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的姓氏來歷,莊姓氏的來源

2022-10-13 09:01:49 字數 6395 閱讀 1895

1樓:匿名使用者

■相關**

·莊氏宗親會:http://www.zszqh.com/

2樓:匿名使用者

莊氏屬地]

莊的望族在天水郡,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莊氏來歷]

莊姓起源有二:

《急就篇》雲:「系楚莊王後,以諡為氏。」這是說莊姓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羋姓的後裔。楚莊王死後,其後世子孫以其諡號為姓。

胡三省說:「莊氏有出於宋者,就是《左傳》說的戴武莊之族。」戴武莊曾是宋國國君,他死後其後世子孫以其名字為姓。

除上述外,史料對莊姓**還有另外一些記載:東漢明帝的名字叫莊,為避天子之諱,許多莊姓改為嚴姓,到魏晉之後,才有人改回原姓。

[莊氏名望]

莊氏得姓幾千年,其出的名人舉不勝舉。戰國時的莊周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著作有《莊子》、《南華經》,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是「自本自根」、「無所不在」的。

莊子與老子同為道家之祖,世稱「老莊」。

人才輩出的莊家,除莊子外,楚有將軍莊蹻,西漢有辭賦家莊忌,宋有著作家莊裕,元有藏書家莊肅,清有書法家莊有恭、經學家莊有可。

莊姓氏的**

3樓:七情保溫杯

莊姓,發源於河南商丘,西周時期宋國君主宋戴公為莊姓的姓氏始祖。

宋戴公(?—西元前766年),子姓,名撝,字武莊。宋哀公之子,周朝宋國第十一任國君,西元前799年—西元前766年在位,在位期間跨西周、東周兩個時期。

在宋戴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其諡號為姓氏者,稱戴氏;有以其名字為姓氏者,稱武莊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莊氏、武氏,世代相傳至今。

4樓:匿名使用者

庄一、 **有二

1、出自羋姓(羋姓傳自上古的顓頊帝),春秋楚國王族之後,楚王羋旅去世後,諡號為"莊",即楚莊王。楚莊王支庶子孫,以此諡號為姓。《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莊姓,楚莊王之後,以諡為姓,楚有大儒莊生,六國時為蒙漆園吏;莊周,著書,號莊子;齊有莊賈,周有莊辛」。

2、出自子姓,是春秋宋國君宋戴公名武莊,後人即以其字為姓,成為莊姓一支。

二、郡望堂號

【堂號】

"南華堂":戰國莊周,著《南華經》。與老子同為道家之祖,世稱"老莊"。

"武強堂":漢代莊不識(《漢書》作莊不職,茲從《史記》),封武強侯。

【郡望】

莊姓郡號有「天水」、「會稽」、「東海」等郡號。《郡望百家姓》雲:莊氏望出天水郡。《姓氏考略》中記載:莊氏望出天水、會稽、東海。

三、歷史名人

1、莊子(約西元前369-前280年),戰國思想家、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

曾為蒙地漆園吏。家貧,但拒絕了楚周王的厚幣禮聘,一生過著窮苦的生活。繼承並發展老子、楊朱學說,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2、莊嶠:戰國末期,楚莊王後裔莊嶠,受命經略巴、黔中以西諸地。因巴郡和黔中郡為秦國所襲奪,塞斷歸路,只好率其眾在滇稱王。

這支莊姓後裔在秦統一天下之後仍為西南夷的君長。後降漢一,其地被置為益州郡。

5樓:匿名使用者

起源: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羋姓。

據《急就篇》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春秋時楚莊王之後,以諡號為氏。②出自子姓。據《姓氏考略》和《資治通鑑音注》載,春秋時宋國國君宋戴公名武莊,其後裔有的以王父字為氏。

③出自他族。今回、滿、台灣土著等民族均有莊姓。莊姓曾於漢代出現過一次易姓,漢明帝名劉莊,諱莊字,莊姓遂改為嚴姓,魏晉南北朝時,有的嚴姓復祖姓仍為莊姓,故歷史上有「莊嚴一家」之說。

始祖:楚莊王。

遷徙:先秦時莊姓已向各地播遷,時齊有莊暴、莊賈,越有莊舄,楚有莊豹、莊蹻、莊辛、莊善,宋有莊周。這表明當時齊(今山東)、楚(今湖北)、越(今浙江)、宋國蒙(今河南與安徽間)都有莊姓人居家生活。

