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佛大乘經典在哪講的,大乘佛教的主要經典

2022-11-08 20:21:54 字數 5251 閱讀 2113

1樓:匿名使用者

大約2023年前,那時印度本身也有很多修行人,多是欲修行到天道的,善根成熟。佛陀講經說法49年,透徹講述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讓眾生深信因果,明心見性,了脫生死,出離輪迴。

大乘佛法真的是釋迦牟尼傳下來的嗎?如果真是,那為什麼小乘的人會不承認呢?有什麼歷史原因嗎?

2樓:黎明的殤痛

是釋迦牟尼傳下的佛法中存在大乘、小乘佛法的思想,所以是釋迦牟尼傳下的佛法。

因為很多印度佛經中都記載了 釋尊 在世時講大乘法會,一些聲聞無法理解信受甚至中途退出的記錄(如《法華經》)。而從近年一些學者的研究則表明,大乘教法在阿育王時代就已有所流行並與小乘教法開始分化。

近代出土的阿育王石刻文等中,也處處顯示出大乘信仰與理念。如強調慈悲與平等,提倡不食肉主義,戒殺放生,慈悲為本,強調慈航普度的菩薩行行願,強調不分出身、貴賤、種族、國家的眾生性智平等,乃至眾生均可往生極樂國土。

不同的佛教理念會相互傾軋,故一種理念會從根本上否定另一種理念。所以,小乘佛教並不會承認大乘佛法是由釋尊闡發。

在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逝世後,佛教內部由於對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有不同的理解和闡發,先後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派別。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時期的先後,可歸納為大乘和小乘兩大基本派別。

小乘佛教總的傾向是「法有我無」,即只否定人我的實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實在性。而大乘佛教則不僅主張人無我,而且認為法無我,即同時否定法我的實在性。

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一切法都存在於認識之中,認識無非是心意識的分別作用,因此整個宇宙除了各種不同的認識外,再沒有什麼實體了,因此叫做「萬法唯識」。公元七世紀後,印度佛教開始走向衰微,密教(後期大乘)代之而起,已無重要義理可言了。

3樓:引經據典正法

《華嚴經》裡面說,當時佛在世的時候,小乘人就侷限於乙個小的範圍,所以佛很少給他們講有他方世界、有十方諸佛。

為什麼不對小乘人講?他們不能接受,所以佛給這些人只說娑婆世界。一直到今天,泰國這些小乘國家,他們認為佛只有一尊,釋迦牟尼佛。

除釋迦牟尼佛之外,他不承認有他方彿,更不承認人修行能成佛。他們認為修行最多只能成阿羅漢,而不能成佛。其實佛在大經裡面給我們說明,他這是多生多劫的習氣,所以這個不是偶然的。

像我們中國人,說到他方諸佛、他方世界,我們能夠接受,這也不是乙個容易事情!

正如同現在這個社會上有許多人,跟他講這些鬼神,有的人相信,有些人決定不相信,根本就不可能叫他相信,這也是與過去生中的因緣有密切的關係。

這一類小乘人,多生多劫都沒有接觸過大乘佛法,也沒有參加過菩薩的大會(就是大乘的法會)。為什麼他們不參加大乘的大會?因為這些人,他久遠劫來從來不讚嘆諸佛菩薩,他沒有一點敬意。

諸佛菩薩對他們雖然大慈大悲,因為他根性沒成熟,暫時把他放在一邊,就不去理他了。為什麼佛菩薩不用大乘法接引他?諸位要曉得,他遇到大乘法,不但不讚嘆,他還要毀謗,毀謗就造罪業。

佛菩薩大慈大悲,避免他造作惡業,因此就不給他說十方佛,也不跟他講大乘佛法。佛菩薩是不是不理他呢?不是的,佛菩薩應化在他們那一群當中,應以小乘而得度者,佛菩薩就現小乘身而度脫之,這才看出佛菩薩真正的慈悲。

佛菩薩是天天在度眾生,度眾生的事沒有一天終止過,佛菩薩的大慈大悲,不是我們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諸佛菩薩天天度眾生,他心地清淨,不著我相,不著眾生相,也不執著度眾生的功德相,所以他清淨!他心清淨,這就是他自己的自受用。

他自己的享受,無比的清淨,自己享受當中,又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這叫大慈大悲,叫他受用。

大慈大悲不妨礙自己的清淨,自己清淨又不妨礙去度一切眾生,這個境界就是《華嚴》裡面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小乘人不了解這個真相,所以他有障礙,他說:「我一切事情都不做,我就清淨;我去度眾生,去幫助別人,那我就煩惱,就不清淨了。」小乘人是把這兩樁事情對立成兩種不同的境界,因此他不肯發心幫助人。

大乘菩薩曉得自他不二,所以「度即無度,無度即度」。無度是講自己,度是講幫助別人,他曉得是一不是二。

這兩句話要細細去體會,千萬不能把意思會錯了!「度而無度,無度而度」,那我就不度,我不度就是度!那你就錯了!

