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哪些,建安七子的作品有哪些?

2022-10-22 10:17:24 字數 6611 閱讀 2703

1樓:高樓居士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建安時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

2樓:心若浮雲浪江湖

建安時期的七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阮 、應 、徐幹、劉楨、王粲。

3樓:匿名使用者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建安七子的作品有哪些?

建安七子指哪幾人?

4樓:三楊開泰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優秀作者。

5樓:霧裡探花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分別是哪七個人?

6樓:木木木子丶李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1、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

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其散文鋒利簡潔,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2、陳琳

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3、王粲

4、徐幹

字偉長,漢末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詩、辭賦、政論著稱。代表作:《中論》《答劉楨》《玄猿賦》。其著作《中論》,對歷代統治者和文學者影響深遠。

5、阮瑀

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市尉氏縣)人,漢魏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當時軍國書檄文本,多為阮瑀與陳琳所擬。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年輕時曾受學於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

6、應瑒 [yáng]

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應瑒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後轉為平原侯庶子。

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應瑒為將軍府文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應瑒卒於疫疾。

7、劉楨

字公幹,東漢末年東平寧陽(今山東寧陽縣泗店鎮古城村)人,東漢名士。其祖父劉梁,官至尚書令,其人博學有才,警悟辯捷,以文學見貴。建安二十二年 (217),劉楨與陳琳、徐幹、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4卷,《毛詩義問》10卷,皆已佚。明代張溥輯有《劉公幹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1、嵇(jī)康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家、文學家。

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

2、阮籍

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

竹林七賢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八十二首》、《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3、山濤

字巨源。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

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准。太康三年(282年),公升為司徒,以老病歸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諡號「康」。

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袁巨集在《名士傳》中稱山濤等七人為「竹林名士」。

4、向秀

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陟)人。竹林七賢之一。向秀雅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隱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司馬昭害死後,向秀應本郡的郡上計到洛陽,受司馬昭接見,後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5、劉伶

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並稱為「竹林七賢」。劉伶現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頌》 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動的反映了魏晉名士崇尚玄虛、消極頹廢的心態,也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蔑視及對自然的嚮往, 後世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6、王戎

字濬衝。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諸葛村)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長於清談,以精闢的品評與識鑑而著稱。最初襲父爵貞陵亭侯,被司馬昭闢為掾屬。

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將軍。後參與晉滅吳之戰,吳國平定後,因功進封安豐縣侯。在荊州拉攏士人,頗有成效。

7、阮咸

字仲容,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南)人。 魏晉時期名士。阮籍之侄,與阮籍並稱為「大小阮」;又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並稱為「竹林七賢」。

阮咸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時號「妙達八音」,有「神解」之譽 。存世的作品有《律議》、《與姑書》。「阮咸」這一樂器也是因其得名。

建安七子分別是誰?

7樓:暴走少女

建安七子分別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獲得了安定、富貴的生活。

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故而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今河北臨漳縣西)中,又號「鄴中七子」。

他們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建安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

8樓:最後線索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間(196年——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曹丕在《典論·**》中評述當世文人,特別標舉了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稱為「七子」。七人都是建安時代比較重要的文學家。

其中除孔融的情況較為特別,其餘六人都依附於曹操。他們與曹丕、曹植兄弟有密切的文學交往,形成乙個文學集團,在其他一些傑出作者的參與下,共同開創了建安文學的興盛局面。

1、孔融:居七子之首,文才甚豐,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如《薦禰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雜詩》等。

2、陳琳:曾為曹操掌管書記,善寫軍國書檄,最著名的是《為袁紹檄豫州文》。詩歌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

3、王粲:文學成就最高,前人常將其與曹植並稱。《七哀詩》、《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

4、徐幹:以賦見稱,主要著作是《中論》。

5、阮瑀:曾為曹操掌管書記,善寫軍國書檄。詩有《駕出北郭門行》。

6、應瑒:擅長作賦,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

7、劉楨:以五言詩著名,《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

9樓:匿名使用者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期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才有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

故爾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今邯鄲臨漳)中,又號「鄴中七子」。

10樓:

建安七子之首是誰?建安七子之首身份揭秘

11樓:佔雅苼

建安七子有: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其中「王粲」的成就最高,被譽為「七子之冠冕」。

12樓:熊熊安禎

應場 王粲 劉楨 阮瑀 徐幹 陳琳 孔融

13樓:房驪桖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應瑒,劉楨。

14樓:植雅惠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個貨

15樓:秋雨溟蒙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希望能幫到你哦

建安七子是誰

16樓:易書科技

建安時期的著名作家,除「三曹」以外,還有孔融、陳琳、王粲、徐斡、阮瑀、應場、劉楨等七人,世稱「建安七子」。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中,又號「鄴中七子。」「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