《史記·西南夷傳》載,莊王苗裔莊蹻(一作莊豪)率軍略巴蜀黔中以西,直至滇(今雲南滇池附近),因黔中被秦攻占,已無歸路,遂在滇稱王。漢武帝時歸順漢朝,時任滇王率家族入益州(今四川成都)。這說明莊姓先秦時已向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雲南傳播。

秦漢之際,莊姓仍以湖北、河南為繁衍中心,此際有莊青翟入朝為相,另有吳(今江蘇蘇州)人莊忌等。東漢時因避明帝劉莊諱,改莊為嚴,自莊光(嚴光)始,莊姓長時間為嚴姓所掠美。魏晉後有的複本姓,從此莊、嚴二姓並行。

十六國時,莊姓子孫紛紛從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後遷居甘肅天水、浙江紹興、山東、江蘇等地,後發展成天水、會稽和東海郡望。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王潮外甥)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落籍永春桃源裡蓬萊山,為莊姓入閩始祖。宋末元初,莊森長子莊韋之後裔莊詔遷廣東陸豐上沙鄉開基;四子莊甲之後、入閩第八世莊元吉為桃源錦繡本派始祖。

另有裔孫莊哲遷居同安,哲弟莊光徙潮陽。莊元吉長子莊翼,其重孫莊□孫遷居青陽開基;三子莊晦,其重孫莊同遷惠安雲頭鄉開基;四子莊夏,其孫莊彌淵遷潮安開基;彌淵重孫莊才翁遷同安開基。明初,山西莊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被分遷於甘肅、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

明清兩代,莊姓人渡海到台灣者,以南靖庄三郎派下居多,其中農民起義首領莊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遷居台灣鳳山(今高雄治)竹仔港莊。亦有莊姓入遷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如今,莊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江蘇、浙江、台灣等省為多。

目前莊姓人口列全國第一百三十八位。

字輩:山東菏澤莊氏字輩:立星全合著,昭慶道嚴田。

山東蓬萊莊氏字輩:積善餘慶,樹德益昌,承心少之,永照福祥。

湖北襄陽莊氏字輩:開國成家,光宗紹奇。

湖北黃梅莊氏字輩:元亨利貞,登科紹啟,選揚先得,光耀宗之,本叢忠厚,志在昌齊。

江蘇阜寧莊氏字輩:懷道登保春,步月彩金橋。

蘇北、魯南莊氏字輩:茂肇修志,子會前旭,心嘉允孚,廣玉安吉。

安徽蕪湖莊氏字輩:世有仁德子,榮華定永昌。

郡望:天水郡 西漢治平襄(今甘肅通渭),東漢改置漢陽郡,治冀縣(今甘肅甘谷),三國魏仍改天水郡,西晉移治上邽(今甘肅天水)。

東海郡 秦治所在郯(今山東郯城),南朝齊移治漣口(今江蘇漣水)。

會稽郡 秦治所在吳(今江蘇吳縣),東漢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

堂號:南華堂 戰國莊周著《南華經》,與老子同為道家之祖,世稱「老莊」。

武強堂 漢代莊不識(《漢書》作莊不職,茲從《史記》),封武強侯。

錦繡堂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隨王審知入閩,擇居永春桃源裡蓬萊山。第九世莊夏,居官有德政,南宋寧宗皇帝賜其建第於泉州府城,將其故鄉鬼笑山御筆賜名為「錦繡山」。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天水、會稽、東海。②自立堂號:錦湖、淋鬱、一簣、秋水、靜觀、寶繪等。

6樓:匿名使用者

莊氏屬地]

莊的望族在天水郡,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莊氏來歷]

莊姓起源有二:

《急就篇》雲:「系楚莊王後,以諡為氏。」這是說莊姓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羋姓的後裔。楚莊王死後,其後世子孫以其諡號為姓。

胡三省說:「莊氏有出於宋者,就是《左傳》說的戴武莊之族。」戴武莊曾是宋國國君,他死後其後世子孫以其名字為姓。

除上述外,史料對莊姓**還有另外一些記載:東漢明帝的名字叫莊,為避天子之諱,許多莊姓改為嚴姓,到魏晉之後,才有人改回原姓。

[莊氏名望]

莊氏得姓幾千年,其出的名人舉不勝舉。戰國時的莊周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著作有《莊子》、《南華經》,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是「自本自根」、「無所不在」的。

莊子與老子同為道家之祖,世稱「老莊」。

人才輩出的莊家,除莊子外,楚有將軍莊蹻,西漢有辭賦家莊忌,宋有著作家莊裕,元有藏書家莊肅,清有書法家莊有恭、經學家莊有可

莊姓的**!!就是說這個莊姓的是怎麼來的,老祖是誰?

