為氏。(4)賜姓,元末吐蕃宣慰使鎖南的兒子鎖銘,入明代被賜姓何氏。

何姓的由來

姓何的**

6樓:月似當時

先秦時,何姓在山東、河南、湖南、陝西、甘肅、青海已有足跡。發源於安徽的姬姓何氏世居廬江郡,子孫繁衍,遂成望族。漢晉時期,何姓已分布於長江南北的江蘇、江西、湖北、四川,東漢時何姓已經越過武夷山進入福建,翻越南嶺進入廣東。

唐朝時二次中原南遷移民,何姓大批進入江西、浙江和福建。明末何姓始入台灣。

宋朝時期,何姓大約有66萬人,約佔全國人121的0.85%,為宋朝第二十二位姓氏。何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約佔全國何姓總人口的26%。

何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四川、江西、浙江和河南。

這四省何姓大約佔全國何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布於湖南、陝西、福建、安徽,這四省的何姓又集中了20%。全國形成了以川湘、贛浙、豫皖為中心的三大塊何姓聚集地。而華北、兩廣地區是當時何姓人口最稀少的地區。

擴充套件資料

何氏乙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八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一千六百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強,族人遍布全國各地,在分布上呈現南多北少的格局。

當代何姓的人口已達到1300多萬,為全國第十八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06%。自宋朝至今2023年中何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公升的態勢。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其次分布於河南、貴州、廣西、安徽、湖北,這六省又集中了26%。四川為當代何姓第一大省,居住了何姓總人口的18%。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分水嶺,長江以北少何姓、長江以南多何姓的局面。

尤以四川東北和廣東東南是何姓高聚集區。

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間,何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區別,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有一定的回遷,向西和南部地區的回遷十分強勁,這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

何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粵桂湘、雲貴川渝、湖北西南、江西西:部和南部、陝甘南端、青海東部、新疆喀什地區,何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

2%以上,有的達到3%以上,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4.7%,居住了大約56%的何姓人群。

姓氏何的由來?

7樓:明月侃武俠

何姓起源於韓姓,而韓姓**於姬姓,姬姓又**於黃帝,所以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黃帝應該是何姓的始祖。

黃帝後代的一支姬姓建立了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周成王弟弟的後人被分封到韓原(現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與稷山一帶),世稱「韓武子」,名韓萬,他的三世孫名韓厥,按照周王朝的冊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後代才是真正的韓姓,因此,韓厥該是韓姓始祖。

到了西元前230年,也就是韓王安在位的第九個年頭,南韓被秦國所滅,子孫們散落到全國各地,因為「韓」、「何」諧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變,隨著歷 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久而久之,人們就逐漸地把「韓」讀 成了「何」。

參考資料中國姓氏起源及分布.光明網[引用時間2018-4-10]

8樓:靠譜的星爺

何姓**

⒈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

何,作為姓,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因此,韓厥既是韓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 何、韓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後的有姓氏書及姓氏學者的共識。唐朝林寶的《元和姓纂》、宋代鄭焦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廣韻》、《氏族大全》、《古今姓氏書辯證》、明代的《萬姓通諳》、《氏族博考》、《姓(角崔凹)》,直至近人岑仲勉、孫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記,無不記載「何氏為韓氏」,何韓為一家。

⒉少數民族中的何姓

在我國漢唐時期的西域地區,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權,原居祁連山北的昭武城,後被匈奴人打敗,西越蔥嶺,建立了康國,並日益強大起來,西域的公尺、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烏那昌、穆等政權先後歸附了康國,均以昭武為姓,以示不忘其本。史稱「昭武九姓」,而「何」則是其中之一。

南朝梁代和後來的隋朝就有幾位來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一是何細胡,梁代西域人,通商人蜀,定居郫縣(今四川郫縣),事武陵王紀,主知金帛,因致巨富,號為「四川大賈」。二是何妥,隋朝人,說是何細胡之子,字棲風,少機警,有才名,隋初累官國子祭酒,著有《周易講疏》、《孝經義疏》等文集。

三是何稠,隋人,何妥的侄兒,字桂林,少有才思,隋開皇年間官至太府丞。他博覽典籍,多識舊物,製作絕巧。隋遼東之役,宇文愷渡遼水造橋不成,何稠造橋兩日而就,又築行殿,令高麗人驚為神功。

9樓:施遠板嬋

張、王、李、趙、錢、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這些姓氏是如何產生的呢?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

1)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國名為氏。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

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後代便姓蘇。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4)以鄉、亭之名為氏。這類情況不多,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5)以居住地為姓。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裡、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性傳世。

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7)以次第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

但也有例外。魯莊公之弟莊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8)以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丹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

9)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

11)以諡號為氏。

12)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秦姓由來與故事?姓秦的由來?

秦性的由來主要是三秦大地,一些亡國無家的人為了紀念祖先,使用秦字作為姓氏,秦姓自宋朝之後起名字 不用檜。秦姓的 1 源自嬴姓 周孝王分封伯益的後裔非子於秦亭,建立秦國,傳至子嬰降漢,國亡,支庶以秦為氏。2 源自姬姓 周文王後代魯國侯伯禽裔孫的封地秦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3 出自外夷 出自古代大秦人 ...

百家姓中韋姓的由來是什麼韋姓氏的由來

對於韋姓,最常見的說法就是出自韓姓,相傳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 韓 字的半邊 韋 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而另一種說法是出自彭姓。據有關文獻所載,夏朝中興少康當政時,封大彭氏的別孫為涿韋,涿韋國又稱韋國,商時稱韋伯,周襄王時始失國,遷居...

薛姓的由來

一 姓氏源流 薛 xu 姓源出有三 1 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之後,以國名為氏。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一支叫禺陽的,被封於任地 約今山東省濟寧 得任姓。據 新唐書 宰相世系表 和 通志 氏族略 等所載,黃帝之子禺陽封於任,其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其於薛國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