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的人口數量不變,體積變得和太陽一樣,會怎麼樣

2022-10-25 07:14:11 字數 4730 閱讀 8719

1樓:情感傾聽向陽老師

如果那樣的話,地球會有使用不完的資源,人類不用為資源發愁。人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2樓:小苗終長成大樹

首先,體積的變大代表著質量的增加,引力的增加,引力不說,就說太陽33萬倍地球質量,理論值2.4萬個地球質量的星體就會向恆星進化。在巨大質量下,內部壓力溫度都是非常極端的,核聚變誕生。

3樓:小九七

如果地球的體積變的和太陽一樣大,那麼人類就會被地球的引力給壓在原地,動彈不得,地球就不是乙個適合生存的地方了。

地球的體積和太陽一樣大會不會變成恆星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會。因為地球的內部結構和太陽的完全不同。

地球就是向太陽一樣大也只能是行星,它可能會會擴大自己的執行軌道,和太陽的引力對抗爭奪,太陽還發光的恆星(又稱中子星)。

有沒有體積和太陽一樣大的行星?有人說不可能,因為如果體積和太陽一樣大在巨大的引力下內部會發生核聚變

5樓:新手水貨獵人

其實您自己的分析已經給出答案了。簡單的說,兩者都對,因為答案和化學組成有關。說不能的那種假設了恆星的化學組成和現在宇宙的(或者說太陽的)化學組成相同;後一派存在理論上的可能,但也只存在理論上,說難聽點也可以叫抬槓。

下面是的介紹,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不過在分析之前先插一句,相比於體積,星體的質量是乙個更關鍵的量,因為同一顆恆星在演化到不同階段時(我們可以認為其質量近似不變)體積會差很多。所以在下面的分析中,我將和太陽一樣「大」等效為和太陽質量相同,而不是題主說的體積相同,這樣比較好處理。

另外也將行星的定義簡化一點,不考慮什麼繞主星旋轉,清空軌道之類的要求,就直接是沒有點燃核聚變的星體全都當成行星好了,這樣也比較好處理。

這個題目簡化一下,就是多大一團物質能夠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並最終在核心點燃核聚變,變成一顆恆星。這個「臨界質量」具體是多大,實際上是和物質的組成比例有關的,所以題主給出的兩派觀點都有其合理性。

我們知道,恆星以核聚變為能源,而最基礎的核聚變就是四個氫原子變成乙個氦原子。這個反應說起來簡單,但細分下來也有兩種主要的但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其一稱為pp鏈,其二稱為碳氮氧迴圈。

兩個具體的過程就不說了,但是pp鏈的過程相對簡單,需要的溫度和壓強也更高;cno迴圈的效率更高,且不需要「那麼」高的溫度,但需要碳氮氧三種原子的參與。在早期宇宙中,只有氫氦和極少量的鋰,所以cno迴圈是不可能發生的。因而,第一代恆星的質量都大的嚇人(幾百甚至幾千倍的太陽質量),不然它不足以產生足夠的壓力和溫度點燃pp鏈的核聚變反應。

如果那時有乙個和太陽一樣重的星體,那它肯定無法點燃核聚變,按照我們剛才的想法,它是一顆行星無誤。

然而宇宙演化到現在,元素的種類已經非常豐富了,cno迴圈很容易發生,所以恆星的個頭都不是特別大。事實上,按照太陽的化學組成,只要其十分之一的質量就可以點燃核反應發生聚變,這也是第一派觀點的**。

當然上面的分析都只關注在氫原子聚變成氦原子上。如果氫原子耗盡了,那麼恆星的能量**將是氦的「燃燒」,即氦原子的聚變。氦原子聚變的要求比氫原子高的多,所以太陽那麼重的天體如果主要由氦以及其他更重的元素組成,那也無法點燃聚變,所以也是一顆行星。

從這點上來說,第二派觀點也有合理性。但是這樣的假設比較坑,目前天文上沒有觀測到這樣的目標,所以是比較「抬槓」的說法,只存在理論上的正確性。

希望對你有幫助。

6樓:擁抱千年

完全有可能的,不過目前發現的最大行星只比木星大些:

據美國**報道,這個新發現的行星被科學家命名為「tres-4」,在距離地球約1435光年外的太空圍繞一顆恆星轉動。它的直徑估計是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1.7倍,表面溫度高達1327攝氏度,是一 顆主要由氫氣組成的巨大球體。

由於行星不像恆星,能發出巨大能量,方便射電望遠鏡及光學望遠鏡捕捉探測研究,目前的科學手段無法探知眾多遙遠的行星資料。但並不代表沒有,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一但行星達到某一質量或體積就一定會變成恆星。所以就存在多種可能了。

假如太陽扔到水槽裡(水的體積和銀河系一樣大)。太陽會滅掉麼?會漂起來嗎

7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是依靠引力集聚在一起的巨大的氣體球,其表面溫度約5700度,中心溫度約1500萬度。

如果把太陽扔到水裡,太陽不會熄滅,仍然會繼續發生氫聚變反應。在近6000度的溫度下,水會先變成蒸汽,然後迅速分解為氫和氧,並被電離,同時被太陽引力吸收進去。

太陽的平均密度為1.4g/cm^3,太陽會沉到水中。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8樓:真心話啊

公**是太陽的引力導致地球必須繞著太陽轉,公轉的離心力和太陽的引力平衡,使得地球不會落到太陽上燒毀。由於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的地球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

自**這和天體的形成過程有關。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

地球存在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平均角速度為每小時轉動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每秒465公尺。天空中各種天體東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

地球自轉的週期性變化主要包括周年週期的變化,月週期、半月週期變化以及近週日和半週日週期的變化。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