7樓:匿名使用者

估計有的朋友知道莊姓的**有的不知道~我找到我們姓氏的**

現在告訴大家~我們的姓氏很牛x~

1、出自羋姓(羋姓傳自上古的顓頊帝),春秋楚國王族之後,楚王羋旅去世後,諡號為"莊",即楚莊王。楚莊王支庶子孫,以此諡號為姓。《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莊姓,楚莊王之後,以諡為姓,楚有大儒莊生,六國時為蒙漆園吏;莊周,著書,號莊子;齊有莊賈,周有莊辛」。

2、出自子姓,是春秋宋國君宋戴公名武莊,後人即以其字為姓,成為莊姓一支。

3、漢代出現過一次易姓。漢明帝名劉莊,諱莊字。莊姓在漢明帝以後改為嚴姓,《姓氏考略》:

「漢明帝諱莊,故莊氏或改為嚴氏。」魏晉南北朝時,有嚴姓復祖姓莊,故歷史上有"莊嚴一家"之說。

4、公元一二三四年,北方的蒙古族滅了金國後揮師南下,使得很多漢族被迫再次遷移。這時客人由閩西移到高雷、欽謙一帶。

閩中莊氏始祖森公,字文盛。生大唐寶三年甲申(744年)七月十四日。河南光州固始縣人。

光啟二年(886),隨其舅王潮率軍入閩。後樑開平元年(907),王潮之弟王審知繼任稱閩王。莊森分鎮於桐城(今泉州市),定居於永春縣桃源裡善政鄉蓬萊村,卒於後周廣順二年(952),享壽90歲,夫婦合葬在永春縣桃源裡,為莊姓入閩桃源派開基始祖。

在宋末,廣東省揭西縣上砂鎮莊姓的始祖就是參加文天祥領導的勤王兵隊,失敗後的上砂莊姓祖先到上砂砂坑洞避難開基的,從福建的永春縣經潮州到上砂開基。

5、閩中莊氏第七世觀公 向公子,贈朝章大夫。葬錦繡山,原譜負子揖午,墓號將軍大從形,碑上刻雲:宋朝章大夫莊公之墓神道,碑刻雲:平興國宮永春縣孫通議大。

6、閩中莊氏第九世夏公 字子禮、號藻齋、裳公四子。生宋紹興乙亥(2023年)八月十八亥時,入太學,登淳熙辛丑(1181)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兼太子少師,為時名從薦蒙。卒(2023年)。

恩封永春開國男,賜第泉城號曰莊府。以宋嘉定十一年(2023年)遷居焉,卒嘉定十六年(2023年)十一月初二日,壽69歲,葬縣東三都京塘,生平懿行載在傳志。原贊曰:

天生美質學業逍遙,堅冰志操歷仕三朝,忠言逆耳青史所標,宗祀繁衍百世不祧。南宋寧宗嘉定十一年(2023年)開府(自永春遷到泉州)。

7、閩中莊氏第十四世細哥公 縉公三子。生乙丑年十月初二百酉時,自泉州遷居龍潯天馬山西北,地名湖上。卒壬戌年九月十五辰時,葬湖上大路山坐幹向巽,生平行事志在譜序。

8、閩中莊氏第二十六世公元雙,字淑鸞,出景星公長子,生康熙戊子年十一月初三卯時,建居深垵堂,卒乾隆丑年九月十二辰時,葬古林嵛後坐幹向巽。

莊秋貴家族是乙個不平凡而又不顯赫的家族,祖先有戰國時代的莊子(莊周)、宋朝的莊夏(兵部尚書兼太子少師)、莊際昌狀元等人物,閩中莊氏始遷祖森公光啟二年(866年)從刺史王潮入閩,居桃源十九都。細哥公自泉州搬遷德化錦山(湖上)繁衍至今近八百年,錦湖堂為其開基祖厝。元雙公康熙年間遷居該村深垵堂,生育本支族,現有近千人居住在福建泉州德化、泉港、三明尤溪、漳州、廈門、台灣和馬來西亞等地。

二、郡望堂號

【堂號】:1、"南華堂":戰國莊周,著《南華經》。

與老子同為道家之祖,世稱"老莊"。2、"武強堂":漢代莊不識(《漢書》作莊不職,茲從《史記》),封武強侯。

3、「錦繡」: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隨王審知入閩,擇居永春桃源裡蓬萊山。第九世莊夏,居官有德政,南宋寧宗皇帝賜其建第於泉州府城,將其故鄉鬼笑山御筆賜名為「錦繡山」。