如果把這個公式再套一下,你每天吃飯,吃即不吃,不吃即吃,那你不吃,看看你行不行?不行。你還沒有到這個境界!

大小乘,他們概念不相同,意識形態不一樣。小乘人心量窄狹,沒有大乘人心胸開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根性。

小乘人不曉得五蘊是空的,這是他的病根;如果他知道五蘊也是空,法空他就證得了。

大乘菩薩比他聰明,曉得人我空,法我還是空的,「我」不可以執著,「法」也不可以執著。《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

為什麼佛法要捨?其實哪有佛法,佛之所以說他一生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句法,是有道理的!

何以沒有說法呢?因為佛所說的都是眾生問的,眾生有什麼疑問,問他了,佛給他解答。

正如同眾生有病,佛法是藥,藥從**來的?藥從病來的,如果沒有病,諸位想想,**有藥呢?所謂藥是從病那裡建立的,病沒有了,藥也沒有了。

眾生因為迷,佛才說法開悟他,悟了以後,佛法也沒有了。如果悟了以後還執著法,又迷了,迷在法裡頭,所以眾生很難開悟,總是執著。

佛給你講,世間法是六道輪迴的生死法,叫你要捨掉,你捨掉了,捨掉怎樣呢?執著佛法。

殊不知執著佛法還是個生死法,為什麼?佛是叫你破執著,不是叫你另外去換乙個執著!換乙個執著,換乙個物件,那有什麼用處?

譬如佛說貪是煩惱,叫你不要貪愛世間五欲六塵,好了,你不貪了,結果怎樣?貪佛法!貪心沒變,只是換個物件而已。

貪心在六道裡面是餓鬼道的業因,你貪愛佛法,將來還是墮餓鬼。墮餓鬼,並不是講你貪愛物件去墮的,是說你那個貪心重去墮的,不管你什麼物件!

你貪惡法,在餓鬼裡頭是很苦的無財鬼;你貪佛法,佛法是善法,你在餓鬼裡頭是多財鬼,你還是個鬼。

佛是叫你斷貪心,不是叫你換貪的物件,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世間法我們要捨,佛法也要舍,世間法不能貪愛,佛法也不能貪愛,我們心才能清淨,我們念佛才能到一心不亂。

有一絲毫貪婪,就是一心的障礙,你念佛要想念到一心就不容易,甚至想到功夫成片都很難。

我常常跟諸位說,在我們修學這麼多年的過程中,自己深深體驗到,功夫不能成熟就是這些障礙沒有去除乾淨。

因此,在無量法門裡面只能取一門,如果取太多,你就是貪得太多,不容易舍!我只取一樣,舍起來容易。太多了,舍這個掛念那個,舍那個又掛念這個,麻煩可大了!

法門只能修乙個,對於其餘的法門,我們讚嘆,決無毀謗。

家說那個法門好,我已經選這個,我還是這個路子走到底,絕對不變心!那個法門好,我讚嘆,你們去學,我恭敬,我敬仰;我還是學我這個,決定不改變。你這一生決定成功!

凡是見異思遷都是大病,幾時才能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更不可能。專精於一門,他心定了。見異思遷的人,心不定,心不定就是生死凡夫;心要是定下來,就有出頭的日子。

我執容易破,法執不容易破!小乘人是用甚深的定功破我執,可是他不願意往生,這個損失太大了!

佛告訴我們,世界實實在在是無量無邊!小乘人不曉得有他方世界,他不曉得有十方諸佛。

《華嚴》、《圓覺》裡面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沒錯,確實是本來佛!佛法令人尊敬的地方,就是它真正平等!

大乘跟小乘宇宙觀、人生觀都不相同,因此修行證果有很大的差異!

究竟大乘佛法是否佛所說?