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9樓:斌哥想說

力並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只能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或產生加速度。在合外力為零的情況下,物體總是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就是牛一定律的內容,又叫做慣性定律。

自宇宙大**開始,萬物就一直處在運動中,運動是絕對的。

地球以近似橢圓形的軌道繞太陽公轉。地球之所以會繞著太陽公轉,主要還是萬有引力的作用。如果沒有引力,地球太陽也不會存在。

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會使時空彎曲,質量越大的物體對時空影響越大,因此小質量的物體就會繞著大質量的物體旋轉。地球繞太陽公轉,月球繞地球公轉都是這個道理。

地球之所以不會落到太陽上,是因為地球公轉的離心力與太陽的引力一直處於平衡狀態,因此才會以固定的軌道繞太陽公轉。

地球自轉也與萬有引力有關,宇宙中一切的天體都存在自轉,太陽也有自轉。天體為什麼會有自轉,一般理論認為,這與天體的形成過程有關。太陽系是由星雲形成的,星雲的主要成分就是各種稀薄氣體及塵埃。

星雲的密度分布並不均勻,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就比較強,在引力的作用下,星雲開始收縮,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了太陽。太陽周圍殘餘的塵埃則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八大行星及其它小天體。

由於收縮之前的物質不可能絕對沒有運動,而這些運動相對於收縮的中心,總角動量之和不可能完全等於零。那麼根據角動量守恆定律可知,最後形成的天體的總角動量也不可能完全等於零,因此它就必須有自轉。地球的自轉就是這麼產生的。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地球的公轉與自轉並非一成不變的,不過這些變化都很微小,一般都是速度變化。在未來50億年之內,地球肯定不會停轉的,大家可以安心玩手機。

10樓:簡單

原因在**?

我來答 檢視全部11個回答

真心話啊

11樓:博瑞商

地球之所以24小時自轉一周,是因為它在以每小時10萬多公里的速度繞日公轉,且途中遇到太陽風的側面推力,使高空產生等離子西風環流,高空西風又推動地面西風和向東湧的洋流,進而推動地球自西向東旋轉。

12樓:花謝無語

太陽系的幾乎所有天體包括小行星都自轉,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則的規律自轉,所有或者說絕大多數天體的公轉也都是右手定則。為什麼呢?太陽系的前身是一團密雲,受某種力量驅使,使它彼此相吸,這個吸積過程,使密度稀的逐漸變大,這就加速了吸積過程。

原始太陽星雲中的質點最初處在混飩狀,橫衝直闖,逐漸把無序狀態變成有序狀態,一方面,向心吸積聚變為太陽,另外,就使得這團氣體逐漸向扁平狀發展,發展的過程中,勢能變成動能,最終整個轉起來了。開始轉時,有這麼轉的,有那麼轉的,在某乙個方向占上風之後,都變成了乙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現在發現的右手定則,也許有其他太陽系是左手定則,但在我們這個太陽系是右手定則。地球自轉的能量**就是由物質勢能最後變成動能所致,最終是地球一方面公轉,一方面自轉。

而在宇宙中,摩擦力幾乎不存在,所以,一運動如果沒有外力來制止,它就會永遠的運動下去。(也就是慣性)

13樓:匿名使用者

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轉和公轉,其能量**於宇宙大**.

潮汐(包括固體潮)摩擦可使各星球的轉動能量消耗,使自轉和公轉減速,直至停止.這時宇宙膨脹也停止並開始收縮,時間開始倒流.

例如:太陽系所有行星停止公轉後,都將撞向太陽.

下面有個地球自轉的成因,可以把它應用到任何星球.

有乙個很權威的理論是這樣解釋地球自轉和地軸傾斜的:

地球的早期只是一顆小行星,靠引力不斷俘獲外來天體壯大自己,而外來天體都是在相對地球高速運動的,所以俘獲的過程就是劇烈碰撞.碰撞有正撞和側撞,最大的一次撞擊發生在45億年前,一顆很大的小行星從側面撞擊了地球,使地球旋轉起來,撞出去的物質和小行星形成了月亮,撞擊留下的大坑形成了海洋.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就會搖擺不定,甚至顛倒.月球的引力是地球自轉軸最好的穩定器,它使地軸指向北極星附近,並使地軸與公轉平面保持66度34分.使地球一年有了四季.

初始時地球自轉很快,一天只有5小時,是潮汐摩擦的減速作用成了一天24小時.這就是地球月亮形成的故事.

所以,是慣性使它繼續旋轉,萬有引力引起的潮汐摩擦使它慢慢減速.

萬姓人口數量,滕姓人口數量

萬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八十六位,在台灣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源出於姬姓。源自春秋時期的畢萬。畢萬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的後代,在晉國作大夫,幫助晉獻公治理國事,又因為有戰功,就被封在魏國舊地 今山西芮城北 為諸候國君主。他的後代很昌盛,有一支以萬字做姓,世代相傳。有傳說周武王 以萬人而服天...

宮姓的人口數量

截止2020年3月,宮姓大約在45萬人左右。宮姓,中國姓氏之一,部分源於姬姓,部分得姓始祖為春秋時期宮之奇。史載,武王姬發克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諸侯時,封同一曾祖的族侄仲為虞君,是為虞仲。又封虞仲之子為 宮 tong,音 同 國之君,宮國傳數世即為晉國所滅。宮之奇原姓姬,名之奇,又名奇,是宮阝國後世...

河南迴民人口數量

建國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河南迴族人口呈現新特色,與其他民族相比較,在人口數量 質量和結構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 人口數量和增長速度 從河南的回族人口總量看,明顯地呈現兩大特點。人口基數大。據統計,1949年河南民族人口總數為345 611,而回族人口占328 919,1952年略有下降至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