此為「錦繡堂」的由來。

【郡望】:莊姓郡號有「天水」、「會稽」、「東海」等郡號。《郡望百家姓》雲:莊氏望出天水郡。《姓氏考略》中記載:莊氏望出天水、會稽、東海。

【湖洋莊氏家廟】:又稱「莊府」、「錦繡山莊」,位於永春縣湖洋鎮錦繡山南麓的,原為唐末閩南莊氏開基始祖莊森故居。 2023年1月被列為永春縣級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閩南莊氏開基始祖莊森,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末隨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卜居永春桃源裡。九世孫莊夏,是南宋孝、光、寧宗的三朝元老,官至兵部侍郎,封永春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卒贈少師。其祖墓在湖洋鬼岫山,寧宗為之改名「錦繡山」,遂有桃源莊氏「御墨錦繡」、「錦繡傳芳」之譽稱。

寧宗又賜莊夏建府第於泉州城,泉州莊府巷即因莊府而得名。

莊氏家廟為五開間,二進深,單簷歇山頂磚石木結構,猶存宋明建築和雕塑風格,頗具名祠風韻。祠門前左側壁,豎嵌清·同治七年(2023年)修祠時所立《示禁碑記》,由甘肅西寧道臺莊俊元撰,當時永春州府出示,碑文細述桃源莊氏家廟及先祖墓葬變遷情況,告示周邊居民保護文物之戒例。大門前石柱刻聯曰:

「自唐代發祥以來,看鼎甲簪纓鵲起蟬聯,靈鐘錦繡無雙地;由閩中著姓而後,任吳齊浙粵支分衍派,本溯桃源總一家。」正門兩旁壁垛均用精雕岩石作花框型砌築。牆中垛皆由細雕之白色花崗岩石板砌成,與輝綠岩之窗雕相映和諧。

兩旁下壁垛用整塊白色花崗岩石板浮雕一對麒麟。右邊門額匾題「御墨」,左邊門額匾題「錦繡」。正中大廳兩邊壁書莊氏家訓「忠孝」、「廉節」大字。

廳中柱聯曰:「賜第沐皇恩,前少師,後冢宰,五邑衣冠推錦繡;入廟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孫,一朝簪笏半雲礽。」廳上懸掛著莊安世、莊際昌、莊有恭、莊培因「狀元」匾共四面,莊奇顯、莊存與「榜眼」匾共二面。

清·邑人邱人龍遊莊氏家廟,曾賦詩《湖陽莊少師祠》:

「三颱翠堪□,松柏青綿綿。古廟半村路,荒橋群壑煙。

斯人竟千古,風雅緬遺篇。落日空台望,春愁叫杜鵑。」

【錦湖堂簡介】:位於福建省德化縣三班鎮錦山村的錦湖堂是閩中莊氏二十三世日昭公的故居。迄今七百多年的錦湖堂歷經滄桑,繁衍了錦山村「二房」、「三房」近二十代子孫。

九十年代中期,錦山湖上莊氏宗親2000多人集資修復如新,重現原有風采。

中國人的姓氏都是怎麼來的,中國人姓氏的來源?

心靈導師 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因此姓氏的產生,標誌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係的婚姻制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 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

官姓的來歷,上官姓氏的來歷

姓源出有五 1.出自晉公之族,以封地為姓氏 2.出自周代,以官職名姓。據 姓源 所載,周大夫劉定公夏為官師 官吏之長 其後以官為氏。3.出自官族。據 姓苑 左傳 所載,周代對於有功於朝廷的 封邑長久儲存,成為官族,遂形成官姓。4.由關姓改姓而來。據1976年台東所修 官氏族譜 所載,解良 今山西運城...

歐陽這個姓氏怎麼樣,歐陽這個姓氏的來歷?

姓氏是祖上傳的,我們不能說不好 不過如果你要寫武俠 倒挺好的 很好。有韻味,蕩氣迴腸。歐陽這個姓氏的來歷?歐陽是乙個複姓。其遠祖距今已有4000多年,得姓也已有2300多年了。新唐書 宰相世系表 中說,歐陽氏是夏朝君主姒少康的庶子無餘,被封於會稽,這便是早期的越國。越國傳至無疆時被楚國所滅。無疆的兒...