4樓:抗修筠

你好!知道你的煩惱,我能體會,佛總是應機說法,因此往往一種說法不同經典說法不一,對於尚未得到正法眼淨的我們,的確會產生疑惑。不僅你有疑惑,一千五百年前的唐玄奘法師也有此疑惑,所以他要為眾生西天求取真經,經歷千辛萬苦、九磨十難、種種不可言喻的各種苦難,從印度有名的那爛陀寺取回大乘佛法三藏。

其實不只是他乙個人,不只有多少僧人曾踏上絲綢之路,為渴望正法的眾生請命,有首詩寫得好:

晉宋梁齊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若不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其實,最終徹底解脫了玄奘法師疑惑的煩惱心的一部經論就是彌勒菩薩著的一百卷《瑜伽師地論》,這部論的序言就寫到著論的因緣有兩個:一是為了破除一切外道的邪論,二是消除佛教徒的疑惑,使他們樹立對佛法的聞思慧。這部經論涵蓋了佛法的方方面面的抉擇智,是一部佛法的智慧型寶典。

只有自己努力深入經論才能解除自己的疑惑,如果沒有時間作深入研究的話,建議你聽聽如昆法師的《瑜伽師地論》講記,一定會受益匪淺。

大乘佛教的主要經典

5樓:秒懂百科

《大般若經》: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般若類經典的彙編

6樓:煩惱vs菩提

「大乘」的經典都是偽經。佛教真經在南傳上座部。

釋迦牟尼佛生前有沒有講過阿彌陀佛的存在?為什麼南傳佛教說沒有。

7樓:菩提老鼠

釋迦牟尼開示阿彌陀佛,是在大乘佛教經典中。

南傳佛教只認可阿含經典,自然認為沒有阿彌陀佛

8樓:小林科學

當然說過啊,佛說:去此世界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南傳佛教屬小乘教派,當時沒有根器聽取大乘佛法,佛講大乘法華經時有五千比丘退席,因此小乘佛法中無淨土記載,因為他們當時聽不懂逃課了。

9樓:魑魅魍魎

南傳的小乘佛教雖然沒有提到阿彌陀佛,但是也只是說我們這個世界只有釋迦牟尼一尊佛化現,而且也說過他方世界也有佛,也提到了菩薩的存在,但是現在隨著佛教三乘(金剛乘密宗,大乘顯宗,小乘阿含宗)的融合,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勢至菩薩地藏菩薩也已經是小乘佛教地區的主要信仰,金剛杵和金剛撅也出現在了泰國等僧人的降魔滅邪的法器中。

大乘經典與小乘經典有什麼區別?

10樓:聽風之小豬

在對於佛陀釋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經典一般把他看做是乙個教主、導師,是乙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經典則把釋迦看做是乙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在修持方法上,小乘經典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禪定而獲得智慧型)、「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經典則除了「三學」、「八正道」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

小乘經典一般主張「我空法有」,即否定個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但對客觀世界的否定卻不徹底,部分小乘經典派別則通過「分析」的方法來否定客觀事物,實際上卻承認事物的基本組成因素「極微」的存在,帶有唯物思想傾向。大乘經典則通通常主張「人法兩空」,既否定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也否定客觀事物的存在,他們認為關於客觀事物「空」的認識並不是通過「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緣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質實體,因而是「空」。

在修行目標上,小乘經典把證得「阿羅漢」果作為修行的最高目標。而大乘經典則以「普渡眾生」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為最高的修行目標。

佛教戒律中的大乘戒是什麼,佛教戒律大乘戒中的十條重戒分別是什麼

大乘戒又稱菩薩戒,分為重戒和輕戒兩部分。重戒有十條,為十重戒。犯十重禁戒者要受開除僧籍的重處。輕戒有四十八條,稱四十八輕戒,它分為攝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兩種。佛教戒律大乘戒中的十條重戒分別是什麼?這十條是 殺戒 盜戒 淫戒 妄語戒 酤酒 賣酒 戒 說四眾過戒 自讚毀他戒 慳惜加毀戒 即吝嗇財法,不肯施...

有哪些上座部佛教不承認大乘經典的證據

據我所知,沒有任何一位公認的上座部證果聖者攻擊過大乘經典,大家都埋頭搞自己的修行,供養佛法,保持上座部佛法的純粹,沒空搞這些。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區別 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相同點是什麼?麻煩詳細些。大乘佛教和上bai座部佛教的相du同點 佛陀是我們 唯一zhi的導師 我們都皈依佛陀dao 佛法和...

佛教講的意根是什麼啊大乘佛教認為意識是從第七識意根,而小乘佛教認為意識是從心所依處心臟產生的,如何理解?

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這就是佛教經典裡說的六根。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根者能生之義,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幹,識依根而生,有六根則能生六識,亦復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識,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識,並不能生耳鼻等識,餘可類推。一眼根謂眼能於色境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