孔融(153~208),字文舉,漢末魯國人,孔子的二十世孫,建安七子之首。因曾出任北海(東漢郡國名)相頗有政聲,時人又稱他為「孔北海」。現存詩歌5首。

陳琳(?~217),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江都)人,《飲馬長城窟》為他的詩歌代表作。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詩》和《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

徐幹(171~217),字偉長,北海(今山東濰坊市)人。主要著作是《中論》。

阮璃(?~212),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

應場(?~217),字德璉,汝南(今河南汝南縣東南)人。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音調悲切。

劉楨(?~217),字公幹,東平(今山東東平縣)人。今存詩15首,《贈從弟》三首為其代表作。

17樓:諫幼儀羿邃

「建安七子」指漢末建安年間頗有代表性的七位文人: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應瑒和劉楨。因曹丕在《典論·**》中曾七人並舉,故以此名稱之.孔

融(153--208),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孫。好學有異才。漢獻帝時任北海(山東境內)相,世稱孔北海。

曹操時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職。性格剛正,為人恃才負氣,後因屢次觸怒曹操,在政治上與曹對抗被殺。所作散文詞藻華美,議論尖銳,筆調犀利簡潔,以氣盛見長。

如《薦禰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其詩流傳不多,代表作有《臨終詩》,抒寫忠悃孤憤之情。陳琳

(?--217),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江都縣)人。曾為何進主簿,後依袁紹掌書記。

紹敗之後,又歸附曹操,任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草擬書檄公文,後為門下督。擅長撰寫章表書檄,所作甚多,與阮禹齊名。代表作如詩伐曹操的《為袁紹檄豫州》,運用駢偶句式,鋪張揚厲。

亦長於寫詩,其詩僅存四首。其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以樂府舊題寫人民勞役之痛苦,詩風樸實、生動,富有民歌特色,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的同情,為後世詩評家所稱道。王粲

(177--217),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西南)人。出身大家,童年時得到蔡邕的賞識,被稱為"有異才"。17歲時因戰亂避難荊州,依附劉表,不得重用。

後歸附曹操,任承相掾,後轉遷軍謀祭酒,位至魏國侍中。在"七子"中,其文學成就最高,被劉勰稱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龍·才略》)。其詩賦感時傷亂,激昂慷慨,情調悲涼。

詩作如《七哀詩》,描寫了軍閥混戰所造成的悲慘景象,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的深切同情。《登樓賦》抒寫懷鄉之情與懷才不遇的沉痛,感情真摯感人,是古代抒情小賦的名篇。徐幹

(177--217),字偉長,北海(今山東昌樂)人。曾任曹操司空軍謀祭酒掾屬,後官至五官中郎將文學。蔑視官祿,著書自娛,所作《中論》,為時人所推重。

又善辭賦,能詩。詩代表作《室思》六章,抒寫女子對丈夫的哀婉情思,真摯動人,對後世閨怨詩頗有影響。原詩文集已佚。

阮禹(約165--212),字元瑜,陳留尉氏(今屬河南尉氏縣)人。少時曾從蔡邕學習,後為曹操司空軍謀祭酒,與陳琳共同掌管記室,草擬軍國檄書,又轉為倉曹掾屬。能詩善文。

散文《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詩歌以《駕出北郭門行》為代表,寫後母虐待孤兒,有一定進步意義,其風格很接近漢樂府古辭。在建安七子中,他的詩比較淒涼低沉。

應瑒(?--217),字德璉,汝南南頓(今河南項城)人。應劭之侄,曾為曹操丞相掾屬,轉任平原侯庶子,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

與弟應璩、侄應貞皆以文章稱世。曹丕曾稱其"常斐然有述作意,其才學足以著書"(《與吳質書》)。惜傳世之作不多。

劉楨(?--217),。字公幹,東平(今山東東平)人。

曾為曹操丞相掾屬。其詩剛勁挺拔,注重氣勢,不尚雕琢。後人以他與曹植並稱,謂"曹劉",聲譽甚高。

但其詩作流傳甚少,多為酬贈親友之作。代表作《贈從弟》三首,以比興手法抒寫情懷,其中"亭亭山上松"一首尤為著名,為後人所讚賞。詩中歌頌了松柏不罹凝寒的本性,表現出詩人"真骨凌霜,高風跨俗"(鍾嶸《詩品》)的高尚品質。

建安七子是哪建安七子是哪七個

七子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 三曹 操 曹丕 曹植 孔融陳琳 王粲徐幹 阮瑀應瑒 劉楨最欣賞是孔融 建安年間 196 220 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年號,建安。建安七子與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都是中國魏晉時期最出名的文學...

啥是建安七子啊,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分別是哪七個人?

建安年間 196 220 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七子 之稱,始於曹丕所著 典論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期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誰知道建安七子是哪人,誰知道建安七子是哪七個人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分別是哪七個人?建安七子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1 孔融 153年 208年9月26日 字文舉。魯國 今山東曲阜 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 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 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